解决学习问题的四步法则
很多时候我们遇到问题没有方法论,只会说怎么办,或者眉毛胡子一把抓,想到哪里是哪里,这是很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就是解决问题的策略,或者说一般的步骤。
我们这里介绍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分为四个步骤,简称四步法则。
第一步,探究问题的真正根源。
所有的问题,最终呈现的都是结果,叫“果”,其实它前面还有“因”和“缘”。因是问题产生的起因,缘是过程,是从起因到最终形成这个结果中间经历的整个过程。有了“因”和“缘”,才有了这个“果”。
粗心、不爱动脑筋、遇到数学题不愿意做,或者动作慢等问题,都是结果而已,而不同的结果其起因和形成过程都是不一样的。
曾经有一个朋友问我,他的孩子数学试卷做得很慢,怎么办?我对他说:“数学试卷做得慢,具体原因是什么,你知道吗?可能是上课没认真听,他不会做;也有可能他都会做,只是写字速度慢;还有可能是他做题的时候不够专心认真,做一会儿玩一会儿。”
同样的结果,有三种不同的原因。如果是因为听课不认真,那就要解决课堂问题,即知识掌握的问题;如果是因为写字慢,那就要提升写字速度;如果是因为不专心,那就要强化专注训练。
要想知道问题的原因,就要和孩子平心静气地交流,询问情况,了解他的想法。有些孩子可能自己说不清楚,那家长就要去观察,跟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去沟通,了解一些具体情况,从而探究出可能的原因。
找到根本原因,这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
第二步,达成分阶段解决的共识。
解决问题是孩子需要具体做的事,不是家长的单向要求,所以要跟孩子达成共识,一起去解决这个问题,而且要分阶段解决。
比如,孩子的数学基础本来就比较差,如果家长要求他考一百分,孩子可能一听就不想做了,因为他觉得不可能。所以,要分阶段来解决,先及格,逐步提高到70多分,再达到80分,再到90分,这是可以做到的。要有共识孩子才会愿意去做。
第三步,商定逐步改善的有效做法。
有了共同的目标之后,家长和孩子要一起商定一个逐步改善的做法。
很多时候,因为只有想法而没有具体做法,最后也是一场空。做法也要共同商定,必须是孩子认可的做法,而且是一个逐步改善的做法。
比如有些孩子,总是因为粗心而写错字,那么就要和孩子商定好,周末要专门练写字,或每天拿出20分钟来练写字,就抄课文。怎么练呢?拿出一张A4纸,从左上角抄到右下角,要求每个字大小一样,间隔一样,并且每一行写在一条直线上。这个基本规矩定好后,商定明确,第一遍最多只准错三个字,只要出现写错第四个字的情况,不管抄到了哪一行,都要换张纸再从头开始抄,直到按要求抄满一张纸为止。第二轮练习的时候,提高要求,只准错两个字,直到最后一个字都不错。
这就是逐步改善的做法,我用这种办法训练过好几个孩子,基本都是一次成功。
第四步,共同坚持执行。
找到了问题的原因,有了一起解决问题的共识,又有了明确的具体做法,接下来就是一起执行。
可以看出,这是双方一起合作做一件事,而不是家长单方面的要求。这个时候,双方是合作关系,而平时遇到这种情况,家长和孩子之间往往会形成冲突关系,很多精力和时间都消耗在互相对抗上,效果自然大打折扣。
遵循这四个步骤,就掌握了解决孩子学习问题的总体策略。根据孩子的具体问题,就能知道如何有效地激发他的学习状态,提升他的学习能力,最关键的是知道如何训练他的学习习惯。
前文我们讲过孩子的六个不良学习习惯,如果家长一直盯着这些问题,一心想去纠正这些坏习惯,恐怕是很难做到的。因为既然是习惯,一定是长期形成的,直接去纠正,他的注意力还是在旧习惯上。因为是惯性,所以阻力会非常大。
正确的做法是忽视这些旧习惯,培养新的习惯去取代这些旧习惯。比如孩子正在乱跑,如果冲他喊“不要乱跑”,往往没什么作用,因为他听到的重点还是“乱跑”。而如果改成“慢点走”,可能会更直接而具体,也更有效。
要让孩子培养哪些好习惯呢?我总结出以下六个学习好习惯:
第一,上课专心听讲;
第二,快速完成作业;
第三,做事认真仔细;
第四,积极动脑钻研;
第五,主动预习复习;
第六,坚持课外阅读。
如果孩子能养成这六个习惯,自然就会成为优秀的孩子,家长就会很轻松。
这六个学习习惯也是相辅相成的,只要做到了一个,就会带动其他几个方面。
比如上课的问题,如果孩子上课专心听讲,对所学的知识理解掌握了,就会觉得作业比较简单容易,也就能够快速完成;心情状态好,他就会更认真、更仔细,学习效率也会更高,从而有更多的时间进行预习、复习,还会得到老师更多的表扬,他的信心就建立起来了,学习也更有动力了,就会越来越好。这就形成了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孩子的学习和教育,是家长最重要的责任,关系到家庭的未来,每个家庭起码应该有一个人,要很专业地负责这件事情。
孩子在学习,在成长,家长更要学习,给孩子做出榜样,和孩子一起成长,无论是对于孩子还是家长,这都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情。
从说教到力行,真正帮助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