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质量目标指南 五六年级(1+X课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乐在学中

要让小学生们开心地学习,并且能够让他们更想学、更会学,学得多,学得有意义,这在小学教育领域是一种很高的境界。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和老师就打算将这个美丽的梦想变成现实,并且正在努力地实践自己的这个追求和梦想。这样一群年轻的教师们,他们怀抱着自己的教育理想,在小学教育多年实践和切身体验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小学课程和教材多样化的现实,经过深入系统的思考与实验,特别是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以教育部颁布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为依据,创建了立足于教学实践的“1+X课程”体系,并在此框架下,以科学的态度,认真制定了具有很强可操作性的《质量目标指南》。为了进一步落实和活化质量目标,他们又创编了使质量目标教育学化的《乐学手册》。在我看来,这些成果比较好地体现了教育教学的规律,基本适应了小学教育教学的主要特点,不能不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尝试和相当有启发的成果。这是一件值得夸奖的事情。

小学教育有自己的逻辑,也是一种专业性的活动,这种逻辑和专业性的主要特点之一,即在于“主观联系的再生产”。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在《思维与语言》中指出:“儿童的知觉、思维、动作中都显露出,根据统一的印象将各式各样缺乏内在联系的成分连接成不能分割的混合的形象的趋势。”有的学者将这种现象称为“儿童知觉的含混主义”,或者“儿童思维的无条理连接”,即“儿童用过多的主观联系弥补客观联系的不足,并把印象和思维当作物品联系的一种趋势。主观联系的这种再生产当然有巨大的意义。它是儿童思维进一步发展的因素,因为它是儿童选择符合客观现实的、经过实践检验的联系的进一步过程的基础”。这也是小学生区别于其他层次学生的一个特点。从这个意义上说,小学教育中的综合性、系统性和连续性是至关重要的。而小学教育的这种综合性、系统性和连续性能否适应儿童的实际,则体现了小学教育的专业性。

从这套书来看,《质量目标指南》在国家课程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明晰、细化了各学科各学段的质量标准。通过“质量依据”“质量目标”“实施策略”“质量评价”几个组成部分,将各学科各年级的知识、能力培养目标,进行了系统梳理,把小学六年各学科培养的方方面面的要求和实施策略呈现给教师,进而为教师从整体和系统上把握和实施自己的教学提供了一个非常具体的基础。而《乐学手册》则在《质量目标指南》的基础上,通过对各种不同版本教材的合理整合,充分吸收各个方面的优秀案例与习题,对教学素材进行了精细化的加工和整理,进行了有益的“教学生态化”探索,努力构建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态环境。更有意义的是,《乐学手册》还力求将教材中的规定性知识与学生的个体性经验结合起来,将老师的备课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结合起来,这种综合性的设计和安排也是非常符合小学生概念与思维发展特点的。我在《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一书中曾经引用过一位学者在讨论教室中的纪律和群体管理时的观点,他认为,如果一个教师的教学没有适当的逻辑,不能平稳和有机地从一个部分过渡到另一个部分,从一个活动过渡到另一个活动,那么,这样的教学实际上是教师自己在要求学生不参与课堂活动,是自己在要求学生捣乱。同样,如果一个学校各个年级和各个教师的教学缺乏必要的衔接与呼应,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

比较充分地体现和贯彻小学阶段教育教学的基本原则——“成熟原则”,也是“1+X课程”实施体系中的这两套丛书的一个非常重要的优点。根据教育学的一般原理,教学活动有两个非常重要的原则,一个是“成熟原则”;另一个是“适应原则”。所谓“成熟原则”,是指根据学生的本性,或者说,根据学生成熟的阶段及其发展和成长的需要,进行教育教学,其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与发展;而所谓的“适应原则”,则是指根据社会的要求进行教育教学,其目的是使学生的发展符合和适应社会的要求。当然,这两者是结合在一起的,但是,在不同的阶段两者往往又是各有所侧重的。在小学教育阶段,由于学生的年龄小,身体和心理仍然处在发育的早期阶段,所以在教育教学中常常更加强调和偏重“成熟原则”,即按照学生的本性进行教育教学。在有些欧洲国家,甚至以法律的形式对这种教学原则进行强制规定。现在,“1+X课程”实施体系中的这两套丛书正是体现了这种小学教育的“成熟原则”。

可以认为,这套实施体系成为清华大学附属小学“校本教与学的工具书”。而这种小学老师结合实践而编写的《质量目标指南》,以及为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编写的《乐学手册》,不啻为一种教育的创新,是小学教育教学改革中质量建设的一种尝试,也是小学教育改革发展的一个新“亮点”。

曾经有一位台湾地区的教育学教授给我说过这样一个观点,他认为,如今基础教育的教师中出现了一种“庸俗化”的现象,即目前许多的中小学教师在备课、出作业题,以及考试题时,往往过多地依靠和抄用各种各样的教学参考书,而不愿自己动脑筋,以至于最后发展到一部分中小学教师素质退化,甚至到了不会备课、不会出题的地步。这样的老师显然是不够格的,这样的教育教学要想获得高质量,真的是“天方夜谭”。为此,我曾经多次在各种不同的场合建议中小学的校长们在学校开展“命题竞赛”,其目的也是希望改变这种所谓的“庸俗化”现象。据这两套丛书编写者之一的老师告诉我,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创编的《质量目标指南》和《乐学手册》中的大部分习题和内容都是由本校的老师自己编写的。这是我非常赞赏的,也是“校本”的真正含义,是一种教育的创新。

我要感谢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的校长和老师,因为“1+X课程”实施体系中的这两套丛书给我提供了一次进一步学习、研究和思考小学教育的机会。这个序言的题目“乐在学中”,虽然说的是对《质量目标指南》和《乐学手册》的核心与价值的理解,即希望让小学生能够具有这种“乐在学中”的成长状态;但同时也表达了我自己思考和撰写这个序言时的学习状态,因为我非常希望通过这次写序言的机会,向从事小学教育的各位校长和教师学习,也由此使自己对小学教育形成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有人将小学教育看成“小儿科”,认为教小孩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其实不然。在我看来,越是小学生,则越难教。因为,小孩与大人实际上是生活在两个不同的世界,而且是两个具有不同“交往密码”(思维方式)的世界。教学活动作为一种交流,文化取向与年龄层次越接近越容易;反之越难。所以,如何与仍然非常幼稚懵懂的小学生交流,其实是一件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工作。而且,不仅要与小学生交流,还需要让他们能够快乐地交流,在交流中学到文化知识与道德规范,进而学会做人、做事,就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小学教育实在是一门非常深奥的科学。就我自己更加内在的动机而言,则是小学教育的重要性和地位。它是所有正规和系统化教育的起始,是全部教育的基础,我甚至愿意认为,一个国家和个人的所有教育的优点和问题,都可以在这个国家和个人的小学教育中找到它们的胚胎和萌芽。

清华大学副校长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院长

2013年春于荷清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