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申论阅读的内容
申论阅读的内容相对于其心态和方法而言更有其特殊性,这种特殊性来自于普通申论考试考查对象的特殊性。普通申论考试选拔的目标是初级公务员,对他们的基本预期是能处理基本的行政管理事务,所以从工作任务的角度来讲,其所涵盖的范围是有限的。一般而言,须同时满足下列三个限定条件:政策性、社会性和民生性。
政策性是申论考试主题的最基本特性。任何一个不能被政策行为调控的社会问题都不会作为申论考试的主题。因而,能出现在申论考试中的,必然是可以通过公共政策行为调控的。所以过分专业的学术问题、纯粹的私人问题都不可能作为申论的主题进行考查。比如近几年频繁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作为一个社会问题,它当然也可以进入公共政策的决策范围,比如对其中有些情节过于恶劣,已然触犯刑法的行为,由于当事人的年龄特征,按照现行刑法,可能出现面临免于处罚的结局,有人认为刑事责任年龄的现行规定不太合理,应该适度降低。但是,这个问题如果出现在申论考试的讨论范围,则探讨到“现行规定不合理,需要进行适当调整”的层面就可以结束,而不用继续探讨到底是降低到几岁才够合理,因为这涉及的是更为专业的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等学术问题,非一般公共行政管理人员所需要关注的。
社会性是申论考试主题的成立条件。一方面,一个社会问题只有具备普遍的社会意义,才会作为一个广为谈论的议题被言说和讨论。只有这样的问题才具有考查的基础为广大考生所熟知,才具有被“解答”的可能性。另一方面,这也排除了过分敏感的政治问题进入申论考试的可能,因为这种问题,是没有被普遍讨论的前提的。比如台湾问题,新疆、西藏等地的民族宗教问题等。历年各级各地的申论主题,无不具有高度的社会性。从因为收入两极分化而引发的对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探讨,到网吧管理、高速超载的治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全民阅读、动物保护、产业升级转型等,每一个主题都是当时全社会所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为全体国民所熟知。用许老师的话说,“申论是高大上的,从不考冷点,全是热点,而且每一次申论主题都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社会的健康发展”。也唯其如此,作为一种思维能力性考试,而非知识性考试,才能在凸显其科学性的同时,也具备公平性的基础。
民生性是申论考试主题的现实基础。初级公务员的日常工作必然是和广大老百姓的点滴生活相关的,虽然其工作所涉及的范围可能上关国计,但从更现实的角度考量,更重要的还是体现在它的下关民生。无论经济、政治、文化、教育、医疗、科技,申论主题都与人民群众的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经济影响生活、政治关乎权利、文教涉及素质、医疗决定健康。所以,申论阅读所选取的内容要避免曲高和寡,过分的阳春白雪脱离人伦日用,自然不具有大范围关心的现实基础,不会进入申论考试的范围。
结合上述三个特征,对于广大应考者,以下读物可作为日常备考阅读的内容。
政治理论类:人民网、新华网及各地政府门户网站,《人民日报》和各地党报。此类读物带有明显的官方背景,对大政方针的把握和感知灵敏而准确,最能帮助读者了解政府动态、政策走向,给应考申论提供最为正确的“政治口径”和理论基础,只有紧紧把握住这些政治口径和理论基础,才可以保证立场和观点的正确、眼界和视野的适度、方针和政策的及时。前文说过,申论阅读的根本的目标在于找到化解社会矛盾、调控社会秩序的方法,也就是说,申论从根本上讲是要探求对策,对策思维是申论思维根本中的根本。作为以公共行政管理问题为思考标的的申论考试,其对策也必然要符合当前方针政策的主方向、主基调。因而,提前储备大量的政策理论,当在考试时面临相关问题时,自然会更容易理解其中的观点,尤其是当材料中表现出各种矛盾观点的互相辩驳时,不熟悉相关政策基调的考生,落入陷阱的可能性就要大很多。比如,材料如果给主张暂缓经济转型而保持高速增长的观点以就业、收入、社会稳定、民意等诸多论据时,有多少人会坚定地选择“壮士断腕”的既定方针?如果熟悉高层领导人在相关问题上的表述,就不会落入这样的陷阱。
观点见解类:《南风窗》《瞭望东方周刊》《三联生活周刊》《中国新闻周刊》《南方周末》。此类报刊紧跟政策走向和社会热点,作者专业水平较高,能在政策和基本政治理论之外,给读者提供深层次认识问题的视角和较为成熟的观点见解。往往能使读者的思维受到多维度的激发和启示,是真正能够提升认识力的读物。认识的过程不是线性的,而是在冲撞激荡中的螺旋式上升。越是思想丰富、观点储备充实的人,越能在面对问题时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地提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因为他不仅知其然,还知其所以然。申论考试中的大量问题都不是很浅显的,其中矛盾、两难比比皆是,此时,如果考生没有相对成熟的观点系统作为参照,很容易沦陷于材料故意设置的困境和纠结中不可自拔。因此,要想成功应对申论考试,你本身就得是一个有思考力的人,俗称“有思想”,而阅读真正具有深刻洞见的观点性文章,提升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是使人变得“有思想”的重要途径。
其他类:新浪网、大旗网、天涯论坛。这些网站信息量大,内容庞杂,是社情民意的集散地,观点自由,成熟度不见得高。可将其作为选择性内容阅读。
阅读的量和质直接决定阅读能力的提高,这又决定申论考试的应考水平,从点滴读起,读细读懂,真正作为思想内在的万千气象,当任何申论材料摆在眼前的时候,就能突破迷障,拨云见日,在轻松阅读的基础上加工整合。下笔如有神来自于读书破万卷,而这里一个“破”字,凸显了阅读的工夫要下得真而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