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纪念邓英淘【7】
《观察与交流》半月刊已出至第100期了。我谨代表本研究中心全体同仁,向居“江湖之远”及“庙堂之高”的各位读者和作者深致谢忱,感谢大家关注并支持这份刊物及其姊妹月刊《研究报告》。我们秉持本中心“促进中国学派”的理念来编辑《观察与交流》和《研究报告》,使正式学刊视野以外不拘一格的文章和国家资助项目以外的研究成果得以流传。我们深信,百年来靠贩售西学概念来做学问的时代正在终结,有中国独特视角的学问能为世界做出较大贡献。
本第100期转载《香港传真》早前刊载的《为了多数人的现代化》一文。该文记录王小强访谈病榻上的邓英淘。邓英淘于今年3月11日晨辞世。我们以此向这位杰出校友致敬。
邓英淘生于1952年9月5日,湖南桂东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经济系,是中共资深理论家邓力群的独子。改革开放的前十年,英淘在青年思想界曾叱咤风云,盛名远播,然后突然销声匿迹,彻底脱离了名利场。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开始,他与崔鹤鸣、王小强一起踏遍祖国的千山万水,为解决中国严重的能源和水资源问题殚精竭虑,奔波了二十年。这“三老汉战斗队”在艰辛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不断就能源和水资源问题提出各种宏伟的乌托邦方案。
在此仅举一小例。他们建议,在近四十万平方公里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上铺设五万平方公里太阳能光电板,汲取地下的咸水并淡化,白天提水至水库,晚上放水发夜间用电。于是,能源问题解决了,水资源问题解决了,粮食问题解决了,棉花问题解决了,改善沙漠气候的问题也解决了,中国最大的沙漠变身为近四十万平方公里的良田、化工厂和城市,这将造就一个新中国。国人当然有理由质疑这些当代“愚公”:为了这来世的乌托邦,值得现世的几代人勒紧裤腰带吗?
我们正处于急功近利的时代,处于知识界风行追名逐利的时代。在这个时代,邓英淘们踏勘而来的种种大策划有如微弱的烛光,被嘲笑、被忽略。然而,什么是精神文明?精神文明就是为来世的乌托邦牺牲现世的物质享受。有了这精神,才有宇航工业——为来世的人们迁徙出太阳系而花费现世的巨资。那是一种从建设“无用的”宏伟庙宇传承而来的精神。在缺少“来世”信仰的中华,数千年盛行物质主义。精卫填海、夸父追日、愚公移山……都是远古的“故事”;修筑万里长城的精神也被庸俗地批判为“好大喜功”。可是,从太空远望地球,五万平方公里的光芒意味着什么?那是人类精神的光荣!
乌托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结晶。我们为拥有英淘这种“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的北大校友感到自豪。大浪淘沙,当政治概念的空谈落幕,当追名逐利的人们被后代遗忘,留下的将是中华精神文明不熄的火种,是乌托邦设计者们的永恒。
我们把《观察与交流》第100期奉献给精神不朽的杰出校友邓英淘。愿他燃烧自己而点燃的那支微弱烛光鼓舞我们继续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