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智慧城市建设热潮下的北京智慧旅游
智慧城市与智慧旅游都强调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政府、企业和人们的作业(活动)方式和交互方式,实现流程再造,以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加快各主体的响应速度。
智慧城市的成果可以应用于智慧旅游建设过程中,智慧旅游建设离不开智慧城市的基础环境。智慧旅游与智慧城市所依托的基础支撑是一致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这些技术的应用营造的基础环境为智慧旅游的发展奠定技术支撑。
旅游是综合的业务,智慧旅游离不开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气象等方面的支持,其发展水平依赖智慧城市的发展成果。智慧旅游的发展依赖所在区域信息基础设施等条件,包括3G和无线网络覆盖,并对三网融合有一定的需要。这些基础建设投资巨大,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关系,仅仅依靠旅游管理部门和旅游企业很难实现。另外,在游客安全保障、紧急救援、景区环境保护、旅游行业监督执法等方面,旅游主管部门很难独立采取行动,需要联合智慧城市的其他各部门,通过智慧城市平台实现联动协作。所以,智慧旅游对智慧城市有很大的依赖。
智慧城市建设一般由地方政府推动,并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有完善的解决方案和对应的资金预算。智慧旅游应该充分利用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避免重复建设。
1.3.1 智慧城市为北京智慧旅游建设奠定基础
“智慧城市”源自IBM公司2008年提出的“智慧地球”,其核心理念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是借助物联网、传感网等技术的支撑,在家居、路网监控、票证管理、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构建城市发展的智慧环境,形成生活、产业发展、社会管理的新模式,进而构建新的城市形态。智慧旅游是在智慧城市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是智慧城市在旅游城市和城市旅游两大领域的推广性应用。智慧旅游将服务对象由城市居民向外来游客进行内涵外延式延伸,是旅游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旅游业与科技创新融合发展的典范,是旅游业发展的未来趋势,也是加速旅游业转型升级为现代城市服务业的关键。
智慧旅游是北京旅游实现“资源多样化、服务便利化、管理精细化、市场国际化”的重要途径。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可以全面而系统地提升北京旅游服务和管理水平,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旅游业的运营管理模式和商业盈利模式,实现旅游企业流程再造和旅游产业价值链重组,催生和培育旅游新型业态和现代服务业。借助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可以最大限度地满足游客个性化需求,为游客提供定制化服务,实现旅游资源和社会资源的共享与资源的系统化、集约化管理。可以说,智慧旅游是以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为中心的旅游信息化的延伸与发展,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是北京成为世界城市的必由之路。
2012年3月,按照智慧城市建设的需求,北京市政府发布了《智慧北京行动纲要》。该纲要中的八大计划明确了产业发展和应用建设的总体方向,智慧城市建设重点领域的发展目标、行动计划和关键举措,同时也为旅游产业的智慧化提升指明了方向,奠定了良好的政策基础。2013年,北京建成“国家智慧城市体验中心”,为建设智慧城市的城镇建设提供示范;2014年8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工业和信息化部、科学技术部、公安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八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智慧城市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为智慧城市的发展指明方向,规范建设。
当前,北京已经积累了先进的科学技术资源和产业发展的创新资源,占据了智慧城市建设关键技术领域的制高点,形成了北京物联网产业集群的整体竞争优势。北京的智慧城市建设自底层至顶层,包括底层基础设施建设,中间层智慧政府、智慧经济、智慧社会,顶层智慧城市发展环境,实现了智慧城市从理念到实践的转变,推动了国内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发展,为北京智慧旅游建设奠定了重要基础与环境。
1.宽带基础设施
北京市进行了宽带城市和无线城市的建设,宽带基础设施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北京市居民和来京游客接入互联网的门槛,使其在休闲和旅游时能方便地进行旅游信息的查询、预订,享受到智慧化的公共服务的便利。在宽带城市方面,2013年6月,北京市政府发布《北京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宽带北京行动计划(2013-2015年)的通知》,这是北京市“十二五”时期后三年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纲领性文件,提出了2013-2015年北京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的总体目标、建设内容和保障措施。在无线城市建设方面,北京市积极推动政务云,在政务领域规划建设“1+1+16”框架,即一个市级的政务云、16个区和重点领域,以集中化为载体,逐步推进资源整合和业务集中。
2.政府整合服务
北京市在移动互联网上大量推进市民主页建设,同时开发建设了政府服务云AppStore,把政府服务和社会服务进行有机整合,满足老百姓的需要。在区层面,东城区实施了“区-街道-社区”三级联动机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西城区推出了第三代行政服务中心,实现全区范围内政府工作通办,带动政府工作机制的变革。
3.企业网络运营
北京市一方面深入推进两化融合[1],组织并召开国家两化融合成果展,同时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推进企业业务形态的变迁,推进电子商务园区的规划和落实。如顺义区将规划建设北京首个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园区。在综合保税区内将设海外商品实体店,为北京市民不用出国就能购买到便宜的海外商品开辟新渠道。
4.市民生活网络
北京以社会管理为重点,进行了很多网格化的应用。东城区首创了网格化的城市管理方法,将人、地、物、事、情、组织等按照地域划分纳入网格管理中,再将管理工作落实到负责各个网格的组织和个人。东城区已把中层的社会网格做得非常清楚,把人、组织和服务进行有机整合,未来将进一步把社会网格细化。西城区着力打造“全响应”社会服务体制,“全响应”实质是对公众服务需求的全面感知、快速传达、积极响应,目标是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社会服务管理的全覆盖、全感知、全时空、全参与、全联动,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提升西城区社会服务管理能力和水平。该模式荣获2012年中国城市管理进步奖,成为我国社会管理创新的成功尝试和有效形式之一。[2]自2010年开始,朝阳区着手建立“全模式”社会服务管理系统。截至2011年4月,系统经过不断完善和升级,已经包含应急管理、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社会保障、经济动态、法律司法等10大模块,共79大类、439个小类、3452个细类,基本涵盖了社会服务管理领域各项工作内容,把政府该管的事项全纳入到网格化平台监控。
5.城市智能运行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游客在城市旅游的选择上,越来越关注旅游目的地的交通、资源和环境问题,一个秩序井然、运行顺畅、环境优美、资源丰富的城市已经成为游客的首选。智慧城市的建设有利于用智慧化手段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改善游客的旅游体验。北京市城市智能运行计划对于城市人口管理、智能交通、资源和生态环境监控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是北京世界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1.3.2 旅游公共服务视角下北京智慧旅游城市建设
北京智慧旅游城市建设按照“统筹规划,整合资源;政府引导,市场驱动;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需求为主,确保实用;统一标准,资源共享”等原则,争取在“十二五”时期实现以“为游客提供满意服务”为核心的旅游业转型升级。2012年1月,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印发《北京市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体系三年建设指导意见》,提出到2014年,将在全市初步建立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八大体系,即旅游公共信息服务体系、旅游安全保障体系、旅游交通便捷服务体系、旅游惠民便民志愿者服务体系、旅游知识普及与旅游责任教育体系、旅游环境保护和旅游好客环境体系、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的监管与评价指数体系、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建设规范及标准体系,并建立旅游环境与公共服务可持续发展的财政支持和多元化参与的体制和机制。
北京是首批“国家智慧旅游试点城市”之一,早在2011年10月,北京市“智慧旅游”城市建设就正式启动。北京智慧旅游建设以“智慧北京便利旅游”为目标,努力创新服务手段,发挥北京科技资源丰厚的优势,充分利用信息化、物联网技术手段,推动现代信息技术在旅游产业的应用,不断提高旅游公共服务的水平和效率。拟用3年时间,配齐一张屏(触摸屏),建好二个网(无线宽带网和北京旅游信息网),开发三个系统(自助导游讲解系统、城市自助导览系统、网络虚拟旅游系统),推进四个数字(数字景区、数字酒店、数字旅行社、数字乡村),推出一卡一亭(一卡通和北京礼物网上特色商亭),唱响一台戏(北京旅游游戏软件)。同时,北京市成立全国首个“智慧旅游”联盟,联合各方力量,推动智慧旅游发展。
在政策纲领方面,为配合智慧旅游建设,北京市出台了《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2015)》,重点打造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成为北京市打造智慧旅游城市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同时,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还发布了《北京智慧景区建设规范(试行)》《北京智慧饭店建设规范(试行)》《北京智慧旅行社建设规范(试行)》和《北京智慧旅游乡村建设规范(试行)》四个标准,规范智慧旅游建设实践。
在实践上,北京市智慧旅游建设以服务进京游客为主,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主要从基础网络建设、电子政务系统、电子商务系统、旅游咨询服务中心、旅游移动应用、多媒体旅游宣传营销系统等方面进行建设,推出了集导游、导览、导购及导航于一体的北京旅游助手手机App“i游北京”,开发了自助导游软件系统和虚拟旅游平台,360度网络虚拟旅游系统,等等,极大地便捷了游客的旅游活动,丰富了游客的旅游体验,提高了游客的满意度。在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的总体指导下,各个区也纷纷结合自身旅游业发展情况,突出本地区优势,迎合本地区旅游业发展需求特征进行智慧旅游建设。
北京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旨在借助技术手段实现整体旅游信息化水平的提升,从科技手段角度将北京市打造成为国际一流旅游城市。具体而言,就是实现旅游者旅游体验的最简洁化、真实化、及时化,以适应越来越多的散客对于旅游信息提出的随时随地性、全面性、精准性和及时性需求,提高旅游者的满意度。围绕这一主题,旅游市场各主体(旅游者、旅游企业、旅游监管部门)的活动也出现运作流程的再造,即实现旅游者“傻瓜式”全程旅游、旅游企业“宽渠道式”旅游营销、旅游监管部门“共享式”旅游服务,从而带动整个旅游产业的革命性优化升级。
智慧旅游的推广,将提升游客在食、住、行、游、购、娱各个旅游环节中的附加值,实现旅游者在旅游前、旅游中、旅游后都能够轻松地获取资讯、规划出行、预订票务、安排食宿、消费支出等,极大地改善旅游体验,延长旅游时间,引导游客的合理消费。
注释
[1]信息化和工业化的高层次的深度结合,是指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两化融合的核心就是信息化支撑,追求可持续发展模式。
[2]参见海峰、刘宗强、沈子钦:《北京市西城区全响应社会服务管理平台建设与运行的思考》,载《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2),58~6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