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三大经济区域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比较研究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要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和积极就业政策,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推动高质量发展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确定发展思路、制定经济政策、实施宏观调控的根本要求。本报告前文显示,过去几年,中国劳动力市场平衡性指标逐年上升,劳动力市场应对冲击能力较强,但是局部地区劳动力市场仍然面临发展不充分的问题,个别区域存在局部价格不平衡问题。
区域劳动力状况和变化趋势是劳动力市场是否平衡发展的重要体现。本章具体考察长江三角洲地区(指上海、江苏、浙江)、珠江三角洲地区(仅广东)和京津冀地区(包括北京、天津、河北)三大经济区域的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状况。[1]这三个地区都是当前我国重要的经济增长地带和产业发展中心,带动了大规模就业,成为改革开放以来劳动力流入的主要地区。同时,这三个地区也是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主要阵地。但是,由于地域文化和发展模式等多方面差异,这三大经济区域在劳动力市场改革和带动就业方面的表现不尽相同。因此,系统比较三大经济区域在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的劳动力市场平衡性状况,总结劳动力市场改革的优缺点有助于今后进一步完善劳动力市场改革,促进劳动力市场更好地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