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二节 创业项目的选择
一、选择创业项目的原则
在“互联网+”大背景下,有很多的商业机会,但这些机会是否适合作为创业项目?比如,项目A常适合甲,却并不适合乙。因此,在项目选择上一定要选与自己能力、兴趣匹配的、有社会资源的、有市场潜力的项目,尤其要注意的是项目风险可承担这一原则,很多创业者的失败就是因为选择了与之风险承担能力不匹配的项目。
创业者在创业之前需要认真地分析自己的特点,找出自己的优势,扬长避短,才有可能和别人一较高下,在竞争中才有可能脱颖而出。做擅长的事,使你感到愉悦、使你有成就感、使你产生更大动力,离成功更近。创业道路上存在诸多让人妥协、屈从的事,因此,创业者应学会舍弃不必要的迂回和避让,而做擅长的事实际上是遵从内心最真实的渴望的一种表现。百度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李彦宏说过:“只有为自己最喜欢并擅长的事奋斗,创业之路才不会枯燥乏味,人生才有可能走向成功。”上海生乐商贸有限公司的创立者曾帮扶多位青年创业者,见过成功的案例,也见过失败的案例,以及成功后又遇挫的案例。她非常认同如今青年人创业的态度,认为他们锐意进取、敢想敢做、执行力强,同时她提醒青年创业者在熟悉的领域发展,不要好高骛远。
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巴菲特的老搭档查理·芒格说过:“我的人生的全部经验告诉我,我只有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能成功。如果不喜欢的事情还要做到很好,那对人性的要求过高。你还要选择自己有优势领域,同时也不要认为这个世界应该按照你认为的特有的方式去运转。”
做生意的人常说:“不熟不做”。“在人的一生中,只要能做正确的几件事就是成功。如果投资者能够做到真正熟悉几个行业后再进行投资,一定会获得巨额的利润。”这曾是巴菲特说过的一段话。和巴菲特一样,国际著名的投资专家吉姆·罗杰斯说:“我的忠告就是绝不赔钱,投资创业要做自己熟悉的事。”早在1999年,吉姆·罗杰斯就开始在A股市场买股票,并且直到现在他都未抛售。当这位对中国股票极度热衷的国际投资大师来到中国时,人们不免要向他请教投资的秘诀,他说:“除非你真的了解自己在干什么,否则什么也别做。”
人脉就是资源,选项目时应该选最有人脉的行业,这样可以降低创业难度。比如,“小米”的核心管理层或创始人基本都是雷军的朋友,如果雷军此前没有在“金山”和后来投资时所积累的广阔人脉,“小米”是不可能这么快创办起来的,而且这些人是各个领域的精英,每个人都能够独当一面,这也注定了“小米”的成功。当然,不是每个创业者都有雷军这样的背景,但不管背景如何,要创业就必须得有人脉。
没有市场需求的项目,想法再好,最终也会失败。因此,创业者在选项目时,要看项目有没有市场需求、是不是刚性需求、是不是消费者的“痛点”、是否有持续性的消费需求。
案例学习3-5
创业要做有用户需求的东西
很多创业者都没有考虑所选项目的风险是否能与自己能力、财力相匹配,如果不匹配的话很可能会陷入创业陷阱。
案例学习3-6
大学生创业四年耗尽百万,负债累累
二、选择创业项目的方法
选择创业项目的方法很多,其中头脑风暴法(brainstorming)运用广泛。其发明者是现代创造学的创始人美国学者阿历克斯·奥斯本,他于1938年首次提出该方法,该方法主要是由团队成员在融洽和不受任何限制的气氛中以会议形式进行讨论、座谈,打破常规,积极思考,畅所欲言,充分发表看法。头脑风暴法分为一般性头脑风暴法和结构性头脑风暴法。
一般性头脑风暴法是指在选择项目时,创业团队或者有志于创业的成员在无任何限制的情况下,集思广益,发表各行各业的创业想法。
结构性头脑风暴法是一个非常实用的发现项目的方法,这种方法主要围绕某个产品作纵深分析,从而发现适合的项目。比如,以鱼为产品为例(如图3-1所示),通过结构性的头脑风暴法,我们可以发现非常多的项目。

图3-1 围绕“鱼”的结构性头脑风暴
三、选择创业项目的步骤
一定要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上寻找项目,在了解市场需求、弄清自己竞争优势之后,从众多项目中找出可行的项目。

图3-2 选择创业项目步骤
在创业之前,创业者的想法很多,因此可以先列出一片适合创业的项目。以厦门某高校大学生邹兵兵为例,邹兵兵早期在“速卖通”“天猫”做过服装、美容产品的国际贸易,之后几经辗转回到家乡义乌创业。他在家乡做了很长时间的调研,并分析了当地的资源、居民的消费能力等信息,尤其深入调查了工业区、商业中心,最终将所有可能创业的项目列了一个表格(如表3-1所示)。
表3-1 划出一片适合创业的项目示例

在众多项目中,创业者要划定可供选择的范围。邹兵兵从自己列出的创业项目中,选择了配料批发、中小学教辅零售、留守儿童服务、制造特色文化产品等几个项目。
创业者面对自己划出的范围,如何选择呢?这是众多创业者共同面临的问题,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对所选定的项目进行排序。邹兵兵虽创业经验丰富,但在面临项目选择时,仍然十分头疼,为此,他结合自身优势、人脉、风险可承担等几个方面,进行初步排序,结果如表3-2所示。
表3-2 项目排序

邹兵兵对其所选的项目进行排序后发现小商品零售在初步排序中位列第一,但这是红海市场,竞争非常激烈,各类小商品在京东、淘宝等平台都有类似的店铺,因此他结合自身优势和“互联网+”背景,开展小商品的跨境电商贸易。
四、创业项目论证和评价
创业者在预选项目之后,还要对项目进行可行性论证,常用的方法是SWOT分析法。SWOT由strengths(优势)、weaknesses(劣势)、opportunities(机会)、threats(威胁)四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
优势(S)是指企业的优势。例如,产品或者服务比竞争对手的好、店铺位置非常有利、技术水平高等。
劣势(W)是指企业的弱势。例如,产品价格比竞争对手的贵、没有足够的资金做广告、无法像竞争对手那样提供综合性服务等。
机会(O)是指对企业有利的机会。例如,企业符合经济发展政策、适应当前的法律环境、顾客正在增加等。
威胁(T)是指对企业不利的事情。例如,本地区有生产同样产品的企业、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成本增加等。
通过SWOT分析,会有如下四个结果(如图3-3所示)。

图3-3 SWOT分析结果
案例学习3-7
邹兵兵论证项目的SWOT分析法
创业项目的评价是个系统工程,创业者如何从众多的项目中寻找一个最合适的项目或者说怎样评价所选的项目,是非常值得关注的问题。为此,创业者可设置系列指标(如表3-3所示)。
表3-3 创业项目评价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