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培养与训练
对创新能力影响比较大的环境因素主要有家庭、学校、工作单位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成长过程,在不同的成长阶段,各种环境对他们的影响也是不同的。宽松、和谐的创设情境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思维能力可以通过训练提高,通过训练,不仅可以突破思维定式,而且更重要的是可以掌握具体的创新思维方法。
一、突破创新思维障碍
人的思维一旦沿着一定的模式思考,久而久之,就会形成一种惯性,就会阻碍新观念、新想法的构想,就会成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障碍。所以,要具备创新能力,必须首先冲破“思维枷锁”。[2]
所谓定势思维,就是按照已有的思维规律,在反复思考中所形成的比较稳定的、定型化的思维路线、方式、程序、模式(在感性认识阶段也称作“刻板印象”)。
定势思维可以帮助我们解决90%以上的问题。但是定势思维不利于创新,不利于创造。
定势思维容易使我们产生思想上的惰性,养成一种呆板、机械、千篇一律的解决问题的习惯。当新旧问题形式相似而实质有差异时,定势思维往往会使人步入误区。
定势思维的改变绝不是一朝一夕的,它常常伴随着巨大的痛苦。改变定势思维需要长期训练,才可以有效地弱化定势思维。
小训练
人们往往被假象所迷惑,作出错误的判断,根据假象所作出的判断会失真,从而产生偏见。
偏见思维的表现形式有:经验偏见、利益偏见、位置偏见、文化偏见、以偏概全。
案例学习1-2
Roadster的“元问题”思考
二、发散思维训练
发散性思维能力可以通过锻炼提高,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要注意思维的流畅、灵活和新颖。流畅是在一定时间内产生观念的数量,灵活是指产生不同类别的观念,新颖是思维新奇独特的程度。
表1-2 发散思维的培养方法

小训练
三、聚合思维训练
在使用聚合思维解决问题时,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步骤。
表1-3 聚合思维训练步骤

小训练
四、灵感思维训练
头脑风暴时,有些人总能很快地想出一堆点子,但有些人却没有想出一个点子。活跃的思维对于创业者来说,是相当重要的,但创业者也难免会有状态不佳的时候。灵感思维可以通过训练培养。通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久而久之,灵感就会日益增多,对创新思维所起的作用就会越明显。
小训练
五、逻辑思维训练
辩证地看待问题。准确把握事情发展发向,不能只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思考。
灵活地解决问题。
努力地汲取知识。不断总结,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大胆地进行质疑。当某些结论和权威观点在逻辑上解释不通时,要敢于大胆质疑。
六、联想思维训练
(1)自由联想训练,即随机找一个汉字起头,在规定时间内快速联想,要求想到的词组越多越好,这是训练思维速度的方法,如第一个汉字是“电”,由此快速展开联想可以想到:电话、电视、电灯、电冰箱、电脑等。
(2)强制联想训练,即随机找两个不相关的事物,要求尽可能多地想出它们之间的联系或相同点,比如,“大海”和“羽毛球”有什么联系、有哪些相同点等。这种训练可以帮助我们打开大脑思维的跨度。
案例学习1-3
向和尚推销梳子
七、大学生创新思维训练的途径
大学生必须进行长期训练,才能形成创新思维。创新思维主要靠独立思考,多思多练形成。大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自觉进行创新思维训练,培养敏锐的观察力、丰富的想象力以提高创新思维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必须从构建良好的知识结构开始。没有扎实的知识基础,创新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知识和经验越丰富、越扎实,就越能开阔视野,就越能观察和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因此,大学生要创新就必须打好学习基础。对于专业课程的学习,在扎实掌握课堂知识的前提下,要不满足于现成的思想、观点、方法,换个角度看问题,经常思考如何在原有基础上创新发明、推陈出新;同时,理论联系实际,了解行业的发展趋势,勇于发现、思考并解决问题。
人们的思想源于实践,实践的发展推动了思维的发展。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主要包括社会调查、志愿者服务和校外实习等,这些对于大学生了解社会、增长见识、加深对专业的了解、确定合适的职业、增强就业竞争优势等准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应主动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加深对课堂知识的理解,拓展相关学科的知识面,培养信息加工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技术运用能力,进而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