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新田园主义背景
我们的头脑中有一幅理想乡村生活画卷,画卷里的中国乡村丰饶、恬静、美丽,就像欧美和日本的乡村、小镇。并且,它触手可及,就在我们身边,围绕着我们,是我们生活的家园。这样的描写是新田园主义理论的理想画面。它与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农村绝不能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的施政理念不谋而合。
理论的产生总是与实践相伴,新田园主义的提出具有问题导向。山水林田湖草会说话,它们让人们懂得,在中国,深知乡村,熟悉城镇,读懂农民,是艰深的必答题,是做好一切与农村和城镇有关事情的前提。伴随着城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乡村的衰败常令人扼腕叹息,一系列“乡村病”让人忧心。然而伴随城镇化而来的资源透支、交通拥堵、生态退化和环境污染等“城市病”,也使得逆城市化之风悄然来袭,加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的政策支持,乡村的发展得以迎来新生。
如何较好地医治“城市病”和“乡村病”,破解城乡二元结构的诸多问题,成为当下的热点。新田园主义应运而生,对国家而言,它是一种城乡建设方法论,对个人而言,它是一种生活方式理念。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它对解决“三农”问题也许能发挥关键性作用。同时,新田园主义的模式将极大推动新型城镇化进程和田园城市建设,也是推动城乡统筹发展、促使中国乡村走向现代化、实现新农村和小城镇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的一种模式选择。
总体来看,新田园主义既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建设田园城乡的指南,也是解决“三农”问题、激发农村要素活力的途径,还是关于城乡融合发展的理论体系。作为一种理论体系,它植根于中国城乡二元社会的土壤,既与城镇化发展进入新时期密不可分,又与乡村振兴迎来新机遇密切相关,还是应对城乡二元问题加剧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