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有钱无:金融哲学的启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5 “失败的哲学家”索罗斯

著名金融投资家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年轻时曾经热衷于哲学,尤其是热衷于卡尔·波普尔(Karl Popper)的证伪哲学,曾一度有“成为大哲学家的幻想”,但由于现实生活所迫,在大学毕业后不得不暂时放弃哲学研究,投身于金融市场。虽然他一直保持着对哲学的兴趣,但直到后来成为一个成功的对冲基金经理之后,才回头比较深入地研究哲学。

自称“失败的哲学家”

索罗斯在1987年出版了第一部系统阐述其哲学观点的著作《金融炼金术》(The Alchemy of Finance),但这本著作受到关注的程度远远没有达到他自己的预期。2009年年底,索罗斯在中欧大学进行了五场公开演讲。在这次演讲中,索罗斯把自己称为一个“失败的哲学家”,但却是一位“屡败屡战”的哲学家:

我每次写书时都会忠诚地重申我的观点。这对发展我的概念框架很有帮助,但我仍然认为我自己是一个失败的哲学家。有一次我还把我的演讲标题定为“一个失败哲学家的再次尝试”。[9]

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后,索罗斯认为他的理论框架使他准确地预测到了此次危机,并且能够为危机提供一个比较好的解释。这大大增强了他对自己所建立哲学框架的信心,进而在2009年年底发表了前述五场公开演讲,再次全面介绍他的哲学观点。

被“证伪”的哲学

索罗斯的哲学观点当然很有启示。但是,即使他的哲学框架使他在金融实践中获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使他成功地预测和解释了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从他自己反复强调的、波普尔的“一个理论不可能被证实、只可能被证伪”的观点来看,他的哲学观点也没有被“证实”。相反,绝大部分投资者并没有像索罗斯那样在金融市场上获得成功,说明索罗斯完全反对的有效市场理论可能是正确的,这反而从一定意义上“证伪”了他的哲学观点。[10]

另一个可被视为“证伪”索罗斯哲学的证据是,尤金·法玛(Eugene Fama)和罗伯特·希勒(Robert Shiller)同时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这之所以能够被视为“证伪”的证据之一,是因为法玛所开创和代表的有效市场理论,以及希勒所开创和代表的行为金融理论能够获奖,表明其得到了比较广泛的认可,而对于前者,索罗斯明确表示反对,并将其看作与自己观点“势不两立”的理论,对于后者,索罗斯认为与他的反身性理论是相容的,但只解释了现实金融现象的一半:

我的理论直接违背了当前金融市场上流行的有效市场理论。……

如果这个理论正确,我的就错了,反之亦然。……行为经济学是完全基于反身性的,但是,……它只是探索了现象的一半。[11]

“哲学就是哲学史”

索罗斯曾坦承他并不了解学术界中流行的“被普遍接受的理论”,因为他的目的是在金融市场赚钱,而赚钱并不需要了解这些理论。由于索罗斯并不真正了解相关学术理论,他对这些理论的批判当然就很难有的放矢,而要想建立起一个替代性的理论则更加困难。

黑格尔所说的“哲学就是哲学史”引起了极为广泛的争论,但从这句话中,我们至少能得到这样一个启示,即任何一种哲学思想都必须建立在前人探讨的基础之上,从而都不可能是全新的。孙正聿在《“哲学就是哲学史”的涵义与意义》(2011)一文中,把哲学和哲学史分别定义为“历史性的思想”和“思想性的历史”,在介绍了恩格斯的相关论述(其中引文部分来自恩格斯)后概括道:

任何一种哲学——历史性的思想——都不是某个哲学家的“独白”,而是哲学家之间的“历时态”的和“同时态”的“对话”。离开哲学“对话”的哲学“独白”是不存在的,而哲学“对话”的前提则是了解、熟悉和研究各种各样的“历史性的思想”。探讨任何一个哲学问题,如果不以哲学史——思想性的历史——为前提,这种“探讨”都会由于离开“思维的历史和成就”,而把某种“历史性的思想”当作“用来套在任何论题上的刻板公式”,甚至把早已“被废弃了的哲学命题”,“当作全新的时髦的东西拿了出来”。[12]

法玛在2013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发表的获奖演讲中表示,行为金融理论不仅本身存在很多缺陷,而且最重要的是没有建立起一个完整的替代理论(参见《金融哲学》一书的详细讨论)。这一点也完全适用于评价索罗斯的哲学。索罗斯在阐述自己观点的过程中,并没有与前人的研究联系起来,相当于是前引孙正聿所说的“哲学独白”,再加上索罗斯并没有能够建立起一个比较完整的逻辑体系,从而不仅很难被学术界所接受,而且对于普通读者来说,也很难产生比较持续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