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基础(小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节 教育学及其产生与发展

“教育学”一词源于希腊语中的“教仆”(pedagogue),是指照料年幼男孩的奴隶,送孩子上学、接孩子回家、替他携带学习用品等,并没有其他太多的含义。经过夸美纽斯、康德、赫尔巴特等一大批教育家的努力,终于完成了从pedagogy到education的过渡,使教育学获得了应有的学科地位。从pedagogy到education不仅是一个词的变化,其中隐含着教育学的产生与不断成熟的过程。本节将对这个演变过程进行简要的介绍。

一、教育学的概念

教育学是以教育现象、教育问题为研究对象,揭示教育规律,指导教育实践的社会科学。

教育现象是指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知现象。教育社会现象是指反映教育与社会关系的现象,教育认知现象是反映教育与学生认知活动关系的现象。

教育问题是人们从大量的教育现象中发现的、需要深入研究和探索的教育课题。教育问题是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

教育规律是教育内部各要素之间、教育与其他社会现象之间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和关系。探索教育规律用以指导教育实践,是教育学的基本任务。

教育学的产生要比教育现象的出现迟很多,是在教育现象成为需要人们思考和着手解决的问题时才产生的一门学问。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现象越来越复杂,在社会生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需要人们专门进行探索。如我国古代的孔子、孟子,古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思想家们对教育问题的阐述,为教育学的产生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教育学的发展

根据教育理论的成熟程度、教育研究方法的不同等,教育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划分为萌芽阶段、创立阶段、发展阶段、分化阶段等四个阶段。

1.萌芽阶段

萌芽阶段也叫孕育期。其特点是:有教育思想但尚未形成独立的教育理论。我国古代的孔子(公元前551-前479)就是最典型的代表。孔子3岁丧父,15岁“志于学”,30岁“而立”,收徒讲学。孔子一生大部分时间和主要精力都是聚徒讲学,从事著述。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他是中国私人讲学的开创者,也是系统传播古代文化的第一人、儒家学派的开创者。《论语》一书是研究孔子的主要资料,“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庶富教”“学思习行”“温故知新”等都是孔子的重要观点。其他如孟子(约公元前372-前289)、朱熹(1130-1200)等也是杰出的代表。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封建社会教育内容“四书五经”对后世影响巨大。特别是全面概括和总结我国先秦时期教育思想和教育实践的《学记》,被认为是中国教育史上,也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部体系极为严整的教育学专著(成书年代大约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前3世纪)。“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夫然,故安其学而亲其师,乐其友而信其道,是以虽离师辅而不反也。”“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道而弗牵则和,强而弗抑则易,开而弗达则思。和、易以思,可谓善喻矣。”“学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人之学也,或失则多,或失则寡,或失则易,或失则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长善而救其失者也。”“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其言也,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可谓继志矣。”这些名言均出自《学记》。

古希腊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前399)的有关产婆术的著作、柏拉图(Plato,约公元前427-前347)的《理想国》、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公元前384-前322)的《政治学》、古罗马昆体良(M.F.Quintilianus,35-95)的《雄辩术原理》、奥古斯丁(A.Augustinus,354-430)的《忏悔录》、伊拉斯谟(D.Erasmas,1469-1536)的《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愚人颂》、拉伯雷(F.Rabelais,1494-1553)的《巨人传》、蒙田(M.D.Montaigne,1533-1592)的《论儿童的教育》等著作,从不同角度对教育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一些精辟的见解,其中包含着大量科学的成分,对教育科学的诞生奠定了深厚的基础。

历年真题

【1.7】【2013下】“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这句话出自()。

A.《大学》

B.《论语》

C.《学记》

D.《孟子》

【1.8】【2016下】我国最早记载和阐释孔子“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学思想的著作是()。

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孟子》

【1.9】【2015下】“庶”与“富”是“教”的先决条件。首次提出这一教育观点的教育家是()。

A.孔子

B.孟子

C.荀子

D.墨子

【1.10】【2013上】孔子主张学习过程应包括四个基本环节。它们是()。

A.导、学、习、行

B.学、思、习、行

C.闻、行、忠、信

D.知、情、意、行

2.创立阶段

创立阶段也叫诞生期。其特点是:由于研究方法改革,教育思想得到快速发展,出现了自成体系的教育理论。英国哲学家培根(F.Bacon,1561-1626)批判了亚里士多德的经院哲学,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教育学的诞生提供了方法论基础。1623年在《论科学的价值和发展》中,他首次将教学的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提出,并把它理解为“讲述与传授的艺术”。[9]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J.A.Comenius,1592-1670)的《大教学论》(1632)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大教学论》被认为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夸美纽斯也因此被誉为“教育学之父”。他主张教育要遵循人的自然发展的原则;他特别强调教师的作用,认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他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教学原则和教学方法;他提出了“泛智教育”(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规定了百科全书式的课程,等等。在他以后,人们开始对教育学的独立探索时期,如英国哲学家洛克(J.Locke,1632-1704)的《教育漫话》(1693)基于他的“白板说”,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法国思想家卢梭(J.J.Rousseau,1712-1778)的《爱弥儿》(1762)阐述了自然教育理论;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J.H.Pestalozzi,1746-1827)的《林哈德与葛笃德》(1781-1787)明确提出要“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为教育学的诞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在教育学的创立阶段,康德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哥尼斯堡大学期间,他先后四次讲授教育学,其讲稿由其学生们编纂后以《康德论教育》为书名于1803年出版。康德认为“教育的方法必须成为一种科学”[10]。接任康德哲学教席的是赫尔巴特,他于1806年出版的《普通教育学》为教育学的创立做出最重要的贡献。他认为:“教育学作为一门科学,是以实践哲学和心理学为基础的。前者说明教育的目的;后者说明教育的途径、手段与障碍。”[11]赫尔巴特将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基础上,将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基础上,可以说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赫尔巴特本人也被誉为“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斯宾塞1860年出版《教育论》,认为教育的目的和任务在于教导每一个人怎样去过“完美”的生活,所以在教育内容上强调实科教育,具体内容包括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间接保全自己的活动、教养子女的活动、履行社会义务的活动和休闲娱乐活动等。

历年真题

【1.11】【2013上】主张让儿童顺其自然地发展,甚至摆脱社会影响的法国教育家是()。

A.杜威

B.卢梭

C.裴斯泰洛齐

D.洛克

3.发展阶段

发展阶段也叫发展期。其特点是:教育研究方法不断更新,教育理论走向成熟。19世纪以来,以赫尔巴特为代表创立的教育学一直占据统治地位,但19世纪末以来教育学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梅伊曼和拉伊将自然科学的实验法用于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狄尔泰等将精神科学方法运用于教育学研究,采用理解与解释的方法讨论教育问题;杜威强调教育与生活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则运用唯物辩证法研究教育问题;还有对教育诸多问题的研究都有比较广泛影响的批判教育学,等等。各家的具体观点请见本书后文。总之,这个时期的教育学流派纷呈、争鸣不断,教育学出现了多元化发展的态势,从而使教育学逐步趋向成熟。

实用主义教育学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兴起的重要教育思潮,对20世纪整个世界的教育理论研究和教育实践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其代表人物是美国的杜威(Dewey,1859-1952)、克伯屈(Kilpatrick,1871-1965)等人,代表性著作有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经验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等。实用主义教育学也是在批判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传统教育学的基础上提出来的。实用主义教育学强调“教育即生活”,教育的过程与生活的过程是合一的,而不是为将来的某种生活做准备的;“教育即生长”,教育即学生个体经验继续不断地增长,除此之外教育不应该有其他目的;“学校即社会”,学校是一个雏形的社会,学生在其中要学习现实社会中所要求的基本态度、技能和知识;“经验中心”,课程组织以学生的经验为中心,而不是以学科知识体系为中心。教育即经验的不断改造;“儿童中心”,师生关系以儿童为中心,而非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只是学生成长的帮助者,而非领导者;“活动中心”,让学生“从做中学”,通过学生自主的活动、问题解决等掌握知识。教学过程应重视学生自己的独立发现、表现和体验,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杜威强烈反对赫尔巴特以教师为中心、课本为中心、课堂为中心的教育主张,认为这是不适应时代发展的“传统教育”的观点。自此,教育史上就有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的争论。

历年真题

【1.12】【2016上】教育史上传统教育派与现代教育派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夸美纽斯和布鲁姆

B.夸美纽斯和杜威

C.赫尔巴特和布鲁姆

D.赫尔巴特和杜威

【1.13】【2014下】“现在,我们教育中将引起的改变是重心的转移……在这里,儿童变成了太阳,教育的一切措施要围绕他们组织起来。”这一儿童中心理念出自教育家()。

A.洛克

B.康德

C.杜威

D.培根

苏联的一批教育家运用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思想研究教育问题,逐渐形成了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说。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论述了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极其重视智育的重要意义,提出了一套比较严密的教学理论,被公认为世界上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著作,对我国的教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马卡连柯的《教育诗篇》《论共产主义教育》《父母必读》《儿童教育讲座》《家庭教育问题讲演》等在对流浪儿童和违法者的改造方面做出了杰出贡献,其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思想。我国杨贤江以李化吾为化名,编写的《新教育大纲》,是我国第一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教育学著作。

其他如苏联教育家赞科夫《教学与发展》中提出的发展性教学理论的五条教学原则;美国教育家布鲁纳《教学过程》强调的“学科结构”理论和“发现教学法”;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范例教学原理》创立的范例教学理论;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帕夫雷什中学》《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学生的精神世界》等论述的全面和谐教育思想;布鲁姆《教育目标分类学》将教育目标划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强调以教育目标为导引、以掌握学习为指导思想的掌握学习理论。我国的蔡元培、晏阳初、黄炎培、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教育思想,都对教育学理论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

历年真题

【1.14】【2014上】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教育家将教学目标分为三大领域,其中不包括()。

A.认知领域

B.情感领域

C.意志领域

D.动作技能领域

【1.15】【2013下】将教学目标分成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大领域的教育家是()。

A.布鲁姆

B.奥苏伯尔

C.杜威

D.布鲁纳

【1.16】【2013下】被毛泽东称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

A.杨贤江

B.徐特立

C.蔡元培

D.陶行知

4.分化阶段

分化阶段也叫反思期。其特点是:教育学学科体系不断完善,并与相关学科融合不断分化出新兴学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教育学科迅速分化并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学科。这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从教育学中分化出一些新的教育学科,如教学论、德育论等;二是由于教育学借鉴其他学科的方法论与研究成果,因而形成了一些新学科,如技术学与教育学结合的教育技术学、人类学与教育结合的教育人类学等。教育学科的细密分化,使教育学科体系得以初步形成。

同时,研究者们开始对教育学本身进行反思,这种反思是对教育研究的研究,其目的不是要形成教育理论,而是检讨教育研究活动本身的目的、性质、价值等,形成教育学观。有关教育学自身的研究结果形成了教育学的元理论。教育学元理论的出现极大地提高了教育研究者的理论自觉性,推动了教育学的未来发展。

重点提示

建议自己动手列一个“教育学发展”表格:发展阶段、主要特征、重要代表人物、重要著作、主要观点等。

三、学习教育学的意义

1.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教育观,涵养教育理念与师德

教育学对教育观、教师观、学生观等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学习教育学是未来的教师们了解什么是教育、教育对社会与人的发展的意义、教育的目的、教育的内容、教育的途径等教育相关知识的重要途径,这些知识的学习有助于未来的教师们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理解小学教育工作的意义,热爱小学教育事业,理解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热爱、尊重、信任小学生,认同小学教师的专业性和独特性,注重自身专业发展,从而提高贯彻教育方针的自觉性,端正自己的教育教学的态度与行为。

2.学习教育学有助于获得教育理论知识,丰富教师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专业标准》要求小学教师要具备小学生发展知识、学科知识、教育教学知识、通识性知识等各种相关知识。教育学不仅较为系统地介绍教育教学知识,同时也涉及小学生发展、学科教学、通识性知识等多方面。通过学习不仅可以获得大量的教育理论知识,扩展理论视野,还可以启发教育自觉,不断地领悟教育的真谛。

3.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掌握科学育人规律,提升教师专业能力

教师不仅需要知识,更需要有很强的专业能力。教育教学设计、组织与实施、激励与评价、沟通与合作、反思与发展等能力都可以在教育学学习过程中得到培养和锻炼。

4.学习教育学有助于形成教育思维,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学习教育学不仅可以帮助未来的教师们丰富知识、提升能力,而且还可以帮助他们学会像教育理论家一样思考教育问题,用教育学知识和话语系统分析、解决教育问题,避免“摸着石头过河”的经验主义倾向,走进现代教育理论,尽快成长为教育专业工作者。

5.学习教育学有助于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教师创新能力

教育是科学,更是艺术,它需要教师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学习教育学,提高对教育本质的认识、掌握教育教学规律,才能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本章小结

本章内容是学习教育学的基础。希望从事教育事业的未来教师,必须正确理解教育的内涵,深入理解教育的本质,系统把握教育的要素,全面认识教育的功能,清楚了解教育的发展。不同历史阶段的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我们既要认识其永恒性、继承性,又要清楚其历史性、独立性。不同教育家从各自的立场出发提出了不同的教育观点,我们既要学习其解决教育问题的策略措施、方式方法,更要学习其思考教育问题的境界、思路。

本章要点回顾

学习资源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M].傅任敢,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39.

2.卢梭.爱弥儿[M].李平沤,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3.

3.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M].李其龙,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4.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M].王承绪,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9.

5.洛克.教育漫话[M].傅任敢,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63.

6.章开沅.平凡的神圣陶行知[M].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19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