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知识与能力(中学)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现代学制的产生与发展

(一)西方发达国家现代学制发展历程

0

真题及解析

现代学制最早出现在欧洲。欧洲资本主义社会革命后,现代学校迅猛发展,其中学校系统的形成有两条途径。一条是自上而下的发展,是以最早的中世纪大学为顶端,向下延伸,产生了古典文科中学,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大学和中学系统。另一条是自下而上发展而来,是由最初面向广大劳动人民的国民小学到中学(包括初级中学、高级中学和职业学校等),并延伸至高等职业学校。到19世纪末,西方现代学制逐步形成。

由于各国历史和传统的不同,学校教育制度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不同的类型,比较典型的是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三种学制类型。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的主要内容参见表1-2。

表1-2 双轨学制、单轨学制和分支型学制的主要内容

054-2

(二)我国学制的沿革

我国现代学制的建立比欧美国家晚,到清末才出现。清政府采取“废科举,兴学堂”的措施,开始了中国现代学制改革。

0

真题及解析

1. 旧中国学制的形成与发展

(1)壬寅学制。

1902年,由清政府的管学大臣张百熙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拟定的《钦定学堂章程》正式公布,这是中国近代教育史上最早由国家正式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时称“壬寅学制”。这一学制虽经公布却并未付诸实施,但成为新学制的先声。

(2)癸卯学制。

1903年,清政府命张百熙、荣庆、张之洞等人拟定了《奏定学堂章程》,于1904年1月颁布执行,时称“癸卯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比较完整、正式公布并在全国范围内实施的学制。

癸卯学制从纵的方面把整个学程分为三段七级。第一阶段为初等教育,第二阶段为中等教育,第三阶段为高等教育。该学制的最大特点是修业年限长,儿童从7岁入学到通儒院毕业,时间长达2021年,是我国修业年限最长的一个学制。该学制的指导思想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吸收了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形式,也保留了一定的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在课程设置上,特别注重读经,另外,还规定不许男女同校,轻视女子教育,带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癸卯学制标志着封建传统教育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始。

(3)壬子癸丑学制。

1912年,中华民国教育部颁布了壬子学制。到1913年,又陆续公布了一系列法令,形成了一个新的学制系统,统称“壬子癸丑学制”,这是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学制。它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中国教育开始向现代化迈进。

中华民国成立后,在教育部长蔡元培的主持下,南京临时政府对旧学制进行了修订,颁布了壬子癸丑学制,壬子癸丑学制规定整个教育期限为17年或18年,共分三段四级。该学制废除了小学与师范学校的读经课程,充实了自然科学的内容,并将学堂改为学校,实行男女教育平等,允许初等小学男女同校,设置了专门学校,培养专科实用人才等。

(4)壬戌学制。

1922年,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留美派主持的全国教育联合会以美国学制为蓝本,颁布了壬戌学制,又称新学制或六三三学制,采用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的分段法。该学制明确以学龄儿童和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作为划分学校教育阶段的依据,这在我国现代学制史上是第一次。此外,壬戌学制还规定在高中增设职业科,这是中国教育发展史上,中学阶段最早兼顾升学和就业双重需要的一个学制。国民党统治时期对该学制做了一些修改,但没有重大的变动,并一直沿用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

2. 新中国的学制改革

(1)1951年颁布《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

1951年10月1日,政务院颁发了《关于学制改革的决定》,确立了新中国的第一个学制。该学制具有社会主义性质,标志着我国的学制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新学制的组织系统分为幼儿教育(幼儿园)、初等教育(包括儿童、青年和成人的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包括中学、工农速成中学、业余中学、中等专业学校)、高等教育(包括大学、专门学院和专科学校),以及各级政治学校和政治训练班等。此外,还有各级各类补习学校、函授学校和特殊学校。

该学制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业余教育相结合的社会主义教育体系的形成,促进了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

(2)1958年的学制改革。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公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了“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三结合”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全面规划与地方分权相结合。“六个并举”是:国家办学与厂矿企业、农业合作并举;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举;成人教育与儿童教育并举;全日制学校与半工半读、业余学校并举;学校教育与自学并举;免费教育与不免费教育并举。此外,明确规定全国将有三类学校:全日制学校、半工半读学校和业余学校。

(3)1993年颁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有关教育制度的内容如下:

① 确定了20世纪末教育发展的总目标,即“到本世纪末,我国要实现基本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要建设好一批重点高等学校和一些重点学科”,简称“两基”“两全”“两重”。

② 调整中等教育结构。

③ 改革办学体制。

④ 改革高校的招生和毕业生分配制度,即改变“统招统分”和“包当干部”的就业制度,实行自主择业的制度。

⑤ 改革和完善教育投资体制:即增加教育经费(以国家财政拨款为主,辅之以征收教育税费、收取非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校办产业收入、社会捐资集资和设立教育基金)。

(4)1995年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1995年3月18日,经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以下简称《教育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的第一部教育大法。它以法律的形式巩固了学制的改革成果,并对我国基本教育制度做出了规定:国家实行学前教育、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的学校教育制度;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

0

真题及解析

(5)2006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对学制的规定。

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以下简称《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我国义务教育学制主要有“六三三”制(小学6年、初中3年、高中3年)、“五四”制(小学5年、中学4年),以及不划分两个阶段的“九年一贯制”。其中,还有少数地区实行八年制的义务教育,即小学5年、中学3年。

3. 我国当前的学制改革

我国现行的学制可以从纵向结构和横向结构两个方面来划分。纵向结构分为四个阶段:(1)学前教育;(2)初等教育;(3)中等教育;(4)高等教育。横向结构分为三个方面:(1)普通教育;(2)职业教育;(3)成人教育。

从形态上来看,我国现行学制是从单轨学制发展而来的分支型学制。

201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以下简称《教育规划纲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通知指出,《教育规划纲要》是21世纪我国第一个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是今后一个时期指导全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工作方针是: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把改革创新作为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把促进公平作为国家基本教育政策,把提高质量作为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到2020年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战略目标是“两基本,一进入”,即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建成学习型社会,进入人力资源强国行列。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其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重点是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推进思路是坚持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

(三)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

为了与整个社会变化相适应,各国都在进行学校教育制度的改革。现代教育制度呈现出一些共同的发展趋势。

1. 加强学前教育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学前教育很少被纳入国家教育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国政府普遍加强了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很多国家将学前教育纳入国家教育系统,并重视与小学教育的衔接工作。学前教育与小学教育的衔接,是由儿童教育的全面性和持续性决定的,对于儿童的智力、心理、人格等的早期开发有着重要的意义。

2. 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并延长义务教育年限

义务教育是国家采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的儿童实施确定年限的学校教育。自19世纪中叶,一些欧美国家颁布了初等教育的义务教育法以后,义务教育逐步成为国际潮流,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是否文明的标志之一。现在,世界上有近1/3的国家提出了年限不等的普及义务教育目标。

3. 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渗透的方向发展

普通教育主要是以升学为目标、以基础科学知识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而职业教育是以就业为目标、以从事某种职业或生产劳动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为主要教学内容的学校教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大,出现了普通教育职业化、职业教育普通化的趋势。

4. 高等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

随着社会生活的多样化和高等教育的大众化,传统的以学术性的强弱为衡量标准的单一大学逐渐发生变化。在形式上,不同学制、不同办学形式的学校纷纷出现;在内容上,基础性、应用性、工艺性的学校各显特色;入学目的、考试评价的方法也多种多样。

5. 终身教育体系的建构

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终身教育”思想,对国际教育改革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它主张在时间上贯穿人的一生,在空间上打通学校与社会、家庭的阻隔,拓展到全社会。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各国都对成人的继续教育给予了高度重视,许多国家把继续教育纳入到学制系统中来,并制定法律予以保证。由此可见,树立终身教育理念,运用终身教育理念指导、规划本国的教育战略,已成为世界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