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课堂教学艺术的特点
作为一门艺术,毋庸置疑,教学艺术具有一般艺术的特点,比如形象性、创造性、审美性、情感性、个性化等。而作为一门特殊的、具体的、复杂的艺术,教学艺术又有与其他艺术不同的地方。即便在一般特点上,教学艺术也有其特殊性。
(一)教学艺术是一种特殊的艺术活动
与一般艺术相比,教学艺术在目的、主体、客体和创作手法上,均有特殊性。
一般艺术的目的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教学艺术的目的则是更好地塑造年轻一代的身心素养,使他们实现德、智、体、美全面和谐地发展,这就使得教学艺术更为复杂。乌申斯基曾精辟地指出:“任何一种力求满足高度的道德要求和人的一般精神需要(即只属于人和构成人性中的特征的那些需要)的实践活动,就已经是艺术了。就这个意义讲,教育当然就成了最高级的一种艺术,因为它力求满足人类最伟大的要求——人的本性的完善。”
一般地说,人是艺术活动的主体。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都是具有特殊角色和地位的人。教师主导着教学活动的任务、方法、手段、内容等,决定着教学的方向;学生则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决定着教学活动的成败。他们共同承担着创造艺术性教学的重任,都是教学艺术创造的主体。在这点上人们很容易只看到教师是艺术创作的主体,特别注重教师在教学艺术创作中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会忽视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其实,如果教学艺术没有学生的主体参与和创造是不可能实现的。教室不是教师个人表演的舞台,而是师生共同创作的工作室。只有教师个人努力,没有学生参与的教学,这样的教学是不成功的,更谈不上艺术了。
一般艺术的客体是大千世界,包括了生活的方方面面。虽然教学的目的是塑造学生的身心,但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试图改造的却是教学活动本身。被我们称之为艺术成果的是一幅幅充满魅力的教学活动画面,而不是其他的什么东西。
教学艺术的表现手法具有高度的综合性。既有音乐的表现手法,又有绘画的艺术手段,还有建筑、舞蹈等的空间表现力,它还综合了戏剧等表演艺术的动作、表情、姿态、语调。它像是表演,但又是真实发生的场景。创造教学艺术的教师则集音乐家、画家、表演艺术家的素质素养于一身,通过综合各种艺术的手段,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艺术是教师追求的特殊教学境界
在教学中,教师总是把教学艺术作为事业奋斗的理想目标和特殊精神境界来追求。教学艺术作为特殊教学境界,有着特殊的艺术魅力,这主要表现在它有以下特点:
教学艺术注重形象性,它运用语言、表情、图像、音响等方式表达思想、抒发情感和解释知识。教师教学需要选用不同的方法、手段向学生传授知识,但对于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以及正在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中学生来说,教学必须具有形象性。
(1)教学语言的形象性。有人说,平庸的教师只是叙述,优秀精明的教师会生动地讲解,会恰当地比喻。绘声绘色的语言能使学生产生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受,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教学语言是最主要的教学工具,所以,作为教师一定要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不仅要做到准确简练、通俗易懂,而且要生动形象,有吸引力,有感染力。
(2)体态语言的形象性。毛泽东同志在讲授教学法时指出:“教师说话要通俗化,要明确,要有趣味,以姿势助说话。”所谓“以姿势助说话”,就是以各种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辅助教学。有的特级教师讲:“在关键的时候,哪怕是老师的一个眼神也具有启发意义。”可见,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正确地使用目光、表情、手势、体位这些体态语言,必定能增加教学的形象性。
(3)教学手段的形象性。随着教学改革的发展,仅仅注意教学语言和体态语言的形象性就远远不够了,因为有些教材的内容难以用语言作形象化的讲解,必须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以《白杨》一课为例:为了教学“不管遇到风沙还是雨雪,不管遇到干旱还是洪水,它总是那么直,那么坚强,不软弱,不动摇”这一句,老师设计了一张复合幻灯片。固定片为一行高大挺拔的白杨树,其他四张活动底片上分别画风沙、雨雪、干旱和洪水。教到“不管遇到风沙”时,幻灯片上打出白杨在风沙中如城墙一般傲然挺立的伟岸身影;教到“不管遇到雨雪”时,幻灯片上打出白杨在风雪中如青松般挺拔高洁的神姿……画面和语言的高度结合,变无声的文字为有形的画面,增加了教学的形象性和新奇性,有助于学生理解白杨不畏恶劣条件、坚强不屈的精神,学生从心中油然而生了对白杨、对像白杨那样献身边疆的建设者的崇高敬意。“教育要面向现代化”在呼唤着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情感是教学艺术的核心,情感是教学艺术的生命。赞科夫特别重视教师的情感教育,他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感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世界,这种教学法就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教育者应当具备怎样的素质才能在教学中拨动学生情感的心弦,引起学生内心世界的强烈的反响和共鸣呢?
(1)要有高尚的情操。大凡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无一不具有高尚的情操。“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精神感召着多少后来者。只有以满腔的热情和神圣的使命感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的人,才能迈进教学艺术的殿堂。
(2)要有较深的艺术修养。艺术修养是教师极为重要的素质。具有较高艺术修养的教师有一双“特别”的眼睛,他能够发现美、识别美、鉴赏美、品味美,他能够用自己的智慧去创造美,他能在课堂教学中谱写一首令人回肠荡气的诗篇,作一曲令人心驰神往的乐曲,演一幕惊心动魄的戏剧。
(3)要有丰富的生活积累。有人曾说过:30岁以下的人是不能真正读懂鲁迅作品的,因为他们缺乏深刻的人生体验,缺乏对社会、对人生真切的深刻理解。生活积累越丰富,对作品的含蕴就体会越深刻。青年教师人生经历短,就需要更多地参加社会实践,尤其要多阅读古今中外的文学名著来丰富自己的生活积累。
(4)要对课文作深入的钻研。苏霍姆林斯基在论教育素养时说过:“教师越是能够运用自如地掌握教材,那么,他的讲解就越是情感鲜明,学生听课后需要花在教科书上的时间就越少。这是教师素养的一个非常微妙而又非常重要的特征。”老师只有深钻教材,与作者同喜同忧、同欢乐共悲伤,才能用自己的感情感染学生,在教学中共同演奏一首感情奏鸣曲。
(5)要有情感丰富的语言。马卡连柯说过:“只有在学会用15种至20种声调说‘到这里来’的时候,只有学会在脸色、姿态和声音的运用上做出20种风格韵调的时候,我才变成了一个真正有技巧的人。”富有丰富情感的语言,表现在:讲到庄严处,学生肃然端坐;讲到豪壮处,学生热血沸腾;讲到义愤处,学生横眉立目;讲到欢快处,学生笑意盈盈。
审美性是教学艺术最突出的特点。教学艺术的审美性表现在教学设计的美、教学过程的美、教学语言的美、教态的美、板书的美等方面。
教学设计的美表现为教学计划、方案新颖、别具一格而又具有可行性、富有成效。
教学过程的美表现在整个教学过程自然流畅:起(开始)能引人兴趣;承(上下衔接)能环环紧扣,别具匠心;转(转化)能自然畅达、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合(结尾)能令人顿开茅塞,豁然开朗,或者余味无穷,发人沉思。
教学语言的美表现为生动形象、言简意赅、精确明快、富有情感。
教态的美表现为衣着打扮美观大方,仪态端庄,态度真诚、热情,举止潇洒、自然等。
板书的美表现为布局设计比例协调,对比鲜明,有系统而又重点、难点突出,书写规范而且漂亮、工整等。
必须明确指出,在教学艺术中,审美仅仅是手段,是从属于教学效益,并以教学效益为取舍标准的。只有当既美又能发挥更大的教学效益时,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教学艺术。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师必须有独创性。”实践证明,创造性乃是教学艺术的又一大特点。因为艺术的生命在于创造,同时最忌模式化。艺术贵在创新。在每一堂成功的课例中,都体现着教师对美的独特感受、对教材的个性理解,体现着教师新颖的设计和创新的方法。教学工作是创造性很强的工作,教育对象不同,班级基础不同,每一篇课文不同,时代对我们的要求不同……所有这些都要求我们教师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走出模仿的圈子,去不断探索,不断改革,不断创新。
课堂教学的独创性表现在:
(1)处理教材的独创性。教师处理教材就好像是导演处理剧本,需要一个艰苦的再创造过程。教材的处理也要体现教师个性,尽可能地表现出自己的特色。
(2)教学结构的独创性。课堂教学结构应忌平淡无奇,求出奇制胜。如老师在教《春望》一诗时,可以设计对比式的教学结构。不仅把以前学过的春季诗和《春望》作对比,而且特别把《春望》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对比起来教学。春季诗感情平缓喜悦,《春望》一诗感情沉郁顿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感情热情奔放,喜情喷发。这些诗虽然内容不同、情感不同,但都共同表现了诗人杜甫渴望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思想,设计这样的结构有出人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独特效果。
(3)板书设计的独创性。板书设计得恰当、巧妙,能产生奇特的效果。比如,老师在教严文井的《小溪流的歌》时,不仅可以精心设计教学结构,优选教学方法,而且可以在板书设计上作独特处理,把板书和板画揉为一体,使得板书形象、新奇、独特。
实践性是许多大教育家公认的教学艺术特性。因为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像教师的备课,是为教师作为教学艺术家的课堂表演创造活动“运筹帷幄”的,上课则是教师教学艺术“决胜千里”的实践,只有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教学艺术既合于教学规律,又合于师生的个性特长和心理特点。教师组织教学与课堂管理、板书与语言、讨论与提问,也都是教学实践的一部分。所以说,教学艺术是实践性非常鲜明的艺术,一切夸夸其谈如纸上谈兵者都与教学艺术无缘。
(1)整个教学艺术过程都是与教学实践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教学艺术是实践性非常鲜明的艺术。教师的备课、课堂组织必须有的放矢,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进行。只有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才能使教学艺术更符合教学规律,并尊重师生身心发展特点。
(2)教师的教学艺术水平也是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的。课堂才是教师真正的舞台,通过实践而有实际效能的,才称得上是技艺精湛的教学艺术。教学艺术的实践性恰恰验证了我们关于教学艺术是实践艺术或过程艺术的基本观点。
可以说,课堂乃是永恒的教学艺术实验室,而真正意义上的教学艺术,只有那些在教学第一线上坚持不懈地进行实践探索的教师才能创造出来,也只有他们才有可能摘取教学艺术家的光荣桂冠。我国特级教师们的教学艺术实践也有力地说明了这一点。可见,教学艺术的实践性是个非常重要的特点,是不能被忽视的。每个教师都应注意在教学实践中追求教学艺术的发展。
当然,强调教学艺术的实践性,并不等于排斥教学艺术理论学习的必要性。因为理论学习是课堂教学经验的补充,既可激发教学艺术所必需的、多种角度的接触和思考,又可保证教师相互学习表演艺术,而不仅仅停在欣赏的层次上。这是值得教师们注意的。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行为,如同演员在舞台上的表演,具体体现在教师的衣着打扮、表情态度、身姿动作、实验操作、口语板书等方面。教师讲台形象自我塑造得如何,直接影响到课堂教学艺术的效果。在语言表达方面,在准确、流畅、富有启发性的基础上,应特别注意声调的特殊意义。同时,还应注意以适当的板书、身姿、实验等来配合语言表演。教师可以边说边写边画,说到哪里,写到哪里、画到哪里。就像有些独唱演员可以自弹自唱或自拉自唱似的,演员可以尽情自如地表演,演出的气氛也会更热烈。如果教师讲课时顾上说,顾不上写,顾不上说,就会给人以时断时续之感,也会拖延时间,影响教学的效果。
教师的表演生动形象,可以丰富学生的感知表象,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思维。优秀教师们总是把讲台当舞台,把一节课表演得生动活泼,富有艺术感召力,如同一幕扣人心弦、发人深省的话剧。如特级教师斯霞在给一年级学生讲解“颗颗稻粒多饱满”这句话时,学生对“饱满”一词理解不深,老师反复启发,学生不是回答说“麦子长得饱满”,就是说“豆子长得饱满”。她为了让学生全面弄清这个词的意思,忽然走到教室门口,转过身来,胸脯略略一挺,头微微一扬,两眼炯炯发光。然后她问学生:“你们看,老师现在精神怎么样?”大家不约而同地回答说:“老师的精神也很饱满。”她又说:“那让我看看,你们的精神怎么样?”学生们也一个个挺起小胸脯,坐得端端正正。她靠自己生动形象的表演,使学生不仅理解了“饱满”这个词的本义,还懂得了它的引申意义和用法。这样的课堂即兴表演,显示了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力,将教学提高到了艺术的境界。
教师的表演,关键要能动情感人。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对教学内容有深刻的情感体验,对教学对象有深厚的热爱之情,这样才能在教学表演中进入角色,产生“移情”效果。但要注意表演得适度,做到质朴自然、毫不矫揉造作、恰到好处,即所谓“增一分则太长,减一分则太短”“常行于其当行,止于其不可不止”。教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有效地支配情感,而不是受情感所支配,特别是受不良情感的支配。
教师的教学艺术表演还应注意与学生的密切配合,要采取学生可接受的方式,要考虑到不同年龄学生的特征。要始终抓住学生的注意力,首先自己就得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同时,在教学中还要注意与学生之间的信息、情感、个性等方面的直接交流,并获得反馈,以便及时调控。因为学生不仅是教师教学艺术活动的鉴赏家,而且也是教师教学艺术活动的参与者。所以,有时教师还不能只当演员,更应作为导演,多给学生的才华以表现机会,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艺术创造活动中来,师生双方在教室这个舞台上共同演出精彩的剧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