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
一、健康人格概述
(一)健康人格的含义
所谓健康人格,就是人格的生理、心理、社会、道德和审美各要素完美的统一、平衡、协调,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马克思所描述的“全面发展的、自由的人”就是健康人格的理想标准。健康的人格,不仅是人类应该追求的价值目标,也是人们充分发展所能达到的一种境界。具有健康人格的人,其最显著的特点是:他们能够有意识地控制自己的生活,掌握自己的命运;他们正视自己,正视过去,面对现实,注重未来,渴望迎接生活的挑战,在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并实现自己的价值。
(二)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
在社会改革时期,面对现代文化和传统文化的冲突,大学生要注意调整自己的主体价值,注意自身的文化修养、高尚审美意识的培养。那些将调侃和庸俗视为美,热衷于厕所文化、熄灯文化、课桌文化等行为与高等学府学子的形象极不相配。大学生应真正领悟“品学兼优”的内涵,塑造健康和谐的整体人格。这也是大学生解决“如何做人”,“做什么样的人”的根本问题。
良好的人际氛围是一个人健康人格的基本特征之一,它有利于个体在与他人交往中传递信息,不断调整行为,更新观念和态度。可以说,人际交往直接影响着大学生人格的发展和成型。
能努力做到正确看待自我,认识自我;不自高自大,也不妄自菲薄;从实际出发,确立自我价值,认识和理解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人不可能脱离集体,个人也只有在集体和社会的大熔炉中,才能真正实现自我。
健康、优良的人格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体现,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健康的人格不是只停留于口头上,而是要付诸行动之中,杜绝“拖拉”和克服“懒散”等不良人格也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实现。
(三)健康人格的标准
健康人格的标准可以分为概括的标准和具体的标准。从总体上看,人格健康的人应该是在推动社会进步的实践中充分发挥自己全部才干,为人类、为社会做出自己力所能及的贡献,同时使自己的人格在各个方面得到充分的协调、平衡发展的人。从具体特征上讲,健康人格应具有以下标准:
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形成的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的关系,是社会关系的直接表现,是构成人类社会最普遍、最直接的关系。人际关系是在社会交往中建立的。社会交往可以促进人与人之间相互沟通、理解,调节身心状态,增强人的责任感。人际关系最能体现一个人人格健康的程度。人格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与别人建立良好的关系,与人相处时,尊敬、信任等正面态度多于嫉妒、怀疑等消极态度;健康的人常常以诚恳、公平、谦虚及宽容的态度尊重他人,同时也受到他人的尊重和接纳。和谐的人际关系既是人格健康水平的反映,同时又影响和制约着健康人格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适应能力反映了人与社会的协调程度。人的社会适应能力是在社会化过程中不断发展的。人格健康的人能和社会保持良好的密切的接触,以一种开放的态度,主动关心社会、了解社会。他们观察所接触到的各种事物和现象,看到社会发展的积极面和主流,在认识社会的同时,使自己的思想、行为跟上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要求相符合,表现出能很快适应新的环境。
积极的人生态度是人类在社会进步中获得本质力量的表现。乐观的人常常能看到生活的光明面,对前途充满希望和信心,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或学习抱着浓厚的兴趣,并在工作和学习中发挥自身的智慧和能力,最终获得成功。即使在生活中遇到困难和挫折,也能耐心地去应付,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相反,悲观的人常常看到生活的阴暗面,对任何事情都没兴趣,遇到一点挫折就情绪低落、怨天尤人,甚至自暴自弃。大学生的主要活动是学习,因此,对学习的兴趣可以反映出对生活的基本倾向。人格健康的大学生对学习怀有浓厚的兴趣,表现出观察敏锐、注意集中、想象丰富、充满信心、勇于克服困难。如果对学习和生活缺乏兴趣,处于苦恼烦闷之中,就必然会影响人格的健康发展。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和自己与他人、与周围世界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是一个完整的心理结构:表现于认知过程就是正确地认识自己,客观地评价自己;表现于情感过程就是自尊、自信、自豪感、责任感、悦纳自己;表现于意志过程就是能够自我监督,自我调节,努力发展身心潜能。具有健康人格的大学生对自己有恰如其分的评价,充满自信,扬长避短,在日常生活中能有效地调节自己,与环境保持平衡。而缺乏正确自我意识的大学生常常表现出自我冲突,自我矛盾;或者自视清高,妄自尊大,做力所不能及的工作;或者自轻自贱,妄自菲薄,甘愿放弃一切可以努力的机遇。
情绪对人的活动乃至对人的健康都有重要影响。积极的情绪体验能使人振奋精神,增强自信,提高活动效率;消极的情绪体验会降低人的活动效率,甚至使人患病。情绪标志着人格的成熟程度。人格成熟的人情绪反应适度,具有调节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经常保持愉快、满意、开朗的心境,并富有幽默感;当消极情绪出现时,他们能合情合理地宣泄、排解、转移和升华。
健康人格的各个标准都是相关的。“具有体验丰富的情绪并控制情绪表现的人,通常是有能力满足自身基本需要的人,是能紧紧地把握现实的人,是获得了健康的自我结构的人,是拥有稳定可靠的人际关系的人。”
总之,人格健康的人,其人格的各个方面是统一的、平衡的。上述标准不仅是衡量一个人人格健康的尺度,同时也为大学生改善自己的人格提出了具体的努力目标。
二、塑造大学生健康人格的方法
大学生健康人格的塑造,不仅关系到他们自身的健康和成才,也关系到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质量。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指出:“一个国家只有当它的人民是现代人,它的国民从心理和行为转变为现代的人格,它的现代政治、经济和文化管理机构中的工作人员都获得了某种与现代化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性,这样的国家才可真正称之为现代化国家。”可见,人格的现代化是社会现代化发展和成功的先决条件。
中国是一个具有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和文化传统的国家,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冲突。而当代大学生就是处在这样一个新旧交替,社会大改革、大开放的时期。这样的背景一方面使大学生感到迷茫、困惑、不适应,并由此给他们人格的成长和塑造带来价值认同和行为导向上的困难;另一方面,也为他们人格的发展与塑造提供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当代大学生应自觉地在比较和选择中吸取中西文化、古今人格的长处,从而形成一种适合中国现代化发展,有利于身心健康和个人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格模式。
健康人格的塑造,既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要求,又是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每一位大学生都应该积极关注自己的人格健康,通过正确的实践途径,完善自身的人格修养。
(一)做自己气质、性格的主人
做自己气质、性格的主人,其前提是要了解自己的气质和性格类型,知道自己的长处与不足,进而才能有目的、有意识地去扬长避短,不断完善自己的性格和气质。从自知之明到自我完善的过程,也是气质和性格的自我悦纳过程。
(二)积极参加集体活动,求同存异,培养自己开放的人格、博大的胸襟
目前大学生中的独生子女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家庭的教育和社会所形成的矛盾也比较复杂,而对多元化的环境因素和各式各样的心理压力源,大学生应努力培养自己具有一种求同存异、有容乃大的博大胸襟,把坚定不移的原则性和因势利导的灵活性结合起来。一个人如能做到这样,必然能形成和谐的人际氛围,并产生健康的人格动力源。
(三)陶冶情操,提高素质
大学生正处于学习的黄金年龄,除了要学好基础课、专业课外,还应该培养自己的爱好,加强素质方面的学习和提高,从而达到陶冶情操、优化人格的效果。例如,练习书法可以净化心灵,稳定情绪,克服急躁心理;练习下棋可以开拓智力,活跃思维;运动可以磨炼意志;等等。
(四)积极发展独立性和创造能力
独立性和创造能力是现代人格结构中所必不可少的。当代大学生应敢于创新,敢于开拓,“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善于想象,善于联想,不受传统观念的束缚,崇尚理性,自主、自立和自强,勇于探索,勇于进取。
(五)脚踏实地,磨炼意志,培养良好的人格素质
具体的人格在实践中体现,当然也要通过实践来塑造人格。“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要的就是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地奋斗,在行动中磨炼意志,塑造自己良好的心理素质。意志在人格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坚强或软弱的人格特征以意志的发展水平为标志,而意志的培养则是一个艰苦、长期坚持不懈的过程。“有志者事竟成”。任何人都没有理由看轻自己而悲观,怀疑自己以致自暴自弃。当代的大学生更应顺应时代的进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人类优秀文化传统的继承、改造和发展中充实自己,塑造自己健康、优秀的人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