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情报研究史
作为科学技术和国民经济发展的产物,情报研究是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一个组成部分,它的产生使情报工作进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发达国家相继建立了科技情报机构,并在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迅速发展。
情报研究是在图书馆工作和翻译工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早期,图书馆提供文献的线索和文献,但随着文献量的增加,用户要求提供专门的内容,情报研究就在图书馆出现,目前在许多图书馆仍然设有研究部门。美国国会图书馆的研究服务部,是专门为国会议员提供分析研究报告的部门。翻译工作通过翻译,提供国外文献,但单纯的翻译不能满足用户需要,出现了摘译、摘编、综述等形式的产品,逐步发展为情报研究。我国是最早重视文摘应用的国家之一。为了使知识更适合用户使用的需求,使读者摆脱“情报污染”的困扰,文摘工作逐渐发展到情报研究、情报分析。我国情报研究发展的过程可分为如下几个阶段:
第一阶段:情报研究的萌芽和兴起(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
1956年10月15日,中国科学情报研究所正式成立,同年,国务院批准了《关于开展科学技术情报工作的方案》,规定把上述科学情报所上调给国家科委,更名为“中国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作为全国的科技情报中心,并着手建立国家行政系统的各级科技情报研究所,形成纵向垂直的情报系统,标志着我国科技情报研究工作全面起步。初期的情报研究工作以文献为主,其基本任务是摸清世界各国科学技术的先进水平,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总路线服务,重点配合国家科学发展规划与经济发展规划的制定、科研与生产攻关项目的实施,以及提高科研、仿制和生产的能力,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国外科技发展的新水平、新动向。这一阶段情报研究工作主要以编辑报道为主,创办了一大批动态报道刊物。
1958年,第一次全国科技情报工作会议正式赋予我国科技情报机构“耳目、尖兵、参谋”的使命。这种使命决定了它不同于西方文献工作的性质,强调了情报研究即参与决策的研究,强调了参谋作用。
1962年制定的科学技术发展10年规划明确指出:“首先应当针对科学技术10年发展规划中的重点项目,深入系统地摸清国际上有关学科和专业的发展水平和趋势,……同时深入了解国内的科学技术动态,结合国内情况,提出综合的和专业的技术经济情报和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报告。”为国家规划、重点项目攻关和科技管理决策服务。这个阶段的情报研究工作以专业研究为主,主要研究科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同时,注意国内外对比分析,出版了大量的综述、评述和专题的研究报告[18]。
第二阶段:情报研究停滞阶段(1966—1975年“十年动乱”阶段)
早期的情报调研由于进行了大量的编译工作,接触外文资料多,在“文革”中首当其冲,受到严重摧残,工作被迫停顿。1974年第四次全国情报工作会议召开,情况才开始好转。这次会议把三大中心工作的顺序倒转过来,把情报调研提到第一位,为新时期情报研究的发展做好了准备。
第三阶段:情报研究成熟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
基于社会的广泛需要,此阶段情报研究的任务转变成以决策服务为核心,情报研究工作也逐步提升到以综合研究和决策研究为主,研究内容从单纯的科技研究扩展更大范围、跨行业、多学科、多因素的研究。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和对策,如发展战略和方针政策研究,表明我国情报研究已进入成熟发展阶段,发挥了智库的作用。
第四阶段:全面进入决策咨询领域(20世纪90年代至今)。在科技体制改革的推动下,随着“两条腿走路”政策的贯彻和竞争情报的引进,为我国情报研究工作开拓了一个新的领域。科技情报部门开始以用户需要为导向,在为主管部门服务的同时,也面向社会用户的需求,逐渐成为我国信息咨询业的生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