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有毒化学品泄漏与水污染引发的中毒事件
一、印度博帕尔毒剂泄漏事件
1984年12月3日,位于印度博帕尔市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印度有限公司(UCIL)博帕尔农药厂地下储气罐内的45吨剧毒液体异氰酸甲酯[18]因压力升高而爆炸,在三四个小时内全部泄漏,滚滚浓烟严重污染周围环境。在事故发生的第一个星期里,2500人死亡,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50多万人受到伤害,数千头牲畜被毒死。[19]博帕尔毒剂泄漏事件是世界上最严重的工业灾难,历史上称之为“博帕尔灾害”(Bhopal Disaster)。
博帕尔农药厂建立在印度中部丘陵地带中央邦的首府博帕尔市,全市有90万人口,距离印度首都新德里750公里。1964年,印度中央政府为解决亿万饥民的危机和全国粮食短缺问题,开展了农业“绿色革命”运动,引进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开办了一家尤尼昂·卡尔德公司农药厂(简称“博帕尔农药厂”),以解决农药供应不足。1975年,印度政府正式向美方颁发了在印度制造杀虫剂农药的生产许可证。一座具备年产5000吨高效杀虫剂能力的大型农药厂在博帕尔市郊建成。1980年以前,博帕尔农药厂依靠进口的异氰酸甲酯作为生产农药西维因和涕灭威的原料。之后,该厂根据工业自给自足的政策,开始自行生产这种剧毒原料。
1984年12月3日凌晨零时56分,博帕尔农药厂的一个储气罐的压力急剧上升,由于储气罐阀门失灵,储气罐里装的45吨液态剧毒的异氰酸甲酯及其反应物以气体的形态迅速向外扩散。高温且密度大于空气的异氰酸甲酯蒸气,在当时17℃的大气中,迅速凝结成毒雾,贴近地面层飘移(见图3-1和图3-2)。
图3-1 博帕尔灾难[20]
图3-2 博帕尔事件发生当天
从农药厂泄漏出来的毒气,形成浓重的烟雾冲向天空,越过工厂围墙,顺着西北风,向东南方向飘荡。毒气首先进入毗邻的贫民区,数以百计的居民立刻在睡梦中死去。火车站附近有不少乞丐怕冷拥挤在一起。毒气弥漫到那里,几分钟之内,便有10多人丧生,200多人出现严重中毒症状。毒气穿过庙宇、商店、街道和湖泊,进而覆盖了市区。许多人被毒气熏呛后惊醒,涌上街头,人们被这骤然降临的灾难弄得晕头转向,不知所措。博帕尔市顿时变成了一座恐怖之城,一座座房屋完好无损,街道两边到处是人、畜和飞鸟的尸体,惨不忍睹。
事发第二天,士兵立即封锁了工厂,不许他人进入,进行封锁保密。此举激怒了饱受事件伤害却无法得到实情的居民。
事故发生的第一个星期里,就有2500人死亡,20多万人受伤需要治疗,50多万人受到伤害,约占该市总人口的一半(见图3-3)。
图3-3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
事件发生的原因主要是:
(1)厂址选择不当。
(2)当局和工厂对异氰酸甲酯的毒害作用缺乏认识,发生重大泄漏事故后,根本没有应急救援和疏散计划。
(3)工厂的防护检测设施差,仅有一套安全装置,且由于管理不善,而未处于应急状态之中,事故发生后不能启动。
(4)管理混乱。工艺要求异氰酸甲酯贮存温度应保持在0℃左右,而有人估计该厂610号贮罐长期为20℃左右(因温度计已拆除)。安全装置无人检查和维修,致使在事故中,燃烧塔完全不起作用,淋洗器不能充分发挥作用。
(5)技术人员素质差,对异氰酸甲酯急性中毒的抢救一无所知。
在出事后的几个小时内,博帕尔市警察局关闭了这家工厂,并且逮捕了该厂经理穆卡和另外4名工作人员,罪名是“过失杀人”。
事故发生后,拉吉夫·甘地总理停止了在印度北方的竞选旅行,赶赴博帕尔市视察,并拨款400万美元赈济受害者。同时,拉吉夫·甘地总理代表印度政府要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赔偿损失,并郑重宣布,印度政府今后不准许在人口稠密地区生产任何危险物质。
印度中央邦政府对每个遭到损害的家庭进行救济。同时,由于有中毒的家畜,政府禁止贩卖肉品,并关闭了博帕尔市的400家肉品店。
军队被动员起来,负责维持社会秩序,防止拥挤和冲撞。在医院附近搭起20个帐篷作为临时病房,每个帐篷可以容纳20人。军队还建立了停尸所,把无人认领的死者集中到一块,等待亲人去认领。如最后无人认领,即将印度教徒送去火化,将穆斯林送去土葬。军队用起重机运走那些发出阵阵恶臭的家畜尸体。
博帕尔市的五家医院开始救治中毒病人。事件刚发生几小时,数以百计的中毒者就来到博帕尔市最大的医院——哈米迪(Hamidia)医院。医院里的350名医生和1000名护士全部动员起来,还是照顾不了一批批涌来的患者。最后只好把500名医学院学生编进医疗队。医院的750张病床全住上了中毒的病人。医院周围的空地上到处都是病人,呻吟声、咳嗽声和悲泣声响成一片。博帕尔大学医院的450名医生,在12月3日和4日两天中,就抢救了几千人的生命。志愿者组织在各处协助照料病人,安慰那些惊魂不定的人们。
12月6日,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首席执行官沃伦·安德森(Warren Anderson)从美国赶往印度,并带来184万美元的紧急事故处理费。12月7日,安德森在印度的公司住所被印度政府监禁,后来以2500美元保释。
博帕尔事件是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危害企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一个典型恶果。事故发生后,印美双方就谁是主要责任者问题展开了唇枪舌剑的争论。最后,这桩案子以美国支付巨额赔款了结。
事件发生后,美国梅尔文贝利律师事务所和另外两家律师事务所,共同代表印度受害人提出了诉讼,要求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赔偿150亿美元,控告这家跨国公司在设计与经营方面都有不当,致使工厂毒气外泄,造成大批人员死亡的工业事故。
1989年2月14日,印度最高法院最终裁定该公司赔偿4.7亿美元[21],并责令其3月31日一次付清。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宣布接受这一裁决。根据1989年与印度政府达成的协议,公司支付了4.7亿美元的赔偿金,同时在1984-1985年花费了200多万美元清理现场。
虽然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承担了这次事故的责任,并向印度政府支付了赔款,但10年之后,许多受害者仍在等待赔偿。印度中央邦博帕尔市的居民至今仍在为1984年发生的毒气泄漏事故付出惨重的代价。据博帕尔市医疗机构的统计,每星期都有大批毒气受害者因患各种后遗症而死亡。在毒气泄漏事故中受害的父母生下的孩子,普遍患有各种疾病,不少人正在缓慢死亡。而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赔偿与实际救助需要相差甚远。由此,再一次激起当地居民的强烈愤慨和不满。加之申请赔偿的手续复杂,大多数受害者一直未获得应有的赔偿。
2004年,在博帕尔灾难20周年纪念日的时候,数千名示威者和博帕尔化学泄漏事件的幸存者走上博帕尔街道,为20年前灾难中的受害者要求补偿,要求政府尽快发放赔偿金。由于博帕尔农药厂遗弃的生锈管道和杀虫剂储藏罐经多年的风雨侵蚀已经开裂,直接威胁当地人的饮水安全。因此,受害者要求已经收购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的陶氏化学公司清除被废弃的厂房(见图3-4-1)。
2009年11月19日,在博帕尔事件25周年的时候,当地的幸存者以及社会活动家们在陶氏化学公司的门口游行抗议,要求该公司处理遗留问题,但陶氏化学公司表示他们不会清理25年前子公司丢下的烂摊子(见图3-4-2)。
图3-4 博帕尔毒气泄漏事件幸存者的诉求
2010年6月7日,印度中央邦首府博帕尔地方法院裁决,判定8名被告在26年前的博帕尔毒气泄漏事故中犯有疏忽导致死亡等罪。8名被告中包括当时发生毒气泄漏的美国联合碳化物公司在博帕尔工厂的董事长马欣德拉和几名管理人员,其中1名被告已经死亡。但是,事件的受害者认为这样的裁决太迟太轻。
许多发展中国家从博帕尔灾难中吸取经验教训,受到启发。主要是:
(1)在招商引资方面要警惕污染转嫁,绝不能以环境与安全为代价发展经济。
(2)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的建设,应当规划在远离城市居民集中的地区。在建厂前选址时,应作危险性评价,并根据危险程度留有足够的防护带。建厂后,不得临近厂区建居民区。
(3)对于生产、加工有毒化学品的装置,应装配传感器、自动化仪表和计算机控制等设施,提高装置的安全水平。
(4)对剧毒化学品的储存量应以维持正常运转为限。博帕尔农药厂每日使用异氰酸甲酯的量为5吨,但该厂却贮存了55吨。
(5)健全安全管理规程,提高操作人员技术素质,禁止错误操作和违章作业。同时,要进行安全卫生教育,提高职工的自我保护意识和普及事故中的自救、互救知识。
(6)对生产和加工剧毒化学品的装置应有独立的安全处理系统,并应定期检修,使其处于良好的应急工作状态。
(7)严格管理和严格执行工业操作流程是防止事故发生的关键,对小事故作详细分析,认真处理。[22]
(8)凡生产和加工剧毒化学品的工厂,都应制定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通过预测把可能导致重大灾害的报告在工厂内公开,并定期进行事故演习,让有关人员都清楚防护、急救、脱险、疏散、抢险、现场处理等信息,防止发生事故后,措手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