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理论、实践与案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内部环境概述

内部环境构成企业的一种基本氛围,是影响和制约企业内部控制建立与执行的各种内部因素的总称。内部环境受到企业内外部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企业的历史、价值观、市场、竞争优势与法律法规等。内部环境是内部控制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内部控制赖以生存的土壤,控制环境的好坏直接决定着其他控制要素能否发挥作用。内部环境支配并左右着员工的意识和行为,影响着全体员工实施控制活动与履行控制责任的态度、认识和行为,直接影响着内部控制的效率和效果。

2010年4月,国家财政部、中国证监会、国家审计署、中国银监会、中国保监会五部委联合发布了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其中的内部环境类应用指引包含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2013年5月,COSO发布《内部控制——整合框架(2013)》亦对“控制环境”有所定义。虽然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中的“内部环境”与CO-SO所称的“控制环境”表述不同,但内涵具有一致性且包含更广。COSO认为“控制环境”包括:①企业对诚信和道德价值观的承诺(我国包含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5号——企业文化》中);②董事会独立于管理层,对内部控制的制定及其成效实施监督(我国包含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中);③为了实现目标,管理层应在董事会的监督下确立组织架构、汇报路线、合理的权利与责任(我国包含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1号——组织架构》中);④企业致力于吸引、发展和留任优秀人才,以配合企业目标的实现(我国包含在《企业内部控制应用指引第3号——人力资源》中);⑤为了实现目标,组织应要求员工承担内部控制的相关责任(我国包含在组织架构、企业文化等方面)。本章讲述的内部控制环境,以我国的企业内部控制配套指引为基础。

企业在分析、营造和完善内部环境的过程中,既要看到内部环境的静态性,也要注意内部环境的动态性。企业应建立并维护一个强大而灵活的内部环境,使其在面对内外部压力时具备更大的弹性。

在内部环境静态性方面,是指特定时点上内部环境的构成分要素及其所含内容具有稳定性。对于内部环境的静态性,可以从构成内容和作用两个方面分析。在内容静态性方面,内部环境涉及企业的发展战略、治理结构、机构设置、权责分配、内部审计、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和社会责任等分要素;而且,特定企业上述分要素的现状相对稳定、改变缓慢,构成了其内部控制建设的约束因素。这就要求企业在建设内部控制时充分考虑上述分要素的现状,设计出符合其内部环境现状的内部控制体系,而非追求完美的理想设计。在作用静态性方面,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运行具有相对稳定的影响。在内部环境各个分要素相对稳定的情形下,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态度和行为相对稳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程度和效率效果相对稳定,这样内部控制就具有了可评估性。

在内部环境动态性方面,观察内部控制的长期运行过程可发现,形成内部环境的各构成分要素的内容具有动态性。动态性既表现为内部环境的不断改进和完善,也表现为内部环境对内部控制的动态影响。一方面,随着企业业务的运作和发展,企业的组织、战略、权责体系、人力资源政策和企业文化等都在不断地变化与发展,表现为内部环境的自我发展;另一方面,在内部控制执行的过程中,企业员工加深了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对内部控制所依赖的环境也会提出要求,从而影响内部环境各分要素内容的改进和完善。例如,组织结构调整、人力资源政策改进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等,表现为内部控制对内部环境的影响。因此,内部环境各构成分要素内容的变化和发展,也是我们在分析内部环境时必须加以考虑的重要方面。

企业在培育和完善内部环境的过程中,既要看到组织架构、发展战略、人力资源、社会责任和企业文化等分要素所形成的内部环境现状,还要从发展变化的角度观察内部环境与内部控制交互影响的动态性。

内部环境既是内部控制的构成要素之一,又为其他内部控制要素提供了基础和保障。一方面,内部环境形成了企业业务流程和控制活动设计的现实约束;另一方面,无论是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还是监督活动,都是在企业内部环境中进行的,都要求企业员工参与。因此,内部环境直接影响着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和态度,从而影响到业务流程和控制活动的执行程度及其效率效果。

企业进行内部控制建设时,有必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以便设计出一个更符合企业发展战略、更匹配企业组织结构和人力资源、与企业文化更为一致的内部控制体系;同时,也有必要在内部控制运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进和优化内部环境,提高内部控制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