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市一级的巨灾应对:四川省绵阳市应对汶川特大地震案例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灾区概况

绵阳市有着相对独特的区位特征、重要的经济地位、众多的少数民族人口。这些特征与汶川特大地震强度分布共同导致了其严重的灾害损失。

一、自然地理特征

绵阳市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涪江中上游地带。东邻广元市的青川县、剑阁县和南充市的南部县、西充县;南接遂宁市的射洪县;西接德阳市的罗江县、中江县、绵竹县;西北与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和甘肃省的文县接壤。全市呈西北东南向条带状,东西宽约144公里,南北长约296公里,面积20249平方公里,在四川省仅次于甘孜藏族、阿坝藏族羌族和凉山彝族三个自治州。

绵阳市西北高、东南低,地形起伏大。地形复杂是绵阳重要的自然地理特征。

四川位于我国陆地地势三级阶梯的一、二级阶梯之间,而绵阳市的地势是四川唯一能够体现这一特征的地级市。市境西部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的川西高山高原区(岷山山脉),平均海拔2000米以上,包括平武、北川全境及江油、安县的部分地区,面积约占全市面积的50%;其余县(市、区)则处于四川盆地,即涪江水系的洪积平原和丘陵地区,一般海拔400-600米。市境南北约300公里的距离内,最高点与最低点高差竟达5092.8米。按地貌主要类型分布划分,山区面积占到61.0%,丘陵区占20.4%,平坝区占18.6%。

受地貌影响,绵阳市境降水丰沛,径流量大,江河纵横,水系发达。绵阳市境内有大小河流及溪沟3000余条,所有河流、溪沟分别注入嘉陵江支流涪江、白龙江与西河,均属嘉陵江水系。绵阳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均气温18.7-21℃,年均降水量825.8-1417毫米,山区和平原丘陵地区的气温差别较大。

二、行政区划

绵阳古称“涪城”“绵州”,是享誉世界的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故乡。自公元前201年汉高祖设置涪县以来,已有2200多年建城史,历来为郡、州治所,后因城址位于绵山之南而得名“绵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50年设绵阳专区,属川西行署区。1952年绵阳专区属四川省领导。1970年绵阳专区改称绵阳地区,地区驻绵阳县。1976年绵阳县改设为绵阳市,属绵阳地区领导。绵阳地区驻绵阳市,辖1市、19县。1985年,撤销绵阳地区,绵阳市升为地级市,设立市中区;将原绵阳地区的江油等7县划归绵阳市管辖。1992年10月30日,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绵阳市市中区,设立涪城区、游仙区(民行批〔1992〕127号)。2003年,撤销北川县,设立北川羌族自治县。自此,绵阳市下辖涪城、游仙2区,江油1市,三台、盐亭、安县、梓潼、平武5县和北川羌族1个自治县。

全市现有民族47个,其中羌族、藏族、回族为世居少数民族;全市少数民族人口达17.6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3.3%,列“三州”(甘孜、阿坝、凉山)之后,居四川省第四位。所辖北川羌族自治县是全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全市有藏族、羌族、回族等15个民族乡。民族地区辖区面积9082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45.4%。

三、社会经济发展

绵阳自古以来就是四川盆地西北部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交通枢纽,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绵阳市是国家“一五”建设和“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是国家重要的国防军工科研生产基地。2000年,党中央、国务院决定建设绵阳科技城。绵阳成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我国唯一科技城,是我国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生产基地,是成渝绵经济圈中心城市。

2007年末,绵阳市户籍人口537.95万人,地区生产总值673.5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4.2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473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039元。2014年年末,绵阳市户籍人口548.8万人,常住人口473.9万人,地区生产总值1579.9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34.77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34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326元。绵阳市地区生产总值长期处于四川省各市(州)第二位,仅次于成都市。2001年以来,第一、二、三次产业增加值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长期处于四川省前列。[44]

四、历史灾害情况

绵阳市是四川省地震多发区之一,沿龙门山断裂、虎牙断裂附近各县市以及周边地区,历史上都曾发生过破坏性地震。仅新中国成立后,1958年北川发生6.2级地震,1966年安县发生4.8级地震,1976年松(潘)平(武)发生两次7.2级地震等,都给当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造成较大损失。据统计,从有准确文献资料记载至2008年5月11日,绵阳市境内发生4.7级以上破坏性地震27次,其中7.0-7.2级地震1次,6.0-6.9级地震2次,5.0-5.9级地震11次,4.7-4.9级地震13次。最大震级为1976年8月16日松潘、平武之间发生的7.2级地震(主震之后又发生22日6.7级地震和23日7.2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在人烟稀少的山区,人员伤亡仅为800余人。[45]

由于绵阳市特殊的地质地貌条件,强震发生后,往往次生地质灾害严重。另外,由于绵阳市水系发达,汛期降水充沛,暴雨洪涝灾害及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