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学基本原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效用概念

一、客观效用和主观效用

消费者购买商品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消费需要,而商品正是具有这种满足人们消费需要的属性和能力。第二章介绍商品特性时已提到,商品的这种属性叫作使用价值,也叫效用。因此,我们研究消费者行为,首先就要了解商品的效用。

商品的效用具有客观性。不同商品具有不同的用途,能满足不同的消费需要,是因为不同商品具有各自不同的物理的、化学的、几何的等自然属性。例如,汽车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可以满足人们的交通需要,而不能作为食品充饥;大米、面粉等粮食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可以用来充饥,而不能满足交通需要;衣服的自然属性决定了它可以用来御寒,而不能用来充饥。这种由商品的自然属性决定的效用,不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客观性,也可以称之为客观效用。

商品的效用还具有主观性。对于同一种商品来说,不同的消费者会有不同的效用评价。例如,在我国的城市里,人们外出一般乘坐公共汽车,虽然小轿车具有满足人们交通需要的客观效用,但是对于年纪较大、外出较少的人来说,小轿车的效用会相对小些;而对于喜欢开车外出的年轻人来说,小轿车的效用会相对大些。又如穿衣服,虽然衣服具有满足人们御寒、美观等需要的客观效用,但是不同消费者却有不同的穿衣爱好:有人喜欢穿西装,有人喜欢穿休闲服……每一种服装对于不同的人来说都有不同的效用。更明显的是香烟,它对吸烟者有很大的效用,但对不吸烟者则没有效用甚至有负效用。这种由人们的爱好决定的效用,以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主观性,也可以称之为主观效用或心理效用。

商品的效用同时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效用的客观性来自商品的自然属性。效用的主观性来自消费者的心理偏好。不论是片面强调其客观性而否定其主观性,还是片面强调其主观性而否定其客观性,都是错误的。

从效用的客观性和主观性相统一出发,我们可以给效用一个定义:效用是商品满足人们需要的能力,是人们从商品的消费中获得的满足。这个定义,前半句说的是客观效用,后半句说的是主观效用。

二、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前面讲了什么是效用,现在就来讲效用的数量问题。效用的量是与消费商品的量联系在一起的。有关效用量的概念主要有两个:总效用和边际效用。

总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消费的全部商品的效用量的总和。例如,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吃三个苹果,第一个苹果的效用为15单位,第二个苹果的效用为12单位,第三个苹果的效用为10单位,这三个苹果的总效用为37单位。

如果分析效用的变动,就要用到边际效用概念。边际效用是指消费者在一定时间内增加一单位商品的消费所得到的效用量的增量。例如,消费者在短时间内吃苹果,吃一个苹果获得的总效用为15单位,吃两个苹果获得的总效用为27单位,吃三个苹果获得的总效用为37单位,可以算出:吃一个苹果时获得的总效用增加了15单位,即边际效用为15单位;吃两个苹果时获得的总效用增加了12单位,即边际效用为12单位;吃三个苹果时获得的总效用增加了10单位,即边际效用为10单位。

边际效用可表达为下面的公式:

边际分析方法是现代经济学的一个基本的分析方法。“边际”概念是一个重要的基本概念,常常是指“新增”的意思,表示一个变量变化一单位所引起的另一个变量变化的程度。在以后的学习中,我们会经常见到“边际”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