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格波动风险下钢铁业的营销管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节 我国钢铁业的经营现状与面临的困局

进入21世纪后,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主体。经济的发展推动了钢铁业的长足发展,钢铁企业的经营规模、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经济的增长而得到逐步提高。然而,资源短缺、成本上升、海运费飞涨使得钢铁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成本持续上升,最明显的为铁矿石(蒋舒和吴冲锋,2007)。从2008年下半年开始,受美国次贷危机和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钢铁业增速放缓,企业经营面临困难。

一、我国钢铁业的规模扩大与国际地位提升

(一)我国钢铁业的产品生产快速增长

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性产业,我国钢铁业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满足相关行业快速发展的要求,积极应对新挑战,不断解决新问题,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产业规模迅速扩大,钢产量连续跨越2亿吨、3亿吨、4亿吨的台阶,2008年粗钢产量超过5亿吨,2011年粗钢产量达到6.8亿吨。值得注意的是,2011年下半年粗钢生产呈明显下降趋势,全年粗钢日均产量为187.2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15.52万吨。另外,2011年生铁产量6.3亿吨,钢材产量高达8.8亿吨。图1.1显示了1982—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的走势。2014年我国全年粗钢产量同比增长0.9%,至8.23亿吨。2011年生铁产量6.3亿吨,钢材产量高达8.8亿吨。2013年生铁产量为7.0897亿吨,同比增长7.8%,钢材产量首次突破10亿吨,达10.6762亿吨,同比增长11.4%;2014年生铁产量为7.1159亿吨,同比增长0.4%,钢材(含重复材)产量11.3亿吨,同比增长4.5%。

图1.1 1982—2014年我国粗钢产量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表1.1列出了1981—2014年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的产量及年增长速度。2014年我国钢铁企业的生铁、粗钢和钢材产量分别达到7.1亿吨、8.2亿吨以及11.3亿吨,同比增长了0.47%、0.9%和4.5%。

表1.1 历年全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及增长速度

资料来源:中国钢铁工业协会。

(二)我国钢铁业的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钢铁工业的发展速度远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我国已成为世界最大的钢铁生产、消费和出口国,在世界钢铁业的地位显著提升,钢铁产品的进出口格局发生了根本性逆转,彻底结束了我国钢铁材料供给不足的历史。表1.2列出了世界主要国家的粗钢产量情况。2001年世界粗钢产量8.48亿吨,2010年世界粗钢产量13.9亿吨,中国粗钢产量占全球产量的比重从2001年的17.8%跃升至2010年的45%。

表1.2 2001—2010年世界主要国家粗钢产量 单位:万吨

二、我国钢铁业面临的经营困局

(一)我国钢铁业的“增产减收”困局

近十年来,受生产规模增长和钢材价格上涨的影响,2011年我国钢铁业实现销售收入3.6万亿元。图1.2描述了2004—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的销售收入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钢铁企业大部分收入来自钢材销售,收入结构比较单一。

图1.2 2004—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销售收入

与销售收入持续增长相背离的是,钢铁业的利润率持续下降,从图1.3可以看出,钢铁业在2003年达到利润率高峰后,整个行业的利润率一直呈现下降趋势。2009年和2010年净利润分别为349亿元和620亿元,分别比2004年的765亿元降低了58.81%和19%。并且,2009年和2010年的销售利润率分别为2%和2.7%,低于大部分行业的平均水平。

图1.3 1999—2011年我国钢铁业月度平均利润率

资料来源:美尔雅期货公司。

更值得关注的是,作为支撑性产业的钢铁业的利润率还远远低于其下游相关行业。如图1.4所示,钢铁业下游相关产业的利润率都在6%以上,远远高于钢铁业的3%以下的平均利润率。

图1.4 2007—2010年钢铁业下游行业平均利润率

资料来源:美尔雅期货公司。

(二)我国钢铁业成本的构成

图1.5 我国钢铁业的产品成本结构

为了进一步分析我国钢铁业利润率下滑的成因,需要弄清钢铁业的主要成本构成。如图1.5所示,在钢材成本构成中,主要原材料(铁矿石、废钢、合金)占46.73%、燃料(煤炭)占22.68%、工序费用占24.49%、期间费用6.10%。这里的期间费用包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财务费用。在原料构成中,铁矿石(35.54%)占到总成本的1/3还多,可见作为原材料的铁矿石的价格波动变化将极大地影响钢铁业的成本构成。

(三)我国钢铁业利润率持续下滑的成因分析

从上面的成本构成可以很容易看出,导致钢铁业利润率下降的重要原因是近年来铁矿石、煤炭等钢铁产品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快速上涨,导致钢材成本上升幅度大于钢材价格上升幅度。同时,受国际金融危机和供需矛盾的影响,导致钢铁企业利润率呈下降趋势,生产经营出现“增产减收”的局面。图1.6描述了2004—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的净利润走势。可以清楚看到,在2009年,由于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国际、国内钢材市场需求低迷、价格大幅下滑,但铁矿石、煤炭等大宗原材料的价格降幅明显低于钢材价格的跌幅,导致钢铁业在规模扩大的情况下,销售收入和盈利水平未能实现同步增长,甚至出现了部分月份的亏损情况。

图1.6 2004—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净利润走势

资料来源:美尔雅期货公司。

对于铁矿石来说,随着中国对进口铁矿石的依赖和铁矿石定价模式的改变,中国钢铁业在铁矿石定价话语权上越来越弱。近年来,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除2009年因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同比略有下降外,其他年度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上涨,其中2005年和2009年涨幅达到71.5%和65%以上(见图1.7)。

表1.3列出了1981—2010年我国钢铁企业每年进口铁矿石量及其产铁量的情况。从中可以看出,铁矿石的进口量连年持续增长,2009年和2010年的进口铁矿石高达6.3亿吨和6.2亿吨。

图1.7 1981—2010年进口铁矿石量及对外依存度

表1.3 1981—2010年全国进口铁矿石量及其产铁量值

资料来源:国家统计局和海关总署快报。

必须看到的是,进口铁矿石价格的上涨,一方面形成了输入性通胀,另一方面也带动了国产铁精矿价格的上涨,将推动我国钢铁产品成本的持续上升,并导致产品利润空间的不断缩小。目前,国际铁矿石市场由三大巨头垄断,并形成垄断价格,而且三大矿山改变沿用了四十多年的定价机制,一定程度上就是配合金融资本企图,为铁矿石定价的金融化奠定基础。过去采取的年度定价模式已被指数定价、现货定价等更短期的定价模式所取代,使钢铁企业面临高昂的铁矿石进口价格,价格波动也更为剧烈,使企业面临更具风险性的国际铁矿石市场。一旦未来铁矿石定价以指数期货为基础完全金融化,则我国钢铁业只能获取微薄的加工利润,即使在铁矿石垄断的格局被打破、铁矿石的供求关系发生改变的情况下,我国也难以获得铁矿石定价的主动权。因此,了解全球铁矿石衍生品市场有助于现货商规避市场波动风险。这需要我国钢铁业积极参与建立铁矿石期货,在世界铁矿石定价权上取得一定的主动权。

其次,煤炭在炼铁生产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一般占钢铁成本的20%以上。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拉动了以煤炭为主的能源需求快速增长,一方面迫使煤炭企业超强度、超环境容量长期超能力开采,引发煤炭资源性地区环境、安全等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煤炭资源赋存条件指示煤炭供给向生态环境恶化的地区集中。随着我国资源意识的增强,对煤炭开采的管理力度不断加大,煤炭企业重组、整合日趋活跃,加上煤炭资源在钢铁生产中的不可替代性,煤炭价格呈稳步走高之势,煤炭成本占钢铁产品成本的比例不断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