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
本书是《当代亚太政治与经济析论》(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的修订与续编。《析论》问世至今已16个年头,其间亚太形势发生巨变,《析论》内容已远远落后于时代的变迁。《析论》原是作为“亚太学”首部著作的尝试[1],同时也是作为北大国际关系学院“亚太概论”课程的教学用书。为适应亚太巨变之形势与教学之需要,特撰写本书。
恰逢此时乃本人生平三大节点:执教满五十载、金婚之后第一春、迈入耄耋之年。故此书与不久前问世的《印度社会与文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4年版)这两部收官之作,可作为最珍贵之礼品奉献给北大、给学生、给夫人、给儿女,也给我自己。
本书书名为《亚太崛起与国际关系》,顾名思义,由亚太崛起与国际关系两大版块合成。“亚太崛起”,中心是论述亚太崛起的标志、意义与崛起之因。“国际关系”,中心是从经济与安全两大层面论述亚太国际关系。
全书由四编十四章构成:
第一至第二章为崛起编(亚太崛起的特征、意义以及亚太与中国世纪之说)。
第三至第六章为模式编(“亚化”新识、东亚模式、印度模式、中国模式)。
第七至第十章为合作编(亚太新地区主义、亚太三大合作组织、美国组建的TPP、中国“一带一路”战略)。
第十一至第十四章为安全编(亚太安全新格局、美国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日美同盟与中日关系、朝鲜半岛弃核与统一)。
本书独具三个特色:
一是宏观性。亚太地区要探讨的问题多如牛毛,有微观的国别以及分门别类的学科问题,本书论述的是亚太地区中最为突出的宏观性与综合性的重大问题,如亚太崛起特征意义,亚太与中国世纪,东亚模式、印度与中国模式,亚太合作组织、美国的TPP与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亚太安全格局,美国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美日同盟与中日关系,朝鲜半岛问题等。
二是现实性。上述论述的亚太地区各大问题均是人们最为关注的当今一系列现实话题。虽也涉及历史等问题,但均围绕当代亚太崛起与国际关系的最为现实的重大课题展开。
三是学术性。本书虽重在现实,但不是简单时事与具体材料的综合汇编与梳理,而是力求在理论上与学术上进行评析。学术界对上述各大问题均有争议。本书在介绍不同观点的同时阐明自己的观点,力求有理有据有新意。
本书存在的问题与弱点也颇多。宏观性与现实性是本书的一大优点,但同时也是最大缺点。一是本书题目与内容过大过宽,难于驾驭。本书论述的上述宏观问题仅侧重在亚太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尚有许多重大问题,诸如文化、环保、反恐、金融、法律、两岸关系等尚未详尽论及,颇有挂一漏万之感。二是所论述问题受篇幅限制,即便是中心议题,论述也往往简而概之。三是同样由于论题过于宽泛,引用资料难以做到翔实,有蜻蜓点水之嫌。
但无论有再多缺憾,本书作为亚太国际关系的宏观论著与教学用书,国内外尚不多见。仅此引以自慰,还望学界与读者谅解。
本书得以问世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学生王庆东,是他帮我整理了我在北大的通选课“亚太概论”的教学零散文稿,在此基础之上加工完成全部初稿。更值得一提的是,王庆东还协助我完成了另两部著作《印度社会与文化》《世界现代化历程(南亚卷)》(江苏人民出版社2012年版)。可以说连同此书一共助我完成了三部作品。应该说这三部作品是我们师生二人共同合作的结晶。没有王庆东,年迈的我根本无力完成。为师为有庆东这样品学兼优的高徒而无比自豪,感激之情难以言表。
这里要重重感谢我的另外两位高徒。一位是北大著名教授张海滨,一位是北京联合大学教授李振广。他们二位与我情深义重,将其研究经费中一部分慷慨解囊相助,此书能够顺利出版得益于他们二位的奉献。
还要重谢我的另一位学生北大出版社编审耿协峰,承蒙他与北大出版社的厚爱与关照,此书方能得以问世。
最后还要再次感谢我的夫人。我与夫人风雨同舟、相濡以沫,她把心血全部倾注在我与孩子身上,没有她就无我,更无我耕耘的一切成果。感激她给我的无私的体贴与关爱。此书与《印度社会与文化》是献给她的金婚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