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网络文化的主要功能

网络文化的丰富内涵和外延,使它具有多方面的功能,并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和良好的发展前景。

一、网络文化功能简析

网络文化区别于传统文化方式的最大特点,是集现代媒体和信息载体于一身,因而使广大公众不仅成为网络文化的主体,也成为文化消费市场的主体。[31]平民化和市场化这两块蕴涵着推动社会进步的优势资源的有效耦合,极大地提升了网络文化的社会价值,是网络文化产生巨大社会推动力的源泉,进而具有任何传统文化方式所无法替代的优势。网络文化的强大冲击波,体现在与社会进步潮流一致的平民文化价值取向上,它让公众广泛参与社会事务并成为真正的主人。现实中的网络文化的平民化价值取向,已经悄然改变着人们在现实社会中的活动方式,改变着社会组织包括国家、政府、企业和家庭的架构和运行方式。从这个意义上说,平民文化价值是现代网络文化的主旋律。

网络文化的出现,是互联网这一新媒体出现的必然结果,它的功能是不容小觑的。[32]

(一)传媒功能

互联网作为第四媒体,在信息传递方面的作用已经呈现出超越传统媒体的趋势,其实时性和交互性,更是传统媒体所无法企及的。网络文化的受众之所以广泛,就是因为网络文化传媒功能的存在。较强的传媒功能,使各种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近距离接触网络,充分享受网络文化。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所提出的著名的“媒介四定律说”,在网络时代仍然是有效的。他认为,围绕任何一种媒介形式,我们都可以提出四个问题:(1)这个媒介提升或放大了文化中的什么东西?(2)它使文化中的什么东西靠边或过时了?又使文化中的什么东西凸显和增强了?(3)它再现了过去的什么东西?它使哪些曾经过时的、旧的基础性的东西得到恢复,并且成为新形式中的内容?(4)当这个媒介达到极限之后,它的原有特征会发生逆转,而其逆转的潜能是什么?[33]施拉姆被称做是传播学的集大成者,在这儿我们也可以套用这样一个概念,即网络文化是文化的集大成者。[34]以往的文化形态的表达方式,因为时代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色,同时也都具有各自生存与发展的空间。新文化的出现,并不表明旧文化的消亡,它们之间是一种相互补充的关系,二者在传媒文化中都能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报纸、广播、电视三者之间的关系,就是最好的例证。表达方式的多样性,使得文化形态更加丰富多彩。

互联网和手机媒体上网功能的成功开发与应用,以及网络文化形态的形成,则对以往的文化形态构成了威胁。网络打破以前技术的桎梏,将报纸、广播、期刊、电视、书籍、音像等所有的长处和功能都集于一身而加以利用。无论是在信息发布和传播的速度方面,还是在信息的存储量和信息的表达方式方面,都是以往的媒介所不能比拟的。

目前,在我国互联网的应用中,新闻信息传播功能非常突出:一是我国网民有78.5%(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CHHIC第29次调查报告)经常上网浏览新闻;二是传统媒体和新闻机构大多都有网上平台,一些不具有新闻登载资质的网站为了吸引人气,也私自开办新闻业务;三是很多网站都极力强化媒体功能。

(二)娱乐功能

互联网不仅是网民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更是网民休闲娱乐的新方式。

网络聊天工具和网络游戏的出现,赋予网络文化极大的娱乐功能,也极大地促进了网络文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网民上网的直接目的,不再只是获取信息,而是聊天交友或者玩网络游戏。网恋已经成了新的恋爱方式,网络游戏更是呈现出产业化的趋向。

数字娱乐时代的到来,让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用数字产品武装自己,而这些数字产品的获得和更新,大多依赖于互联网。音乐、视频等网络娱乐产品的流行,也极大地提振了网络文化的娱乐性。网络音乐视频、游戏动漫等,已成为我国网民特别是年轻人新的娱乐休闲方式,在网络文化发展中尤为突出。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网络文化是一种俗文化,是为了满足所有民众需要的文化,即大众文化,是普通流行的文化。它具有通俗性、习惯性,有时还具有不自觉性。[35]

一般来说,现阶段网络文化的主流,是快餐文化。请看实例:

案例1-2 雷人雷事排行榜

雷人雷事排行榜

雷州之最歌词

(演唱:曼谷小象)

最高的楼层居住着贾君鹏

寂寞的回帖超越珠穆朗玛峰

最牛@的玻璃安装在楼倒倒

随着莲花轰隆一声库存被抢空

最危险的游戏竟是躲猫猫

呼吁委员代表们紧急叫停

最成功的策划属九五至尊

多亏形象代言是落马的周久耕

神州之最,唱也唱不尽

神州之最,数也数不清

最雷的部门把小偷当成小摘

最囧的砖家把汉字来整容

最伪装的大片三枪拍案惊奇

不拉屎老谋子却占着个茅坑

最唬人的病毒当属甲型流感(甲流)

伤亡情况还不敌醉酒飙车严重

最失败的自杀是拆迁自焚

熊熊烈火燃不尽暴力抗法的罪名

最疯狂的涨价是海南的房产

每个毛孔都滴着血和肮脏的东东

神州之最,唱也唱不尽

神州之最,数也数不清

自大的凤姐潮人犀利哥

刘备和曹操谁把鸡的屁(GDP)拉动

神州之最,唱也唱不尽

神州之最,数也数不清

功名如浮云利禄似流水

淡泊的人呀幸福一世一生

这段歌词,通俗地吟唱了2009年的雷人雷事。当演唱者的实景画面同相关资料镜头交相辉映时,整个作品基本达到了MTV的效果,赢得了大量的点击率和不少网友的叫好。

(三)交往功能

交往是人的社会本性,但人的交往方式、交往的时空范围受交往工具、通信手段的制约。互联网打破了现实生活中的交往障碍,很多网民从素不相识到无话不谈。有人认为,在聊天室里,每个人可以抛开一切约束,摘去现实中的面具,彻底显露自我,宣泄自我,这是长期受压抑之后的一种释放,是人性的一种复归。

“网络文化的意义就在于它在现行权力组织之外,保留了一种交往的领域。”[36]网络社会是一个普遍交往的社会,存在于网络社会的普遍交往,掀开了人类交往史新的一页。网络社会使以往的交往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使得世界性普遍交往成为一种现实的可能,也使得“交往”成为现时代的一个主题,成为人和社会的普遍存在方式。正是网络社会具有的普遍交往特征,有人甚至认为,“当代社会的本质是全球化交往的社会”。网际交往是开放式的交往,“网民”实质上成了“世界公民”。

(四)传承功能

文化传承,实际上就是文化的代际传播。拉斯威尔提出的传播的三大功能之一,便是“使社会遗产代代相传”。

“互联网不仅是一种高新技术,也是一种文化。它对传统文化的生产、流通和传播、接受方式产生深刻影响,促使传统文化生成模式的转型,而且网络自身蕴涵着丰富的文化价值意蕴,构成了一种崭新的传承范式。”[37]数字图书馆、博物馆、艺术馆,期刊数据库、读书类网站和频道,思想学术类网站等,存储了大量的文化典籍、当代作品,陈列了大量珍贵文物和新的作品。

(五)教育功能

任何一种形式的文化,都是以教育人、影响人为己任的,网络文化也不例外。

网络文化丰富的知识资源和实时的交流方式,可以提高学习者的学习兴趣,改变学习者的学习方式,让学习变成一个快乐的过程。每个人自主选择、自我教育,考验和锻炼着辨别是非、判断真善美的能力。

(六)社会动员功能

网上出现了相互串联、组织追星活动的“粉客”族,更有专搞出其不意、一闪即逝聚集活动的“闪客”族,以及一些自发的网上社团,形成了一种新的民间动员方式。一些政府网站,也开始应用这一功能进行社会动员,以应对社会转型期频发的各类突发事件。

(七)民意表达汇聚功能

网上表达的民意,主要聚焦于国家发展和民生问题,既有渴望期盼和意见建议,也有正当的利益诉求、合理的情绪宣泄,同时,牢骚怪话、偏激情绪也更甚于现实生活。

这一功能,正随着互联网的日益普及和网络文化的多元化发展而日趋强化和凸显。例如,以2014年百度网页搜索为依据的“2014年互联网十大热词”“2014年十大时政热词”、“2014年‘两会’十大民生热词”,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2014年度的“网络民意”(见下表)。

在当今的信息时代,网络在政治、经济和文化诸方面所发挥的巨大功用已毋庸置疑。套用坊间流行的一句话:“网络不是万能的,但如今没有网络却是万万不能的。”[38]

二、网络文化现状概览

据统计,目前,我国网民人数和互联网普及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我国网络文化正在进入一个新的重要发展阶段。[39]

(一)“三网融合”取得实质性进展

国家采取积极措施推进“三网融合”,这不仅将为人们提供更加丰富、更加便捷、更有特色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也将为我国网络事业和网络产业的发展提供新的机遇。

(二)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

目前,3G网络已基本覆盖全国,以移动终端为特征的网络文化产品和服务日益丰富多样,移动互联网已经成为我国网络文化发展新的增长点,互联网将惠及更广泛的人群。

(三)电子商务表现突出

据商务部统计,2014年,中国电子商务交易额超过13万亿元。越来越多的企业在互联网上找到了发展商机,“网购”也成为越来越多网民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据艾瑞咨询预测,未来几年,我国电子商务还将有年均20%以上的增长。

这表明,我国网络文化正从较单一的信息娱乐消费,向结构更加合理、发展更为多样的方向转变。

(四)网络新技术新业务蓬勃发展

移动搜索、视频分享、社交网络等互联网新应用新服务发展势头良好,受到广泛欢迎,使我国互联网的发展充满活力。

同时,我国下一代互联网的研发应用已取得积极进展,“云计算”“物联网”等已经由观念进入技术研发和产品应用阶段。

总体看,互联网技术的一大发展趋势,就是网上信息的获取、发布、利用更加便捷、更加多样化、更加个性化,这将大大拓展网络传播方式、传播渠道,有利于先进文化的网上传播,同时也对规范网络文化信息传播秩序、确保网络文化信息内容安全提出了更高要求。

全球勃兴的网络文化,正在推动全球范围内的产业革命、文化观念与活动的创新、社会变革。积极应对新时期网络文化建设的机遇与挑战,已不仅仅是国家层面的总体要求和战略推进,更应成为区域层面的细化操作与创新实践。[40]这就需要明确网络文化研究的主要问题。

“网络文化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其物质基础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的融合,其研究对象是网络时代的文化内涵、文化表现方式和思维方式,以及这种文化对人们生存方式的影响等。”[41]概括起来说,网络文化的研究同样是广泛的,不仅包括对网络技术的文化研究,对网络与人的需求、社会需求的分析预测,对网络所导致的人与人的关系乃至人的生存方式的研究、反思与评判,而且包括对网络所引发的各种经济、文化、心理、社会、法律、道德、教育等问题的全方位研究。

本章小结

在本章中,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是网络文化,以及它的基本结构、本质特征和主要功能。

网络文化是文化和文化产品的集合。作为一种正在发展和建设中的文化,学术界对网络文化含义的表述和理解有多种。

网络的出现,是人类文化传播历史上一次空前的革命。而网络文化的诞生,是文化史上的一个里程碑。网络文化是以互联网为载体、以互动交流为特质的文化形态,是由于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而逐渐形成的一种现代人类文化,包括网络技术基础文化、网络制度文化、网络行为文化、网络心理文化、网络内容文化等。

在当今这个信息时代,网络是重要的交际、传播工具。它超出了任何一种传统的单向传播媒体,实现了互动交流。网络的虚拟性导致网络病毒、网络色情、网络犯罪等社会问题,但网络文化所拥有的价值导向仍然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代表着知识与力量,倡导人们崇尚科学与知识;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催生平等、自由的观念。

互联网的时效性使它在传播时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此资料的收集和查询,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网络文化能得到快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它的开放性。网络文化以开放的胸怀消化吸收着各种形态的文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网络这个虚拟空间使人们可以完成现实世界里无法完成的任务。

思考与练习

1.文化的构成要素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网络文化的五大要素是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联?

3.网络文化的主体特征包括什么?

4.网络文化的形成对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影响?

5.网络文化的主要功能是什么?

参考文献

[1]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80.

[2]杨谷.网络文化概念辨析[N].光明日报,2007-11-25.

[3]克鲁柯克.文化概念[M].庄锡昌,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7:117.

[4]殷晓蓉.网络传播文化:历史与未来[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1.

[5]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23.

[6]孙淑丽,孙玲丽.论现代网络文化[J].发展论坛,2002(7).

[7]李仁武,试论网络文化的基本内涵[J].网络与当代社会文化,2001,(7).

[8]毛为忠.网络文化利弊谈[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3).

[9]王忠武.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N].烟台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1).

[10]高云,黄理显.关于网络文化探讨[J].职业圈,2007(16).

[11]冯永泰.网络文化释义[N].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2).

[12]郭良.网络创世纪——从阿帕网到互联网[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20.

[13]于海波.网络文化的哲学视阈[J].长白学刊,2009(3).

[14]于海波.网络文化的哲学视阈[J].长白学刊,2009(3).

[15]常洪卫.论数字时代网络编辑功能和网络文化特质的统一[EB/OL].(2009-4-8).http://news.usst.edu.cn/News_View.asp?NewsID=1369

[16]万峰.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17]丁三青,王希鹏.网络文化概念及内涵辨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9(3).

[18]王忠武.网络文化与社会发展[N].烟台师院学报,2002(1).

[19]丁三青,王希鹏.网络文化概念及内涵辨析[J].煤炭高等教育,2009(3).

[20]彭兰.网络文化发展的动力要素[J].新闻与写作,2007(4).

[21]万峰.网络文化的内涵和特征分析[J].教育学术月刊,2010(4).

[22]王维,杨治华.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N].安徽电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23]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60.

[24]李钢,王旭辉.网络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4.

[25]王天德,吴吟.网络文化探究[M].北京:五洲传播出版社,2005:11.

[26]商建刚,沈奕斐.网络法律文化初探[EB/OL].(2008-3-4).http://www.hotfrog.cn/公司/中国技术专家网

[27]李钢,王旭辉.网络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8.

[28]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79.

[29]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275.

[30]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7.

[31]吕占斌.网络文化:是福水,还是祸水?[EB/OL].(2007-2-17).http://www.people.com.cn/GB/32306/33232/5408100.html

[32]王维,杨治华.近年来国内网络文化研究热点综述[N].安徽电气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33]埃立克·麦克卢汉.麦克卢汉精粹[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567.

[34]李祖华.网络文化发展存在问题与对策[EB/OL].(2008-2-17).http://wenku.baidu.com/view/099b6e629b6648d7c1c74654.html

[35]周鸿铎.发展中国特色网络文化[J].山东社会科学,2009(1).

[36]孟建,祁林.网络文化论纲[M].北京:新华出版社,2002:304.

[37]鲍宗豪.网络文化概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36.

[38]许兴汉.要增强网络文化建设的“补丁”功能[EB/OL].(2007-2-14).http://www.gmw.cn/content/2007-02/14/content_550966.htm

[39]钱小芊.努力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展现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的新面貌——在2010中国互联网大会上的主旨演讲[R].2010-8-17.

[40]郝跃南.网络文化对传统文化管理模式提出挑战[N].学习时报,2008-1-12.

[41]李钢,王旭辉.网络文化[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