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教程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

网络文化是一个“多面体”。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网络文化,都会获得各自不同的见解。正因为如此,对于网络文化的特征,学界也仁智互见。

有的学者认为,网络文化的基本特征是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虚拟性、互动性、渗透性、共享性。也有学者认为,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开放性、集群性、共享性、多元性、平等性和交互性等特征。

这些说法,从不同侧面对网络文化特征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是,作为基本的和本质的特征,应该具有一定的独特性,也就是网络文化所特别具有的,或者说在网络文化中反映最集中或最突出的,最能体现网络文化核心的特征。

新近的研究表明,可以从技术性、文化精神性和主体性组成的三维度模型,来表达网络文化的12种特征(见图1-1)。[21]

图1-1 网络文化特征三维度模型

一、网络文化的技术特征

网络文化首先是一种技术文化,是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进步催生出的文化。每一次技术的革命性突破,都会推动网络文化新方式、新内涵的产生与扩展。可以说,技术特征是网络文化最基本的属性,其他特征都是建立在此基础上的。从技术特征层面观察,网络文化的特性体现的是互联网的特性,最主要的是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

(一)虚拟性

虚拟性产生并依赖于虚拟的“赛伯空间”而存在。网络诞生前,人们一直生活在实体空间。网络问世后,人们的生存空间发生了变化。“赛伯空间”是一个由无数符号组成的虚拟空间。在这样的虚拟空间里,每个人都可以尽情表现自己,许多在物理空间中难以实现的梦想、行为等,可以在虚拟空间中实现。在物理空间里人们所建立起来的一整套的准则和习惯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一个全新的网络虚拟世界。

时下,享受网络生活,成了网民们热衷讨论的话题之一。网络生活的最大特点就是它的虚拟性。[22]通过网络,任何人都可以徜徉在虚拟的网络生活中,可以用聊天工具谈情说爱,在虚拟社区中结婚生子,也可以在网络游戏中充分享受胜利的喜悦,更可以在网络论坛中思绪飞扬,畅所欲言。而这一切,更多的时候是与网民真实生活情境大相径庭的,就连网民在网络生活中用的名字往往都不是自己的真实姓名,而是用的另一个在网络生活中能够代表自己身份的符号——网名(ID)。网民在网络生活中追求异样的、理想化的生活状态,寻求各种刺激,而这种追求并不需要网民去冲破道德和法律的界限,而是仅仅通过虚拟的网络生活就可以满足。正是出于这种原因,虚拟的网络生活不再是个例,而是越来越受广大网民青睐的特定群体的集体行为,这便是文化现象了。“所以互联网的这一特色或者说互联网运动的这一理念表征了一种现代性意义,它不仅构成了人们上网的理由,展现了网络的魅力,同时也是网络文化的基本特性之一,更是网络其他文化内涵的基础。”[23]也就是说,虚拟性是网络文化的本质特征。

由于网络的虚拟性,导致网络黑客、网络色情、网络病毒、网络犯罪、网络沉迷等大量社会问题,已经成为危害社会秩序、妨碍社会安全的重大因素。而这些网络灾害,正是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的负面结果。

网络文化所拥有的价值导向,固然有被滥用的危险,但仍然是社会进步的象征,代表着知识与力量,倡导人们崇尚科学与知识;激励人们积极进取、奋发图强;催生平等、自由的观念。“积极的态度是,我们在享受这一现代技术带来的快捷和高效时,对它的负面影响加以防范和遏制,深入探究其内在规律和本质,大力加强网络文化建设。”[24]

(二)交互性

交互性是指人们在网络活动中发送、传播和接收各种信息时,表现为互动的操作方式。互联网作为一种崭新的传播媒体,区别于其他传统传播媒体的最本质特征,就是交互性。在互联网出现以前,传播媒体的传播交流方式基本上是单向的,互联网改变了这一切。“万维网的最大贡献在于使互联网真正成了交互式的。”[25]

案例1-1 互动百科

互联网的交互式操作方式表现出多方向、大范围、深层次的特征,这使人们的沟通交流方式面临深刻变革。在网络中,每一个网民不仅是信息资源的消费者,同时又是信息资源的生产者和提供者。人们的信息获取方式由传统的被动式接受转变为主动参与,在沟通碰撞中相互引导,提升了信息的传播效果。

(三)共享性

信息和资源的高度共享,是网络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

互联网的并行能力很强,它允许在同一时间内对同一信息源进行同主题的多用户访问,基本实现了资源供给与需求的一致性,避免了信息资源的浪费,减少了重复建库的时间和经费浪费等问题。共享性使得网络文化在存在特点和表现形式上都具有极大的趋同性,将本属于个别文化区域的资源,转变成了所有文化的共同资源。

(四)时效性

互联网的传播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信息的收集、资料的查询,变得更加快捷和有效。通过网络,人们几乎可以以面对面同步的速度传输文字、声音、图像、视频,且不受印刷、运输、发行等因素的限制,可以在瞬间将信息发送给千家万户,而且用户也可以随时方便、快捷地获取所需信息。

二、网络文化的精神特征

文化的精神属性,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标志着文化赖以生存发展的本质特征。从网络文化的精神属性观察,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和自由性。

(一)开放性

用户可以自由地访问网络上的各种资源,也可以发表各种言论,上传各种信息。在网络文化中,开放性得到了最深刻而具体的体现。互联网上的不同主题的网站、新闻组、论坛、聊天室、博客等,基本上都是开放的,任何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和需要,获取自己想得到的信息,任意地与世界各地网民进行联络、交流,自由地查询各种信息资源。各种观点、思想、民族文化,在这里都可以找到自己的位置,任何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表达其观点,突破了此前任何形态的文化都是区域性的局限。

传统文化具有条块的特征。也就是说,不同的群体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行业有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文化。不属于这一群体,不进入这一行业,不处于同一地域,就很难进入那一领域的文化。换句话说,在获得或者共享某一文化的时候,必须首先具有某一身份。而网络文化对可以上网的人来说,没有这样的预设门槛。对所有有条件上网的人来说,网络是完全开放的,没有条块的划分和限制。[26]

互联网形成了一个没有中心的、开放的网络世界,无人控制,也没有单一的权力机构对它负责。这样,就使得网上交往完全是在开放的状态下进行的,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互联网本身就是网络之间的连接,既无开端也无终点,各种文化都能够得到充分的展现和有效的交流。这种交流一方面可能形成所谓的“文化入侵”,但另一方面也使网络文化融合了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特征,人类的文化交融将在网络中最终得以实现。“开放性保证了网络文化的新陈代谢,使网络文化有了无限的生机和活力。”[27]由于开放性,信息的传递更加迅速,信息的使用更加有效,各种风俗时尚和社会热点,总会以最快的速度在网络中得到体现。“不可否认,互联网文化正在逐步消解现实世界中的总体性状况,各种差异、异端的声音正在响起。这是因为网络开放性的传播结构给了每一个上网人发言的机会。个人的多元选择在网络中成为可能。”[28]

一种有前途、有强大生命力的文化,必然具有吐故纳新、兼容并包的胸怀,网络文化也不例外。网络文化能得到快速发展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它的开放性。网络文化以开放的胸怀消化吸收着各种形态的文化。不论是民族的还是异域的,只要经过网络加工,都变成了网络文化的一部分。网络文化的开放性,还表现在它不嫌贫爱富。它既有阳春白雪的高雅,又有下里巴人的通俗。任何阶层、任何文化程度的人,都可以尽情享受网络生活带来的乐趣。这一点,是传统文化所做不到的。网络文化的开放精神同自由、平等、民主等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为实现观念的多元化、多样化提供了基础。

(二)平等性

信息时代的网络文化,在参与上是垂直的,在交流上是平行的,在关系上是平等的,在选择上是自主的。因为网上交流可以是匿名的,甚至可随时更改或虚拟身份,所以它是一个没有上下级关系、没有等级障碍的平台和自由空间。

现实社会中有着严格的层级界限,而网络环境中所有的网民都是一个符号、一个代码、一个信息点。在点对点交往中,不管是总统还是商店售货员,都可以处在一种自由、平等和直接交流之中。网络环境的信息传播无阻碍状态,激励人们在网络生活中打破层级界限,追求有效和直接的点对点交往。人们在走过“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金钱面前人人平等”的艰难历程后,将随着网络的日益普及,步入一个“网络面前人人平等”的新天地。

正是因为网络上所有的信息、文化都是开放的,可以共享的,所以在网络上所有的人在获取信息的时候就是平等的,而信息的拥有在现实生活中往往成为权力的来源之一,成为不平等的原因之一。在网络上,信息的开放性使得这种不平等降到了最低限度。平等性已经成为网络文化的一个重要特征。网络文化的平等精神,意味着公平、理解,意味着对权威的消解,也意味着对开放、创新机制的保障。

(三)多元性

信息来源的开放性带来了信息内容的多元化。网络上的文化产品没有数量限制,并且兼容各色各类文化产品和价值理念。形形色色的文化样式、价值观念,通过网络的高速传递,呈现在大众面前,满足不同品位、不同心理需求的人们的需要。“网络文化具有多元并存的文化结构,这是指网络文化存在着不同的亚文化,以及相应的意识形态和价值观。比如,主流文化、大众文化和精英文化在网络中就完全共存。”[29]网络文化的多元性表现在多方面。

首先,网络文化的内容是多元的。网络文化内容的多元性,使得网络具有无限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网络这一新兴媒体的受众。丰富多彩的网络文化内容,让不同的网民群体,在网络中都可以找到自己的兴致所在。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网络论坛、博客、微博、播客、恶搞和自拍等不同的网络文化内容与形式,满足着不同群体的需要。

其次,网络文化的呈现方式是多元的。作为网络文化载体的互联网,与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相比,有着明显的比较优势。网络文化的呈现方式,除整合了传统媒体的文字、声音、图像、视音频等方式以外,又增加了实时交互的可能。这种实时交互性,正是互联网的优势所在。

再次,网络文化的主体是多元的。作为网络文化主体的网民,大多来自学生、公司白领、教师、公务员和个体商户等不同群体。“学生文化”“白领文化”“商场文化”以及“娱乐文化”等不同形式的网络文化,通过不同的网站或者网站的不同频道,呈现给不同的群体,满足着不同层面的需求。

(四)自由性

网络文化的自由特性,体现在人们可以自由参与、自由发表言论、自由表达观点、自由选择行为方式、自由决定价值取向等方面。

网络文化求同存异,具有很强的包容性。网络突破了传统文化的各种限制,为每一个上网的用户提供了广阔的自由对话的领域。网络文化不仅增强了不同地域文化和传统文化之间的接触与交流,而且扩大了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个体之间的接触,为个体的异地远程联系提供了方便。人们在网上可以在任意时间就任意主题,进行多媒体形态的联络。这种文化联系的自由度,是前所未有的。

三、网络文化的主体特征

文化的主体是参与其中的人,网络文化也不例外。从主体特征的角度看,网络文化具有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和集群化。

(一)个性化

文化主体个性化的特征,在网络空间里得到淋漓尽致的体现。由于在网络里是虚拟、匿名的,就给人们提供了充分展现自己个性的舞台。在网络空间,没有强加的价值标准,不存在统一的是非观念,没有强制的规范约束,只要不危及社会,不有意伤害他人,人们就可以尽情展现自我。

“如果说农业社会是一种以生存为主导性的消费,工业社会是一种发展型消费,那么,信息社会则是一种以个性化为特征的创造型消费。”[30]网络信息纷繁复杂,每个人都可以在网络上选择自己需要或者感兴趣的信息。正是因为可以选择不同的信息,所以网络文化在不同的个体身上,可以有不同的发展和演绎。网络文化落实到个体,不可能被统一成一种模式,而必然是个性化的体现。正是这种个体的多样化选择,使得网络文化具有多样性。

网络的本质,是解放每个人的生产力。由于网络文化的开放、自由性,也为个性化提供了平台,个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选择学习的内容、进程,选择交流的伙伴。互联网如广阔的海洋,任你在信息海洋中自由游泳、大胆冲浪、展现自我。

“客文化”流行就是网络文化个性化特征酣畅淋漓的体现。几乎所有的门户网站、新闻网站和部分专业网站,都为适应网民需要,纷纷搭建了各种平台,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客文化,诸如博客、播客、威客、炫客、闪客、维客、印客、拼客、黑客等。

(二)大众化

网络文化的大众化,体现在覆盖范围的广泛性和参与受众的广泛性上。

网络使用者不分阶层、民族、贫富、老幼、男女等,都可以上网访问。它是一种几乎没有门槛、没有限制的文化交流与沟通载体。

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和互动性,在网络上淡化、模糊甚至消除了作家与读者,记者、编辑与受众的区别和界限,使人人参与、人人是主角成为可能。比如,《两只蝴蝶》等网络歌曲,没有经过任何电视台的宣传包装,而得以在一夜之间迅速唱遍大江南北,为群众所喜闻乐见,就足以说明网络文化在大众中的影响力。

(三)平民化

网络文化是“草根文化”,有着很强的平民特征。

在传统媒介上,普通民众缺少话语权,但在网络上,任何人都可以畅叙胸怀、指点江山,自由发表观点,表现出对传统的颠覆和对权威的挑战。人们不再仰视专家和学者,而是将他们的观点与自己所掌握的知识与信息进行比较分析,从新的角度提出自己的看法。对于社会热门话题,大到强国富民,小到菜篮民生,普通百姓都可以说三道四、评头论足。网络孕育了无数的“草根”名人。

从互联网上可以及时搜集到大量信息,使得少数人对信息和知识的垄断难以为继。互联网的内容无所不包而且不受时空限制,只要能上网,则不分阶层贵贱,任何网民都可以对其各取所需,资源共享。

在国内,网络早已不是知识和财富的象征,而是大众娱乐消费的新方式。通过网络来倾诉自己的情感,消磨闲暇时光,已经成为新一代城市“草根”的首选。

(四)集群化

网络文化呈现出多群体化的文化结构,尤其是在互联网发展到Web 2.0阶段后,通过即时通信工具、博客圈、微博圈、论坛等,在网络空间中建立群组极为方便。即使是某个人自己创建的个性栏目,也有可能会成为由喜欢它的网民所形成的群体文化的栖息之所。

网络文化的集群性,还体现在多样和自由选择上。一个人可以自己建群营造部落,同时也可参加其他栏目、群组的讨论。这时,他就成为那个栏目中那些情趣相投的人群中的一员,即其他群体文化的一部分。

综上所述,网络文化是以网络技术为支撑的基于信息传递所衍生的所有文化活动及其内涵的价值观念和文化活动形式的综合体。网络文化的主体是参与网络中的人。网络文化是建立在互联网及其衍生工具基础上的社会活动和行为方式、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及价值观念等。网络文化的形成与发展,同互联网的形成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从技术层面看,网络文化具有虚拟性、交互性、共享性和时效性特征;从精神层面看,网络文化体现了文化的价值取向和追求,网络文化具有开放性、平等性、多元性、自由性;从主体特征的角度看,网络文化具有个性化、大众化、平民化和集群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