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 低效率的城镇面积扩张
2001—2011年间,城镇建成面积从3604万亩增加到6540万亩,增长81.5%。城镇居民人口从48064万人增加到69079万人,增长43.7%(见表5-7)。1996—2010年,全国建设用地面积增加了7410万亩,增幅为16.9%,年均增加529.3万亩。其中,2010年全国土地供应总量达645万亩,比2006增长83.8%,2006—2010年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714万亩以上。2005—2010年,我国征地面积占新增居民点工矿用地面积的比重达67.28%。
表5-7 城镇面积和人口增长率
资料来源:城市建成面积来自《中国国土资源年鉴》,2012年;城镇人口来自《中国统计摘要》,2013年,第39页;城镇住房面积来自北京师范大学国民核算研究院,《国民核算研究报告》,2013年。
在此期间,城市建成面积平均每年增长7.41%,城镇人口平均每年增长3.97%,城镇居民住房平均每年增长3.3%。城镇人口密度从2000年的每平方公里8500人下降为2011年的7700人。无论是在大城市还是在中小城市,到处可以见到豪华的政府办公大楼、大广场、大马路、大厂区。城市建成面积的增长速度大大超过了城镇人口的增长速度,也超过了城镇居民住房面积的增长速度。
中科院院士陆大道教授指出:“从1980年到2005年,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急剧扩张的时期,经济每增长1%,会占用农地30万亩左右。与日本的快速发展时期相比较,我国GDP每增长1%,对土地的占用量差不多是日本的8倍。”“目前,我国内地大中城市人均综合用地已超过120平方米,对照国际上的大都市,东京人均综合用地仅78平方米,香港才37平方米。”[1]
毫无疑问,由于在相同面积的土地上,城镇比农村能够容纳更多的人口,世界各国在城镇化过程中城镇面积扩张的速度和城镇人口扩张速度之比大约为1∶1.23。可是中国的数据却反了过来,城镇面积扩张的速度比城镇人口增速高了1.86倍。如何解释中国数据和其他国家数据之间的相悖现象?
土地浪费现象主要发生在工业仓储用地和政府用地上。由于在城镇建成面积中工矿企业、仓储用地占的比例比居民住房多了一倍,如果工矿企业、仓储用地发生浪费,其影响特别显著。
众所周知,“看不见的手”(市场机制)能够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看得见的手”(政府干预)就不一定了。在外国城镇化的过程中,市场机制起主导作用。无论是新建住宅还是办公楼、厂房,业主都要降低成本,优化使用土地。而在中国的城镇化过程中,居民住宅建设的市场化程度比较高,所以土地浪费现象并不严重。在工矿企业和政府用地上,各级地方政府往往过度干预,直接插手,这是导致土地浪费的主要原因。也就是说,在土地使用和配置上,各级政府越位了。在许多地方,设立经济开发区和修建政府办公大楼、市政广场时起决定性作用的不是市场机制,而是各级官员的意志,导致城镇规模超常规扩张,大大降低了城镇土地的利用效率。
[1] 参见《瞭望》,2013年6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