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遗产与旅游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二编世界自然遗产

苏格拉底的墓碑上,刻着五个大字:认识你自己!

“我是谁?我来自何方?我去向何处?”这是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千古追问。苏格拉底终其一生想要寻找答案,结果也没能找到!

图3-1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

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陶艺家及版画家,与塞尚、梵高合称后印象派三杰。他的画作充满大胆的色彩,在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代表作品有《讲道以后的幻景》等。

除了哲人的探寻,许多人都试图用各种方式来回答这个问题!法国画家保罗·高更(见图3-1)就试图用画笔来诠释这个问题。1891年,为了艺术,他放弃了安稳富足的生活来到塔希提岛,在这个大洋深处的偏僻海岛上高更找到了滋养他心灵的某些东西。曾经光鲜的证券经纪人高更,在这里快乐地做起了一个“幼稚而粗鲁的野蛮人”,他光脚走路、吃野果、住茅屋、只系围腰。颠沛流离了大半生,最后寻找到伊甸园般的小岛后,高更终于创作了名垂画史的杰作,这是耐人寻味的。这也使人联想到台湾女作家三毛在撒哈拉沙漠中生活的情景。在1897年,他怀着对人生的极大疑问完成了这幅题为“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见图3-2)的作品。此画的右边有一个刚刚诞生的婴儿,中间有一个采摘水果的青年,左边是一个行将就木的老妇。这一连串的形象,意示着人类从生到死的命运。虽然其形象、色彩和构图看上去像是神话或传说,那异国的渺远气息,静悄悄和神秘的意境再加上这样一个标题,使人感到更加神秘。该幅作品完美体现了高更在塔希提岛回归自然之后对人生意义的思索,他把塔希提岛那些未失去原始面貌的大自然风光,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土地看做是人类的“乐园”。

图3-2 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们往哪里去?

英国作家毛姆在以高更为原型创作的小说《月亮和六便士》中谈道:“有时候一个人偶然到了一个地方,会神秘地感觉到这正是自己的栖身之所,是他一直在寻找的家园。于是他就在这些从未寓目的景物里,在不相识的人群中定居下来,倒好像这里的一切都是他从小就熟稔的一样。”恰如塔希提于高更,撒哈拉于三毛,一个地方会激发人无限的灵感与创造力,让人对生命有所洞彻。

自然的力量犹如母亲之爱,恰如唐君毅在其哲学童话《人生的旅程》中所讲述:“人生”自自然中来,自然是“人生”的母亲;“人生”在离开自然世界进入人的世界的时候,联结两世界的路已经崩裂,“人生”生出原始的无依之感;这种感觉让“人生”在人的世界体验了名、利、权,体验了智慧之后,最终要修复与自然的通道,回到自然,其间蕴涵着“人生”的需要,即人需要从自然中去理解自己;纯粹的以人观人,常常带来对人生的遮蔽,而当人从人所生存的自然世界来反观人生的时候,就足以了解人生的真义;在超然的反省后,“人生”得以重返人间,带着理想,回归现实,“认识自己”,走自己的路。就像唐君毅在诗中所吟唱的:“什么是人间的敌我对峙,什么是人间的恩怨分明。人逃到深山荒野与绝对的虚空中时,才知任何人的声音,都可使我感无尽的欢欣。”

自然是所有人的“快乐老家”,就如同乡间的老屋和屋中的老妈妈,走近她,亲切之感总会油然而生。恬静的风景让内心重拾一份宁静,狂风暴雨则使脆弱的我们调动起每一个细胞的能量,寻回直面生活的勇气。渐渐地,认识了自己,了悟到人生的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