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能灸的穴位——禁灸穴
本节名词
1《针灸甲乙经》
2《针灸逢源》
凡是不可施灸的穴位称之为禁灸穴,又被称为“意外穴位”或“易发生意外穴位”,亦有称“危险穴位”。关于禁灸穴我国诸多医学古籍中均有记载,最早见于《黄帝内经》。
我国医学古籍首次明确提出禁针禁灸穴的为《针灸甲乙经》,该书记载禁灸穴位有23穴:头维、承光、风府、脑户、哑门、下关、耳门、人迎、丝竹空、承泣、百环腧、乳中、石门、气冲、渊腋、经渠、鸠尾、阴市、阳关、天府、伏兔、地五会等。
清代人做禁灸穴歌,介绍禁灸穴达45个之多,分别为:哑门、风府、天柱、承光、头临泣、头维、丝竹空、攒竹、睛明、素髎、禾髎、迎香、颧髎、下关、人迎、天牖、天府、周荣、渊液、乳中、鸠尾、腹哀、肩贞、阳池、中冲、少商、鱼际、经渠、地五会、阳关、脊中、隐白、漏谷、阴陵泉、条口、犊鼻、阴市、伏兔、髀关、申脉、委中、殷门、承扶、白环腧、心腧。
清代医学著作《针灸逢源》又加入脑户、耳门二穴为禁灸穴。至此,禁灸穴总计为47穴。
观察上述禁灸穴位的部位归属,均分布于头面部,重要脏器和表浅大血管的附近,以及皮薄肌少筋肉结聚的部位。因此,使用艾炷直接对这些穴位施灸,会产生相应的不良后果。
禁灸穴是艾灸应用过程中避免事故发生的根据,是我国古人多年临床实践的经验总结。但是,随着现代医学的进步,人们通过人体解剖学更加深入地了解人体各部位的结构,古人所说的禁灸穴大都可以用艾条或者灸盒温和施灸,这样不但不会对机体造成创伤,而且能够使艾灸疗法更好地为我们服务。
现代中医临床认为,所谓禁灸穴只有四个,即睛明穴、素髎穴、人迎穴、委中穴。不过妊娠妇女的小腹部、腰骶部、乳头、阴部等均不宜施灸。
古今禁灸穴对比
古籍中记载的禁灸穴共有47个,随着医学进步,艾灸方法的改进,这些禁灸穴都成为可灸穴,现代医学认为只有睛明、素髎、人迎、委中四穴为禁灸穴。

现代禁灸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