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1年 革命
孙中山:“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同盟会成立后,在全国开展了多项革命活动,虽然来势汹汹,但是由于组织不甚严密,力量较弱,又不敢发动群众,起义皆被清政府镇压。
1911年4月8日,同盟会起义统筹部在香港召开会议,制定起义计划,准备从香港派800人、分10路进攻广州,定于4月13日在广州起义,并以赵声、黄兴为正、副指挥。由于海外募款和购买的武器均未运到,以及临近起义前温才生在广州咨议局门前刺杀了将军孚琦,清政府加强了戒备,并全城搜捕革命党人,因而起义被迫延期至4月27日。
4月23日,黄兴来到广州,开展起义的领导工作。此时清政府的搜捕更为严紧,广州城内风声鹤唳、人心惶惶,起义的部分秘密机关已遭清政府破坏,形势非常严峻。而起义准备尚未就绪,布置也未周密,在这种情况下,黄兴临时决定,于4月27日晚起义。
黄花岗72烈士墓
1911年,同盟会在广州发动起义,因遭到清政府的镇压,起义失败,多位革命志士牺牲,遗体散落街头。后来,同盟会党人潘达维不顾满清当局禁令,冒险将72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图中为黄花岗72烈士墓,是广州起义中牺牲的革命党人之墓。
27日下午5时,黄兴率领革命志士120余人,进攻总督衙门。他们每人手臂上一律缠有白布,脚穿黑色橡胶鞋,作为起义的标志。本来还有其余三路接应,因组织不足,未能策应。
由于黄兴打算进攻总督府活捉两广总督张鸣岐,用总督名义号召两广清军起义,起义队伍从小东营指挥部出发,准备进攻两广总督署。在莲塘街吴公馆,黄兴与喻培伦、饶国梁率领的革命党先锋队30多人汇合,一同奔袭总督署。黄兴率领队伍攻入总督署后,发现张鸣岐早已潜逃,革命志士遂放火焚烧总督署后撤出。随后黄兴和喻培伦率领革命党人分成几路,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27日,原来准备响应起义并作为起义军主力的清政府的部分新军和巡防营等,因起义前被收缴了武器,或因联络不上而没有参加起义;有的因起义时没有在臂上缠上标志的白布而发生误战,黄兴、朱执信等负伤后退回香港,多位革命志士牺牲,起义失败了。
孙武
孙武是近代革命家,他是华中重要的革命团体共进社的负责人之一,也是武昌起义的领导人之一。在武昌起义的前一天,孙武在汉口的楼房中不慎引起爆炸,起义被迫提前。武昌起义后,孙武任湖北军政府军务部部长,5个月后自行引退。
起义失败后,革命党人被残杀,其遗体血肉模糊,陈尸于街头,令人惨不忍睹。同盟会党人潘达维不顾满清当局禁令,以记者的身份,把散落的72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合葬于黄花岗。
孙中山在后来的总结中说道:“是役也,集各省革命党之精英,与彼虏维最后只一搏。事虽不成,而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轰轰烈烈之慨已震动全球,而国内革命之时势实以之造成矣。”
黄花岗起义的失败,使同盟会失去了很多优秀的将士,革命领导力量大为削弱。但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鼓舞着后来的革命者沿着他们的足迹奋勇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