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仪
※原文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虽至士之为将相者皆有法。虽至百工从事者亦皆有法。百工为方以矩,为圆以规,直以绳,正以县1。无巧工不巧工,皆以此五者为法。巧者能中之,不巧者虽不能中,放依2以从事,犹逾己。故百工从事,皆有法所度。
※注释
1 县:即“悬”的本字,用绳悬一重物以测定垂直的工具。2 放依:仿效。放,通“仿”。
※译文
墨子说:天下从事各种工作的人,都不能没有法则。没有法则而能够把事情办成的,那是从来没有的。即使士人贵为将相,全都有一定的法则。即使是从事于各种行业的工匠,也都有自己的法则。工匠们用矩画方形,用圆规画圆形,用绳墨画直线,用悬锤测定偏正,用水平器测定平面。不论是能工巧匠还是一般工匠,都是以这五种仪器为法则而操作的。能工巧匠高明的地方,在于能够恰到好处地使用这些仪器。一般工匠虽然不能做到这样的水平,但仿照工具的标准去做,还是要胜过自己凭直觉去做。所以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法度可以遵循。
※原文
今大者治天下,其次治大国,而无法所度,此不若百工辩1也,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当皆法其父母奚若?天下之为父母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父母,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学奚若?天下之为学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学,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当皆法其君奚若?天下之为君者众,而仁者寡。若皆法其君,此法不仁也。法不仁,不可以为法。故父母、学、君三者,莫可以为治法。
然则奚以为治法而可?故曰:莫若法天。天之行广而无私,其施厚而不德2,其明久而不衰,故圣王法之。既以天为法,动作有为必度于天。天之所欲则为之,天所不欲则止。然而天何欲何恶者也?天必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奚以知天之欲人之相爱相利,而不欲人之相恶相贼也?以其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奚以知天兼而爱之、兼而利之也?以其兼而有之、兼而食之也。
※注释
1 辩:通“辨”,辨察,明辨。2 不德:不自居功德。
※译文
现在的社会,大到治理天下,其次治理一个国家,却没有法则可以遵循,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天下和国家的管理者还不如一般工匠高明。这已是不争的事实。那么,用什么来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才合适呢?假如大家都以自己的父母为法则,怎么样?天下做父母的很多,但仁爱的很少。倘若大家都以自己的父母为法则,这就是效法不仁。效法不仁,这自然不可以作为法则。假如大家都以自己的老师为法则怎样?天下为人师表的很多,但其中仁者却很少。倘若大家都以自己的老师为法则,这就是效法不仁。效法不仁,这自然是不可以作为法则的。假如大家都以自己的国君为法则怎样?天下做国君的很多,但仁爱的少。倘若大家都以自己的国君为法则,这就是效法不仁。效法不仁,这自然是不可以作为法则的。所以父母、老师和国君三者,都不可以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
如此说来,用什么作为治理国家的法则才可以呢?所以说:不如效法天。天的品行博大无私,它给予很多,但不自认为有功德,它光明而长久不衰,所以圣王都效法。既然以天为法则,那么所作所为就一定要以天意来衡量。天意所希望的就去做,天意所不希望的就不做。那么天意希望什么、不希望什么呢?天意肯定希望人们之间相互友爱、相互帮助,而不希望人们之间相互憎恨、相互残害。怎么知道天意希望人们之间相爱相利,而不希望人们之间相互憎恨和残害呢?这是因为天意对所有的人是全都爱和全都帮助的缘故。怎么知道天对人是全都爱和全都帮助呢?因为人类都为天所有,天全部供给他们吃的。
※原文
今天下无大小国,皆天之邑也;人无幼长贵贱,皆天之臣也。此以莫不犓1羊,豢犬猪,絜为酒醴粢盛,以敬事天,此不为兼而有之、兼而食之邪?天苟兼而有食之,夫奚说以不欲人之相爱相利也?故曰:爱人利人者,天必福之;恶人贼人者,天必祸之。曰:杀不辜者,得不祥焉。夫奚说人为其相杀而天与祸乎?是以知天欲人相爱相利,而不欲人相恶相贼也。
昔之圣王禹汤文武,兼爱天下之百姓,率以尊天事鬼,其利人多,故天福之,使立为天子,天下诸侯皆宾事之。暴王桀纣幽厉,兼恶天下之百姓,率以诟2天侮鬼,其贼人多,故天祸之,使遂3失其国家,身死为僇于天下,后世子孙毁之,至今不息。故为不善以得祸者,桀纣幽厉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禹汤文武是也。爱人利人以得福者有矣,恶人贼人以得祸者亦有矣!
※注释
1 犓(chú):同“刍”,喂草。2 诟(gòu):谩骂。3 遂:坠,失。
※译文
现在天下不论大国小国,都是上天的城邑;人不论长幼贵贱,都是上天的臣民。因此人们都饲养牛羊、养猪狗,准备干净丰盛的好酒食祭品,恭敬地祭奠上天。这不就是说明上天拥有和养育了全人类吗?如果说上天拥有和养育了全人类,那么怎么能说上天下希望人们相爱相利呢?所以说:爱别人、帮助别人的人,上天必定会让他幸福;相互厌恶和残害的人们,上天必定会降祸给他们。所以说:杀害无辜的人,后果一定不祥。怎么解释人们之间相互残杀,上天就降祸给他们呢?这是因为知道上天希望人们相互友爱相互帮助,而不希望人们相互憎恨相互残害。
从前的圣王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兼爱天下所有的百姓,率领天下的百姓尊崇上天、侍奉鬼神,他们给人们带来的利益多,所以上天就降福给他们,立他们为天子,天下的诸侯,都恭敬地服从他们。暴虐的君王夏桀、商纣、周幽王、周厉王,对天下的百姓全部厌恶、憎恨,带领他们咒骂上天,侮辱鬼神。他们残害的人多,所以上天就降祸给他们,使他们丧失了国家,身遭杀戮,还要受天下人羞辱,后代子孙责骂他们,直到现在还不停止。所以,因为做坏事而得祸害的,夏桀、商纣王、周幽王、周厉王即是这类人;爱人利人而得福的,夏禹、商汤、周文王、周武王即是这类人。爱人利人而得福者大有人在,憎恨人、残害人而得祸者也大有人在。
※解读
“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墨子的这句话正好印证了这句俗语:“无规矩不成方圆。”因此,要想成就一番事业,就必须有所约束才行。人既是一个自由体,又是一个不自由体。任何事物都是相对的。墨子的这篇文章通过比较古代圣王和暴君,来说明“爱人利人”即可得福,“恶人贼人”必然招祸。墨子认为,天子、诸侯要想治理天下,首要的就是以天为法,顺应天意,不能违背天理。而所谓天意,实际上就是墨家学派所主张的兼爱兼利原则,这是墨子思想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他认为兼爱是治理国家的根本,一切祸乱、战事都起于不相爱。墨子思想中的兼爱是贯穿本书始终的,一切都以兼爱为根本。他所提倡的兼爱是无等级的爱。
有一首歌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这不正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吗?
从墨子的这篇《法仪》中也可看出:我们现在所提倡的“依法治国”,不也是墨子所提倡的“兼爱”吗?
※事例一
子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现在我们就来看看汉明帝是怎么治国的。
善于治国的汉明帝
汉明帝奉行光武帝创建的制度,不敢随意改变更动。皇后妃子之家都不得封侯参政。馆陶公主曾为儿子请求郎官之职,汉明帝不许,只赏一千万钱。他对群臣说:“郎官与天上的星宿相应,派到地方是一县之长,如果任人不当,那么人民将受其害,所以我拒绝这一请求。”掌管皇宫大门的官署公车,每逢凶日“反支日”都不接受奏章。明帝听到这一情况后责怪道:“人民丢掉自己的农耕桑蚕之业,远行到宫门拜谒投诉,却又受到这种禁忌的限制,这难道是为政的本意吗!”于是取消了这项制度。尚书阎章有两个妹妹是贵人,他本人研究并且精通过去的典章和制度,早就应当提升要职,但汉明帝因他是后宫妃子的亲属,竟不擢用。由于汉明帝施政得当,所以官吏称职胜任,人民安居乐业,远近蛮夷敬畏臣服,人口户数大增。
※事例二
前面我们已经说过制定法律的重要性,那么现在我们来看看执法的重要性,制定法律只能给人一个限制,而执法则是一个国家稳定的最重要的保证。
晋武帝执法
司隶校尉、上党人李熹,揭发从前的立进县令刘友、前尚书山涛、中山王司马睦、尚书仆射武陔等都有霸占官府稻田的行为,请求免去山涛、司马睦等人的官职,而武陔已经亡故,则请求降其谥号。晋武帝下诏:“刘友欺凌掠夺百姓,迷惑朝廷官吏,应对其拷问处死以惩戒邪佞之人。如果山涛等人不再重犯以往的过错,对他们就免于追究。李熹一心为公,对官员行使职责,堪为邦国中之司直了。汉光武帝尝言:‘贵戚尚且缩起手以躲避二鲍。’即指整肃百官群僚,使他们各自慎于职守。所以,宽容的恩典不是应该经常使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