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言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有所忍才能有所成,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内圣才能外王,守柔才能刚强,慈悲才能超度。隐忍谦让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一大美德,儒家的内圣、道家的守柔、佛家的慈悲,无一不体现了“忍”字。
周成王告诫君陈说:“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孔子有“小不忍则乱大谋”“君子无所争”的警戒流传于世;孟子有“养浩然之气”的言论警示后人;老子留给我们“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天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的名言警句;佛家有“六度万行,忍为第一”的信条;谚语中也说“凡事得忍且忍,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这些都是中国忍文化的表现。
然而,此处所说的“忍”并不是无原则的退缩、让步和放弃,而是一种为人处世的行动策略。《说文解字》中释“忍”为“能也”。能,即一种属于熊类的像鹿一样的野兽,它的皮毛之下有强壮坚硬的筋骨。而“忍”字的结构从刃从心,心上有刃,意味着内心坚毅而决绝,能够忍人所不能忍。此处的“忍”是一种能力,一种修养,一种韬略。它是胸怀大志之人识大体、顾大局的忍辱负重、韬光养晦,它是聪慧明智之人的大智若愚、大辩若讷,它是才华横溢之人的不事张扬、超脱恬淡,它更是古今中外成大事者取得成功的必备品质。
纵观历史,凡功成名就、流芳百世的人物,莫不看重并实践着“忍”。重耳流亡在外,忍受了无数的屈辱和苦难,最终成为一代霸主;勾践在夫差手下忍受了常人所不能忍受的屈辱,卧薪尝胆,最终打败夫差,成就霸业;原宪生活贫苦,蓬屋漏雨,门窗不全,但他仍能端坐鼓琴;胡宿的“不忍心在极细微的事上欺骗君主,以免玷污我的气节”成为流传千古的箴言;晋人陶渊明不愿为了五斗米的俸禄而向无德无识的人卑躬屈膝,表现出高尚的气节;西汉人疏广、疏受在功成名就之时,毅然向皇帝提交辞呈,请求回老家安度晚年,他们的行为成为一时美谈;孙膑装疯蒙蔽庞涓、韩信忍受胯下之辱、荆轲舍生取义、张良圮下拾履……这些事例都很好地诠释了“君子之所以取远者,则必有所持。所就者大,则必有所忍”这句古语的精髓和主旨,也正是“忍”成就了这些英雄人物辉煌的人生。
“凡事忍耐,多想自己缺点,增益其所不能;照顾大局,只要不妨大的原则,多多原谅人家。忍耐最难,但作为一个政治家,必须练习忍耐。”这是毛泽东在1944年对“忍耐”所做的一段精辟剖析。而邓小平一生三起三落,在遭受挫折之时能够“东山再起”的秘密又何尝不是“忍耐”二字?
如今,“忍”仍然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事业上遇到挫折,受到不公正待遇,受到别人的诽谤、误会等,都需要做到“忍”。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掌握人际交往的忍耐艺术;在为人处世的过程中,我们要有放弃不合理要求、宽容对方的忍耐智慧;在商业活动中,我们要有静待时机、退一步海阔天空的忍耐策略。只有那些不为一时的成败所困扰、不为毫无意义的小事斤斤计较的人,才能够奋发图强、艰苦奋斗,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忍是一种心法,一种涵养,一种美德,是大智、大勇、大福,是修身、立命、成事、生财的津梁。它是强者的胸襟,是智者的风度。唯忍才能积蓄力量,反败为胜;唯忍才能修身养性,完善自我;唯忍才能顾全大局,促进发展;唯忍才能与人为善,化解矛盾。因此,若想有所为,必须能“忍”。“大忍者,大智也”,忍耐是有智慧、有能力的表现。学习并掌握忍耐的真谛,是我们完善自我、成就伟大事业的现实需要。
元成宗大德十年(公元1306年),杭州人吴亮搜集以往历代名人有关“忍”的言论以及历史上隐忍谦让、忠厚宽恕的人物、事例,汇编成《忍经》一书,共计一百五十六条。而四年后,元武宗至大三年(公元1310年),许名奎与吴亮不谋而合,著成了《劝忍百箴》四卷,共计一百条,成为忍学集大成者。其内容涉及多个方面,包括忠孝仁义、喜怒好恶、名誉权势等,既有关于忍的理论、方法、功用、要诀,又有关于忍的故事、实践、历史,从而形成了一个以“忍”为核心的理论及实践,而且书中故事繁多,大大增强了该书的可读性和趣味性。
本书首先是继承了以往各版本中的长处,如将《忍经》与《劝忍百箴》二者合一,在吴亮和许名奎原著的基础上加入了详尽的译文,且在《忍经》的译文后加入了有针对性的事例点评、在《劝忍百箴》中加入了经典的古代事例,从而增强了本书的实用性和可读性,使读者能从更深、更广的角度体味“忍”的内涵。
如果你正面临学业的巨大压力,正遭受情感的煎熬,正被命运之神轻视……那么,请走进“忍学”的智慧殿堂吧!在这里你可以沉静心思、远离浮躁,通过明辨是非、权衡利弊学会正确做事,使自己的人生少些懊悔、多些快乐!我相信,本书一定能让你掌握“忍”的原则,提高处事能力,走向事业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