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排污权交易研究:以河南省为例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1.4 河南省环境资源面临的问题

1.4.1 河南省水资源面临的问题

河南省的整体水质大部分处于良好的状态,2011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省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全部优或者良好,其中,平顶山、驻马店、商丘、许昌、三门峡5个城市的水质为优,平顶山的水质最好。尽管如此,全省水资源还面临着很多的问题。全省地表水资源污染和缺水现象比较严重。下面主要对开封、信阳等城市管辖范围内的河流以及地下水资源进行举例分析。

在素有“一城宋韵半城水”之称的开封,我们已经看不到电视剧中潺潺流水的画面了,进入我们眼帘的是到处可见的“天坑”。作为惠济河的一部分,护城河全长约1.3千米,如今相对其他河段来说,保存完整的东护城河由于污染严重,也逐渐变成了名副其实的排污沟;与东护城河相连的北护城河被掩埋成地下河,原来的河面有的成了道路,有的被填平,盖上了楼房。在该河段附近聊天的几位开封居民透露说:“这个臭水沟在几十年前还是一条河,由黄河引入河水,最后流入淮河。当时河里的水很清澈,并且里面还有许多的水藻、虾、鱼等生物。惠济河两边是沙地,再外边是绿油油的麦田。但是就在最近几年,随着自建房和周边居民数量的增长,生活污水排放量和垃圾数量增加,河水逐渐变得不再清澈,后来就成了现在的样子。”在开封,并不只是惠济河经历了如此的变迁,西北湖由湖泊变成了湿地;阳光湖也因为周围居民不断地填坑建房和乱倒垃圾,导致湖面缩减严重,并且已经处于干涸状态。原来的“五湖”现在只剩下了龙亭湖、包公湖和铁塔湖。

信阳市地处淮河流域上游,水资源丰富,占全省地表水资源总量的1/4,地下水资源量约占全省的1/6。天赐一片好山好水,基本上所有的信阳人都没有考虑过信阳会有缺水的这一天。现在人们没有想到的梦魇开始出现了,浉河干得见底,水乡的样子此刻消失得无影无踪。信阳还是一个用水大户,农业用水超过总用水量的80%,再加上灌溉工程设备不配套,技术相对落后,管理不足,造成水利用率低,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用水浪费现象。

作为全国44个严重缺水的城市之一,商丘市人均水资源量不足全国人均水平的1/8,属重度缺水地区。水资源的形势还在不断恶化,目前商丘的地表水储量少,地下水位还在不断下降,并且下降速度之快令人担忧,每年的降雨量也在不断减少。商丘供水主要靠的是地下水,但是其水资源总量为22.84亿立方米,人均水资源量仅为280立方米,在全省和全国的比重分别不足2/3和1/8,远远低于国际上公认标准的下限。

同商丘市相比,水资源形势相对好一点的是南阳市。但是,随着近年来南阳城市化进程的步伐不断加快,工业和生活用水量剧增,再加上工业造成的水污染,致使整体的水资源形势也变得严峻起来。被誉为“中国水塔”的亚洲第一大人工淡水湖——丹江口水库,由于持续一年的旱情,水库水位不断下降,最低点降至134.7米,比历史最低水位还要低0.4米。相关部门在2010年对南阳市内的老灌河、白河、湍河和唐河四条主要河道、多个河段进行了水质监测与评价:在被监测的几个河段中,地表水水质有90%的河段符合饮用水源区水质要求,失去供水功能的河段占10%。

鹤壁市节约用水办公室副主任透露,全市多年平均降水量为623.56毫米。2009年全市地下水最高水位为128.19米,比2008年低了1.69米;最低水位为125.36米,比2008年低了0.68米。但是近10年来,全市水资源相对平衡,没有大起大落。随着工农业的发展、城市化的推进,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大,水资源形势也将要面临一定的挑战。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许昌和安阳两个城市,水资源形势出现了好转的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开始,许昌按照“开源与节流并重,节流优先、治污为本,把节约放在重要位置”的指导方针,开展了一系列节水工作。经过多年的坚持,许昌当前的地下水开采量仅为90年代的1/15,其开采量远小于地下水的补给量,每年地下水多出近2000万立方米。自21世纪以来,许昌每年都从北汝河调水,这些水在美化城市的同时,对地下水形成了很好的补充。总体上看,许昌有效地保护了地下水资源,使地下水位得到了明显回升。

作为安阳的母亲河,安阳河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污染比较严重。近年来,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安阳市政府越来越重视环境的保护与治理,先后投入巨资对安阳河进行了综合治理,现在呈现给人们的是一道水清岸绿的风景线。安阳市设立的地下水位监测点的监测数据显示,安阳区地下水位正在快速回升。基于此,安阳被评为“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市”和“全国水行政综合执法联系点”。

河南省整体的用水情况与新郑地区的趋势没有太大的区别,从表1-7可以看出,当前城市生活用水量增长较快,但是农村用水量远远高于城市用水量,农业用水量是其他用水量之和。在供水方面,主要水源是浅层地下水,且全省的用水总量在不断地增加。全省水资源相对缺乏,每年的降雨量不尽相同,但是呈现出递减的趋势。尽管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但各个地区水资源缺乏依旧是难以解决的问题。

表1-7 新郑市历年供用水统计

除此之外,河南省对水资源的需求量远远大于实际的供应量,也就是说水资源的供需之间存在很大的不平衡。有关专家指出,全省水资源的供需差是50亿立方米,且供需差在干旱年份会更大。省内水资源的分布很不均匀,南部的水资源相对北方来说比较丰富,但是南方的土地资源较少;农业用水相对较少,豫北地区的情况则与此相反,对水资源的需求量非常大。针对此种情况,各级政府采取了一定的措施,加大了对地表以及地下水的开发,但是由于缺乏合理的宏观开发规划,导致了水资源的乱开发、滥利用的现象。如今,全省地表水开发利用达30%,而地下水开发高达60%,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全省水资源的严峻性。在豫北部分地区,开发力度远高于国家的水资源开发标准,少数地区水资源开发力度已经超过了95%,有的地区竟然形成了很大面积的漏斗形水位空降区。全省在水资源利用方面,用水浪费的现象很低,利用效率也很低。在农业灌溉方面,有效利用率在50%以下,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当前,河南省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水资源在不断地恶化。根据20世纪末我国对68条主要河流监测点的监测结果可知,有一半以上的河流有一定的污染,并且地下水的污染程度在不断地加深,有逐年恶化的趋势。

除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存在较大问题之外,有些公民的整体素质也有待提高,没有较强的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政府在这方面投入的资金与精力比较少;城乡用水剧增,用水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改变。相关数据显示,全省人均生活用水量增加了3个百分点,一些城乡生活用水量已经超过了工业用水量;在水资源的利用上还存在用水效率低、浪费较为严重的现象;水资源的问题没有得到及时解决,正逐步扩大到土地、大气等环境资源方面。

2011年,河南省对所辖的四大流域河水进行调查,水质类别及比例见图1-5。

图1-5 河南省辖四大流域水质类别及比例

由图1-5可以看出,河南省所辖的四大流域水质除了黄河、长江水质基本没有较大的污染之外,海河和淮河流域水质污染较为严重。尤其是海河流域劣Ⅴ类水质接近70%,而长江流域劣Ⅳ类的水质基本为零,两者相比,落差之大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1.4.2 河南省大气环境面临的问题

在2013年1月22日召开的河南省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上,省环保厅厅长王照平针对雾霾天气这一问题,回答记者提问时说:“打造美丽中原关键是先治大气污染。前段时期,河南省和中东部其他省市一样,经常出现范围广、时间长、强度大的雾霾天气。环保专家指出这种天气的成因主要来自三个方面:一是燃煤烟尘、机动车尾气、餐饮油烟和建筑扬尘等。二是大气中的颗粒物、氮氧化物、氮类化合物以及碳氢化合物等经光化学反应产生的二次污染。三是自然环境自身原因,静风状态极不利于各类污染物的扩散,进一步加剧了雾霾天气的形成和持续时间。出现这些情况的原因是时间不断积累的结果,解决大气污染问题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应对和解决雾霾天气,首先要通过推动电力、冶炼、水泥等行业脱硫脱硝工程建设,逐步淘汰尾气排放不达标的汽车等,有效减少大气环境污染物的排放;其次还要加强对大气污染物源的环境管理,用洒水以及烟囱等方法除尘,强制对超标汽车限行。”

2013年1—2月,河南省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累计百分比为49.1%,与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24.6%。郑州、开封、洛阳、平顶山、安阳等国家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城市的达标率非常低,信阳和南阳的达标率在70%以上,濮阳达标率为60%,其余城市在50%以下,环境质量下滑趋势严重。其中,河南省管理试点的大气环境质量优良天数百分比为64.3%,与2012年同期相比下降了10%,而巩义、滑县两地区竟然在50%以下。

从2013年2月的监测数据看,全省各重点区域平均达标率为36.6%,比1月下降了34.7个百分点。其中,洛阳开发区吉利科技园达标率为60%,其他14个重点区域本月达标率均低于60%。达标率低于30%的有六个:南阳宛城区蒲山镇水泥群区(25.8%)、安阳县铜冶镇工业聚集区(22.6%)、郑州巩义米河镇工业园区(20.7%)、安阳县水冶镇工业聚集区(16.1%)、新乡辉县孟庄镇工业园区(16.1%)、登封阳城电解铝工业区(12.9%)。

图1-6 2003—2011年河南省大气中NO2、SO2、PM10的浓度

由最近几年的数据看,河南省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以及PM10的浓度均有一定的变化,其中PM10的浓度在不断地减少,尽管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浓度变化不是很大,但是总体的浓度还是偏高。由此可见,全省煤烟型污染的大气污染状态没有太大的改变,并且治污工作没有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

2012年5月4日,环境保护部环境投诉受理中心接到群众反映,河南众鸿陶粒有限公司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大量难闻的气体,并且该公司没有按照河南省的要求对气体进行处理,直接排放到大气之中,使周边居民的生活受到了很大的影响。经过巩义市环保局对这家企业的调查,众鸿陶粒有限公司“年产6万吨陶粒砂项目”环评的文件由巩义市环保局于2011年8月初审批,试生产文件由该局于2011年8月31日审批。公司试生产获批准后,因生产原材料供应和生产设备不稳定,申请延期试生产。2012年5月,巩义市环保局再次批复试生产。2012年5月11日,巩义市环保局环境执法人员现场检查时发现,配套的双段式煤气发生炉煤焦油含酚废水处理设施未建成。鉴于这家公司污染环境防治设施未全部建成便投入试生产,污染较大,巩义市环保局于2012年5月11日下达了《限期改正环境违法行为通知书》(巩环限改〔2012〕第321号),责令这家工厂立即停止试生产,严格按照环评要求完善各项污染物防治设施。2012年5月16日,巩义市环保局进行了后督察,这家工厂正在停产整改。

颗粒物污染问题一直是一个让人头疼的问题。郑州市属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由于春季风沙较多,此时颗粒物污染最严重;在夏季,由于降雨等原因,颗粒物沉降、扩散得较快,颗粒物不容易积累。但是,郑州市2005年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值超国家二级标准,形势非常严峻。从表1-8可以看出,河南省2004年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相对较高,最低才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全省处于二级标准的有5个城市,它们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含量也非常接近二级标准的极限值。大部分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是三级标准,甚至开封、洛阳及平顶山三个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处于劣三级标准。尽管最近几年各个地区的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均有所下降,但是整体情况不容乐观,没有一个城市的可吸入颗粒物浓度完全达标,最好的也就是信阳和南阳两个城市的达标率都接近95%、商丘为91%,其余城市的达标率均在90%以下。

表1-8 2004年河南省各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

续表

表1-8各市可吸入颗粒物浓度的统计数据显示,河南省的城镇化建设进展得很好,但是带来了可吸入颗粒物浓度有所增加,尤其是在干旱季节,水泥厂、砖厂、建筑工地等相关场所周围的空气中粉尘颗粒物浓度严重超标。在冬季和春季取暖时,煤炭燃烧产生烟尘和二氧化硫等物质,而河南风沙较大,雨雪很少,颗粒物悬浮在寒冷而干燥的空气中,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可吸入颗粒物的浓度。2013年3月上旬的一天,省管辖范围内的各个城市均出现了“沙尘暴”。当天一直阳光明媚,微风拂面;下午三四点钟,一阵大风过后,漫天黄沙,太阳消失得无影无踪,人们呼吸起来感觉很难受。还有一则新闻报道,是在2013年新年刚过不久,平顶山一家水泥厂附近的一所小学的同学们进入教室之后,桌面铺上了厚厚的一层水泥灰,窗户上也是一样。整个教室显得肮脏不堪,就连校园的树上都是灰尘,这对孩子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

河南省的大气环境除了大气层污染严重之外,当前的室内空气污染也相当严重,并且由于污染源过多,市场存在较多问题。首先是市场监测技术水平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较为落后,监测的设备没有一定的检查手段,不能完全正确地判断出设备的优良与好坏;市场监管部门由于对室内空气的监测手段和技术不是很熟悉,监测和治理市场混乱。市场中存在竞相压低价格来取得更多的检测机会,并且有些检测机构并没有获得相应的检测资质。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全省加快了城镇化建设,新房的装修造成室内空气污染严重,加上市场中有诸多假冒伪劣的材料,部分居民还非常热衷于二次装修;省内人民在这方面的意识不是很强,不注重室内空气的流通,大部分居民装修不久就住进新房,结果身体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1.4.3 河南省土地资源面临的问题

尽管近年来河南省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以改变全省的土地资源状况,形势相比前几年有一定的好转。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当前全省土地资源还面临着诸多问题。

首先,全省的耕地数量锐减,人地关系变得越来越紧张。耕地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47.9%,人均耕地数量远远在全国人均水平之下。目前全省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在未来几年甚至几十年的规划中,各项建设大量占用耕地的情况仍不可避免。未来一段时间内,全省将会迎来人口高峰、城市化高峰和工业化高峰3个“高峰”,而这些均需要大量土地作为支撑;河南地处中原,国家多个大型的建设项目穿越河南,加上自身的建设项目,使得基础设施建设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有所增加。以上两点,要求全省提供相当数量的建设用地空间,而这在一定程度上又会加剧土地资源递减的程度。

其次,全省的土地集约型利用不够。当前全省普遍存在粗放型的土地利用方式,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不合理。全省耕地资源占有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在此情况下,经济发展中的低效益利用土地资源的方式较为普遍。多年来,建设用地以不断向外扩展为主,并且占地增长速度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地方盲目兴建开发区,一些城市建宽马路、大广场,一些地方低价甚至“零地价”招商,导致大面积的耕地被占用,土地利用效率逐年降低。另外,大多数农村乡镇企业迅猛发展,遍地开发,布局散乱,土地利用效益低下。

最后,土地质量下降,生态环境恶化。以城市为中心的环境污染仍在扩展并呈现出向农村蔓延的趋势,生态环境不停地遭到破坏。近年来,城市重工业企业及农村普遍存在的乡镇企业迅猛发展,各种污染对土地资源形成了威胁,并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土地资源也因此承受着巨大的污染压力。相关数据显示,河南省2006年产生的工业固体废弃物为7463.62万吨,与2005年的6178.2万吨相比,增长了20.8%,其中危险废弃物产生量为15.23万吨,相比同期增长了0.13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量为5268.15万吨(含综合利用往年贮存量),与上年的4243.5万吨相比,增长了24.2%;贮存量为704.49万吨,与上年的856.8万吨相比,降低了17.8%;处置量为1830.61万吨,与上年的1286.7万吨相比,增长了42.3%;排放量为3.22万吨,与上年的3.6万吨相比,降低了10.6%。全省2006年城市生活垃圾处理量为548.5万吨,处理率为47%。尽管多数城市加大了对生活垃圾的处理力度,但是从近年工业固体废弃物的排放量以及综合固体废弃物的堆积量可以看出,固体废弃物的处理还不到位,累积量也越来越大。全省固体废弃物造成的土地资源污染的形势也日益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