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3章 全国性金融中心评价
3.1 总体评价
按照CDI CFCI评价结果,上海、北京和深圳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实力遥遥领先于国内其他金融中心城市,在全国31个金融中心排名中分列前三名,并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图3.1.1 全国性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历期变化
•与28个区域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相比,上海、北京和深圳这三个全国性金融中心相对于其他区域金融中心仍然保持绝对领先地位,沪、京、深三者的综合竞争力优势十分明显,且呈现逐渐拉大的趋势。
•近两年受我国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沪、深金融市场规模出现较大回落,两者本期得分增长仍较为缓慢。

图3.1.2 全国性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比较
•北京与上海的竞争力得分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而深圳作为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实力相对较弱的中心,受自身规模和体量较小的影响,近年来其金融中心竞争实力并未有超常规模的提升,其追赶上海和北京的步伐稍显缓慢,差距有逐渐拉大的趋势。

图3.1.3 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产业绩效分项得分历期变化
•金融产业绩效方面,本期北京、上海和深圳得分均有所上升,但北京得分的上升幅度高于上海和深圳,这使得北京与上海和深圳的得分差距进一步加大。

图3.1.4 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机构实力分项得分历期变化
•金融机构实力方面,本期北京得分出现下降,而上海缓慢上升,深圳则表现出较高增速,这使得深圳在此项的得分与北京和上海的差距正在减小。

图3.1.5 全国性金融中心金融生态环境分项得分历期变化
•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本期北京、上海和深圳仍然位列全国前三名,与上期的情形基本一致,得分较上期出现较高增速。
3.2 上海金融中心评价
上海是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以及沪杭甬大湾区的核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首批沿海开放城市。上海地处长江入海口,是长江经济带的龙头城市、G60科创走廊核心城市。上海同时还是近代中国金融业的重要发祥地,2009年被中国政府赋予“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重要使命。
自首期进入CFCI榜单以来,上海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实力一直稳居全国第一。第十期CDI CFCI评价结果显示,上海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为235.6分,十年间综合实力得分增长1.3倍,增幅高达136%。

图3.2.1 上海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次得分与排名
2017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5330.54亿元,同比增长11.8%,占地区GDP比重达17.69%;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达到112462亿元,同比增长17.65%;全年保费收入1587.1亿元,赔付支出548.9亿元;年末保险深度达到5.27%,保险密度达到人均6563元(常住人口统计口径)。
表3.2.1 上海在CFCI 10中评价结果 (%)

在第十期CFCI一级分项指标评价方面,上海金融产业绩效增幅最为显著,本期分项得分大幅提升25.89%。金融机构实力得分仅上升3.76%,而金融市场规模受股票市场波动的影响,得分小幅下降1.72%。各项排名与上期保持不变,除金融市场规模排名全国第1位以外,各项指标得分排名均为全国第2位。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上海金融业规模在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具有较强优势,如图3.2.2所示。

图3.2.2 上海金融产业绩效同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2016年上海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765.83亿元,分别高出同期深圳和北京的1955亿元和495亿元,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6.7%,高于深圳和北京。
•受股市低迷的影响,2017年证券交易量出现萎缩,导致金融深度得分较上期有一定下滑。
•金融宽度低于全国性金融中心评价水平,2017年保险密度为6563元/人,远低于北京和深圳的平均水平。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上海的“两极分化”现象十分突出,如图3.2.3所示。

图3.2.3 上海金融机构实力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上海在证券类机构有很强的比较优势,其本地法人证券机构、基金管理公司和期货公司数量大幅领先于北京和深圳。
•在银行和保险类机构实力方面则落后于平均水平,这主要是因为北京集中了包括四大银行、四大保险公司总部在内的全国大部分银行类和保险类机构总部,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规模上都大幅领先于上海。
•上海金融机构国际化优势显著,在上海的外资银行、合作基金管理公司、国外证券公司代表处、外资保险公司分公司等机构,其数目之和几乎是北京和深圳的机构之和。
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上海具有绝对优势,这是因为全国性交易市场基本集中于上海。
•本期上海在该分项指数上的得分有所减少,主要原因在于股票市场的交易规模出现一定回落。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上海在全国排名第2位,在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两个方面均有显著比较优势,如图3.2.4和图3.2.5所示。

图3.2.4 上海金融人才环境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3.2.5 上海金融商业环境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上海在城市交通、医疗卫生、旅游吸引力等金融人才环境的竞争力优势明显,上海每百万人轨道交通里程数达到292.5公里,城市轨道交通里程数达到666公里,2017年接待游客数量2.96亿人次。
•城市绿化不够、生活成本高是上海金融人才环境方面的最大短板,上海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和建成绿化覆盖率大幅低于北京和深圳。
•上海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低于北京和深圳,但住宅房价收入比则高于北京。
•上海经济外向度方面显著高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2016年进出口总额4338.0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5.14亿美元,均排名全国首位。
•专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方面上海处于相对劣势,上海注册会计师(CPA)人数、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数量等指标仅相当于北京的一半左右,在基本养老、医疗和事业保险覆盖率方面也与北京存在一定差距。
3.3 北京金融中心评价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中国金融的监管决策中心,中国金融监管机构和四大银行总部均集聚于此。金融业是北京最重要的支撑产业之一,“十三五”时期,北京提出要“具备全球视野,以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金融中心城市为目标”。2017年,北京加快金融业对外开放,Visa、万事达卡等国际领先金融机构落户北京,国内首批市场化债转股金融资产公司农银投资、建信投资、中银投资在京设立。北京境内外上市公司数量居全国前列,总股本总市值居全国首位。
自首期进入CFCI榜单以来,北京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实力仅次于上海,一直排名全国第2位。第十期CDI CFCI评价结果显示,北京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84.4分,十年间综合实力得分增长1.1倍,增幅高达107%左右。

图3.3.1 北京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次得分与排名
2017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4634.5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6.6%,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7.6%;20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144086亿元,同比增长4.1%;2017年全年保费收入1973.2亿元,赔付支出577.7亿元;2017年末保险深度达到7.05%,保险密度达到人均9090元(常住人口统计口径)。
表3.3.1 北京在CFCI 10中评价结果 (%)

在第十期CFCI一级分项指标评价方面,北京金融产业绩效增幅最为显著,本期分项评分大幅提升33.97%。金融机构实力评分下降2.46%,而金融市场规模评分出现较大幅度下降,较上期下降57.32%,这主要受“新三板”市场活跃度下降的影响。金融生态环境评分保持了10%以上的增幅。各项排名与上期保持不变,除金融市场规模排名为全国第3位以外,各项指标评分均位列全国首位。

图3.3.2 北京金融产业绩效同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北京金融从业人员、金融宽度等在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具有较强优势,如图3.3.2所示。
•2016年北京金融业增加值达到4270.8亿元,仅次于上海,三年平均增长率达到13.3%,高于深圳。
•2017年北京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达到9090元/人和7.05%,远远超过上海和深圳。
•2017年北京境内股票市场累计融资量与GDP的比重达到60.7%,远高于上海和深圳,位列全国第1位。
•北京拥有全国人数最多的金融从业人员,2016年达到53.8万人,是深圳的4倍。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北京各项指标优势都非常突出,如图3.3.3所示。

图3.3.3 北京金融机构实力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凭借国有四大行总部集聚地的优势,2017年北京本地法人银行机构资产规模超过125亿元,占31个金融中心法人商业银行总规模的70%以上,远高于上海和深圳。
•北京保险类机构的突出优势也十分明显,拥有全国最多的本地法人保险公司,2017年本地法人保险公司资产规模突破7.4万亿元,远远高于上海和深圳。
•北京证券类机构实力一直是北京金融业发展中的短板,主要体现在法人机构数量、营业部数量及各项经营数据与上海和深圳还存在一定差距,不过,近几年的差距正在逐步缩小。
•北京准金融机构实力有待加强,2017年注册的融资租赁公司数量仅有185家,而同期上海和深圳分别拥有2034家和2408家。
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北京凭借全国性的“新三板”市场、股权转让市场、区域性金融要素市场等,有效弥补了北京金融市场规模方面的短板,本期该项评分继续全国第三的排名。
•2017年,“新三板”市场保持稳定增长,上市挂牌公司数量达到11630家,企业总市值达到4.94万亿元,全年成交金额2272亿元。
•不过,目前“新三板”挂牌公司数量和市场交易活跃性有所下滑,市场持续成长的动力显得不足。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北京排名全国第1位,在金融人才环境和金融商业环境方面都具有突出的比较优势,如图3.3.4和3.3.5所示。

图3.3.4 北京金融人才环境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3.3.5 北京金融商业环境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北京教育环境和医疗卫生水平在三个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具有绝对优势,普通高校数量、高校学生数量等在全国处于领先地位,三甲医院数量及执业医生数量在全国名列前茅。
•北京生活成本在三个全国性金融中心中也具有比较优势,2017年北京在岗职工住宅房价收入比为7.74,尽管高于全国其他大中城市,但与上海和深圳相比偏低。
•北京人才环境的短板主要集中在城市交通、环境状况方面。2017年,北京的车均道路面积仅有17.96平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率仅有54.1%,远低于上海和深圳。
•在金融商业环境方面,北京专业服务具有明显的比较优势,主要体现在执业律师、注册会计师数量方面,2016年北京执业律师26953人,位居全国首位;2017年注册会计师数量达到13536人,比上海和深圳人数之和还要多。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数量也远超上海和深圳。
•北京在社会保障和经济外向度方面略低于全国性金融中心的平均水平,2017年养老、医疗和失业保险覆盖率明显低于深圳,进出口总额也低于上海和深圳。
3.4 深圳金融中心评价
2018年是改革开放的第40个年头,深圳已经发展成为能够与上海、北京相比肩的全国性金融中心,深圳金融业已成为全市的支柱产业。2017年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数量已达到2089家,总市值达到23.58万亿元。目前,深圳通过进一步加快与香港的金融合作,吸引优质金融资源,推动全市金融业可持续均衡发展,加快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
自首期进入CFCI榜单以来,深圳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快速提升,不断拉开与其他区域性金融中心的距离,但与上海、北京金融中心的综合竞争力仍有较大差距。第十期CDI CFCI评价结果显示,深圳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得分为123.8,综合竞争力排名全国第三。十年期间,综合竞争力得分实现翻番,累计增幅达到99%;综合竞争力排名长期占据全国第三的位置。

图3.4.1 深圳金融中心综合竞争力历次得分与排名
2017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到了3059.98亿元,同比增长5.7%,占GDP的比重为13.6%;2017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达到69668亿元,同比增长20.55%;2017年全年保费收入1029.75亿元,赔付支出257.13亿元;2017年末保险深度达到4.59%,保险密度达到人均8219元(常住人口统计口径)。
表3.4.1 深圳在CFCI 10中评价结果 (%)

在第十期CFCI一级分项指标评价方面,深圳金融产业绩效增幅最为显著,本期分项评分大幅提升29.77%。金融机构实力评分上升18.57%,金融市场规模评分上升21.05%。金融生态环境评分增长相对较慢,上升了12.07%。金融生态环境方面的全国排名第4位,较上期下降1位,金融人才环境方面的排名上升2个位次,排在全国第7位。
在金融产业绩效方面,深圳各指标都不具备比较优势,其中金融从业人员是最大短板,如图3.4.2所示。

图3.4.2 深圳金融产业绩效同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2016年深圳金融业增加值达到2810.73亿元,明显低于上海和北京,位列全国第3位。
•2017年深圳保险密度和保险深度分别达到8219元/人和4.59%,保险密度仅次于北京,但保险深度低于上海和北京。
•2016年金融从业人员数量仅有12.24万人,这不仅低于上海和北京等全国性金融中心,也低于天津、重庆等区域性金融中心。
在金融机构实力方面,深圳仅在准金融机构和证券类金融机构等方面具备微弱优势,其他方面与上海和北京的差距较大。
•深圳准金融机构发展态势良好,2017年拥有4593家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仅次于上海,位于全国第2位;融资租赁和融资担保机构数量均多于上海和北京,位于全国首位。拥有18家本地法人证券公司,总资产规模1.61万亿元。

图3.4.3 深圳金融机构实力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深圳证券类机构发展具有传统优势,2017年拥有18家本地法人证券公司,资产总规模1.6万亿,与上海基本持平,高于北京。尽管只有30家本地法人基金公司,但资产管理规模达到2.8万亿元。
•深圳银行类机构与北京、上海相比差距较大,主要表现为本地法人商业银行数量较少(9家),资产规模仅有9.55万亿元,商业银行网点数量也远远少于上海和北京。
•保险类机构方面,深圳仅有20家本地法人保险公司,保费收入也远低于北京和上海。
•机构国际化程度也是深圳金融机构发展的短板,2017年全市仅有28家外资银行分行,2家合资证券公司,2家合资保险公司。
在金融市场规模方面,深圳依托深圳证券交易所,包含主板、中小板、创业板在内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加快发展,在金融市场规模上仅次于上海,继续保持全国第二的位置。
•2017年,尽管资本市场有所波动,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市值及成交额出现一定程度的回落,但市场融资能力依然较强。
在金融生态环境方面,深圳排名全国第4位,在金融商业环境方面具备一定的比较优势,但金融人才环境仍有待加强,如图3.4.4和3.4.5所示。

图3.4.4 深圳金融人才环境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图3.4.5 深圳金融商业环境与全国性金融中心平均水平的比较
•深圳在城市绿化、环境状况和文化娱乐方面在全国性金融中心中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2017年,深圳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45%,高于上海的38.8%;空气质量优良率达到96.99%,全国位列第一。
•深圳教育环境、医疗卫生和城市交通是最大的短板。2017年,深圳市仅有12所普通高校,中小学任教教师数量也远远低于上海和北京;三甲医院只有6家,每万人拥有的执业医师数仅有约25。城市交通的短板体现在轨道交通里程数不及上海和北京,日航班数量也远低于上海和北京。
•在商业环境中,深圳社会保障名列全国前茅,三大保险覆盖率远高于北京和上海,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也是三大全国性金融中心中最高的,达到179102元/人。本地上市公司数量也与上海和北京齐平,能充分利用深圳发达的资本市场环境。
•不过,深圳的专业服务和经济外向度是不可忽视的短板。2017年,深圳执业律师数和注册会计师数仅有上海的一半,专业保险中介机构数量也仅有391家。当年实际利用外资67.32亿元,远低于上海和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