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三、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长期问题的理论
(一)马克思有关理论的解读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仅对于克服市场经济经济衰退和危机具有积极的意义,而且对于经济的长期增长也具有积极意义。社会产品和服务的增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和结果,而这又取决于生产供给的增加。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短期内通过去产能、去库存和调结构,使经济保持了合理的结构,便于均衡发展。同时,由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后的生产供给是在适应消费需求和通过创新提供的新需求情况下进行的,它必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而增长。马克思在《资本论》第二卷中的分析表明,具有部门生产合适比例和顺畅流通的经济条件,是一般社会化大生产所必须具备的条件。而我国当前进行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恰恰是为解决这一问题所作出的战略性决策,其所要求的供给侧的调整和创新,则为经济的均衡增长提供了条件和动力。当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重视创新,也兼顾扩展需求,通过对需求的质和量进行扩展,要求供给有的放矢地增加,而不是盲目增长。这样才会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利条件。
(二)制度变革的需要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并不是仅仅在供求层次上做文章。在我国当前情况下,搞好改革,为供给侧发力创造有利条件,在一定意义上说,甚至是更为重要的。就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说,“改革”才是从长计议的核心。只有对妨碍供求相对稳定和长期增长的制度因素加以改革,才能真正为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创造条件,为新的供给和需求的增长提供动力保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包含了对政府职能、收入分配、产业政策、经济运行、创新环境等多方面的制度变革。因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包含经济运行与制度改革的多方面综合战略和对策。而这才是这一战略性举措的根本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