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 言
当前,中国正处于一个增速放缓、从量变到质变转型的关键时期,经济结构不断调整,经济体制不断变革,这些转型中的调整和变革所产生的影响和变化非常之大。随着市场化进程的推进,加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市场经济在中国资源配置中的地位日益提高,以私营企业为代表的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社会生产力进步、拉动实体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然而,社会结构的变动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不可避免地使得经济内在矛盾不断显化,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私营企业的迅速成长更加剧了矛盾的升级,这不仅使中国劳动和资本的关系越来越复杂,劳动关系的主体更加多元,也使企业内部雇佣关系的冲突和矛盾更加明显[1]。
为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和谐劳动关系的意见》指出,劳动关系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社会关系之一,劳动关系影响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构建和谐的劳动关系具有重大意义,应该努力健全劳动关系协调机制[2]。劳资关系是现代一切社会体系运转的核心,《资本论》作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是最先科学论述资本和劳动关系的著作(2),对于中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劳动关系具有重要的理论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把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称为“看家本领”,要求中国人民,特别是党的干部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必修课”。因此,以马克思的核心著作——《资本论》为基础,剖析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探究劳动关系协调机制的建设路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市场力量的增强和人工智能的趋势发展,中国的劳动关系依然存在问题,虽然资本主义社会的劳资问题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劳动关系有着本质的不同,但依然能够为中国建设劳动关系协调机制提供借鉴。本文以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劳资理论为基础,分析了资本主义国家对劳动者的剥削过程,剖析了劳动者弱势地位形成及恶化的本质原因,并以此为基础对中国劳动关系的现状进行反思,最后针对中国当前劳动关系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路径,希望能为构建和谐劳动关系做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