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机理
关于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机理研究,曾繁华等认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关键在于,通过提升创新能力,推动我国经济由全球价值链低端环节向高端环节跃迁。孙泗泉等则认为创新驱动从动力、要素、竞争三个维度为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强劲动力。Verspagen等利用空间计量的方法实证检验了美、日、德等国创新驱动制造业转型升级所具备的要素条件,强调了创新驱动在转型升级过程中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一、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三个阶段
创新驱动过程分为前端驱动、中端驱动和后端驱动,共同作用于转型升级路线的每个相应环节,通过促进知识的积累、学习、创造及扩散,推进传统经济中的技术结构、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等方面变革,实现传统业务向以新兴业务为核心的转变。前端驱动促进知识的积累、学习和创造,中端驱动促进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成果转化,后端驱动主要指转型升级的整个过程。三个阶段在空间上并存、在时间上继起,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循环过程。
1. 前端驱动阶段
实施前端驱动具备以下特点:一是现有知识结构与新兴产业技术知识具有相关性。二是具有能力或资源的储备,如具有创新投入的能力和基础,或者得到政府等部门的资金政策支持。三是有良好的创新文化环境。在此创新驱动阶段,主要是知识的学习、匹配、吸收、整合和创造的阶段,企业、高校、研发机构、政府部门等参与主体,通过独立或共同合作研发,攻克关键技术,进行原始创新。个体将外部知识及技术需求纳入组织内部,消化吸收后传递到组织,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储备和外部关联主体知识及市场环境,寻找合适的知识吸收对象,经过“匹配”过滤过程后,采取适当的原始创新模式,整合创新资源,从事知识创造。前端驱动阶段风险高、收益不确定性强,政府的创新投入支持、政策法规、创新融资的渠道和市场对新产品的需求是重要的外部影响因素。
2. 中端驱动阶段
中端驱动阶段强调从知识生产到转化为生产力的过程,主要为科技成果转化为新产品或新业务。通过内部自行转化、支付专利费获得技术转让、产学研合作转化、依托孵化器转化等模式实现成果的转化。在成果转化过程中对成果转化的预期效用最大化,是科技成果顺利转化、高效转化的内在要求。现实中,学科交叉和技术融合加快,新兴产品的制造工序更加复杂,需要不同学科领域知识。例如,新能源汽车的生产就需要整合电学、材料学、软件学等多领域专业知识,企业在设计研发中若想把握所有领域的技术和新进展几乎不可能,以大学、企业、研究机构为核心要素,以政府、金融机构、创新平台、中介组织、非营利性组织等为辅助的多元主体协同互动,以实现知识创造主体与技术创新主体间的深入合作和资源整合的协同创新尤为重要。
3. 后端驱动阶段
后端驱动阶段直接面向市场,实现新兴技术和产品的市场化和规模化,因此其创新驱动的形式也更加多样。后端驱动阶段主要通过以下几种途径作用于转型升级:一是在前端及中端阶段形成的新产品,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实现市场化。商业模式创新旨在对产品价值、客户价值、合作伙伴、收益方式、销售渠道等要素进行重构,以拓展新兴产品的市场空间,寻求产业链上各主体最佳契合点。二是通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生产出满足市场需求的新兴产品。三是通过流程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技术改造,延伸或再造产业链及产品链,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间产品的供应商。四是以市场为导向,剥离传统制造业务,向高端服务转型。五是依托原有专利技术及高技术嵌入,由服务于传统产业向服务于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变。六是实现与战略性新兴产业演化特征、运行模式和发展规律相匹配的组织创新。熊彼特将组织变革视为“创新性破坏”的主要因素,与开发新产品、新工艺以及开辟新市场等因素并列。组织创新是成功利用创新资源和新技术的前提,同时新技术的引进对一个组织来说既是挑战也是契机,会带来一系列的管理实践改变,催生新的组织形式。
二、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一般机理
真正实现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涉及多个环节、多种因素,而制度创新是实现转型升级、提高转型升级效率的重要保障。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概括总结出转型升级的一般机制。
1. 市场机制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基础调节机制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实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市场机制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机制。在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市场机制起到基础调节作用。政府的作用主要体现在组织协调上:一是通过政策、法律环境的营造等制度安排保障市场机制的基础作用,并使其充分发挥;二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提高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效率。
2. 利益诉求是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
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过程不仅包括了技术、组织、制度、商业模式等的创新过程,而且包括了创新成果产业化、市场化的经济过程,因此科研部门和产业部门成为两大主体。在市场经济规律作用下,作为理性经济人的科研部门和产业部门,在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过程中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会促进其积极地完成各自的职责。优胜劣汰机制形成对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压力,利益诉求成为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机制。
3. 科技成果的创造、转移扩散和产品生产设计、市场营销构成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运行机制
(1)激励科技成果的研发创造。首先,通过税收优惠、融资支持等经济手段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建立专门的研发部门,并通过倾斜性政策扶持企业;其次,支持和鼓励大学等研究机构将研究成果知识产权化,并通过知识产权归属方面的制度创新、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方式鼓励科研部门的知识产权创造;再次,鼓励和组织各种形式的合作研发、产学研间各种形式的联合研发,不但能提高科技创新效率,而且产业界对研发的介入将会提高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成功率;最后,鼓励研发人员从事发明创新活动。
(2)促进科技创新成果的转移扩散。首先,通过制定和颁布技术转移转让的相关法律,规定科研机构特别是国有科研机构负有成果转让的责任;其次,建立技术转移相关机构,从管理机构、评估机构、经纪中介的技术交易市场(包括网上交易市场)建立技术流通转移渠道;最后,建立技术成果及转让的信息发布和流通体制,加强科研部门、产业部门及政府间的信息交流和沟通,促进技术转移。
(3)培育创新产品的市场并拓展其市场空间。一是通过政府采购培育新产品的初期市场,并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二是通过贸易措施限制外国产品进入,保护本国市场;三是通过实施产业标准战略保护本国市场;四是以税收优惠、损失补贴等方式鼓励使用本国新产品;五是通过政府的驻外机构帮助企业搜集出口国的相关信息,拓展国外市场。
4. 以利益共享、人才培育、知识产权保护等构筑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保障机制
(1)建立利益共享机制,保障科技成果产业化运行。利益分享机制是科技成果产业化运作的最为基本的保障机制,是市场机制发挥作用的基本前提。科技成果的研发涉及政府、研究机构(企业、大学或研究部门)、研究人员,利益分享机制就是在三者之间建立公正合理的利益分配。
(2)多种途径培育和运用人才,为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提供人才保障。数量庞大、素质高、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是科技创新链顺畅运作的坚实基础。科技创新及产业化需要多种人才,包括技术研发人才、产品研发设计人才、市场营销管理人才、行政管理人才和企业家。培育和使用人才,一是加强国内人才的培养,通过已有教育系统调整、另设研究院或专业学院等方式在国内培养人才;二是选拔国内优秀人才到国外进行更高层次的教育培养;三是吸引具有本国国籍的国际人才回国创业,并制定相关政策激励外国人才到本国创业和工作;四是加强国际合作,整合利用国际人才资源。
(3)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为科技创新及产业化提供权益保障。从欧美发达国家和日本、韩国的经验看,这些国家一直实行市场经济体制,包括专利制度在内的知识产权制度较为完善。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既是鼓励创新,也是维护知识产权权益。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大力推行和倡导知识产权保护,后发国家自本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后,也开始提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其主要目的是保护本国在国外的知识产权权益、保护本国自主知识产权产品的世界市场份额。因此,可以通过知识产权保护手段来鼓励自主创新,如美国实施的“临时专利”保护。当然,还可以通过知识产权方面的国际合作,塑造国际声誉,帮助本国企业开拓国外市场。
5. 以立法、激励政策制定等手段形成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促进加速机制
一是通过简化规章建立友好的制度环境,消除障碍,鼓励科技人员流动,鼓励国家实验室、研究所、大学和企业之间建立各种伙伴合作关系,促进各参与主体包括科研人员作用的充分发挥;二是通过政府采购、税收优惠、融资支持、专项计划等多种手段和形式,发挥对私人企业投资的导向作用,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促进和加快科技创新及产业化进程的作用。
三、创新驱动转型升级的具体作用机制
科技创新是转型升级的根本动力,科技创新对转型升级存在一系列具体的作用机制,具体来说包括:创新改造产业结构机制、创新提升需求结构机制、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机制以及创新改变贸易竞争机制。
1. 产业结构改造机制
产业改造结构机制是通过科技创新改造传统产业,催生新兴产业,进而优化产业结构。该机制主要体现为利用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设备推动传统产业的技术变革,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加速产品更新换代,甚至创造出全新的产品,改变传统经营方式和生产方式,使得传统产业高技术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同时,科技创新通过技术扩散与渗透等方式融合关联产业,催生并形成新兴产业群。一方面,新产品、新材料、新工艺和新科学技术的发明及其应用,向外扩散到多个企业,甚至渗透到其他产业,创造新的生产领域,形成一些新兴产业。另一方面,技术扩散导致原有产业和产业部门分解,致使某些产品或原有某一生产环节随生产技术变革和社会需求扩大而分离出来,形成新产业和部门,进而促成转型升级。
2. 需求结构提升机制
需求结构提升机制是指科技创新提升需求结构,促使转型升级。创新在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产品生产成本、降低资源消耗强度的同时,可替代资源增加,导致市场需求结构随之发生变化,促使经济结构升级。由于资源深加工技术的提高以及工艺改革、技术改造等科技进步因素,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同时不断改善产品的设计、结构以及重量。在不影响产品性能要求的前提下,用价格低廉的材料代替原来的贵重材料,促使被替代资源消耗比例下降,导致生产结构发生变化,促使转型升级。与此同时,为满足消费需求,创新也促使消费品升级换代,致使消费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改变,进一步促进转型升级。
3. 劳动生产率提高机制
劳动生产率提高机制是指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进而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创新一方面提高了行业劳动生产率,使得可以获得的利润增加,从而使生产要素在不同行业间进行重新分配,导致不同产业之间劳动生产率水平的不平衡,从而促使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另一方面,创新提高劳动生产率,促进了劳动分工,改变劳动力就业结构。随着科技进步和分工不断精细化,创新不仅导致生产成本下降,扩大生产规模,而且使得体力劳动力和脑力劳动力比例发生变化,使转移出来的劳动力向需求上升的部门转移,从而促进转型升级。
4. 贸易竞争改变机制
贸易竞争改变机制是指创新改变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格局,促使转型升级。经济全球化下的国际市场存在着激烈的竞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都不可能具有发展一切行业以满足全部国内或地区内的需求,需要依靠科技进步增加其综合竞争优势,参与国际竞争。创新不仅改变了国际分工的格局,而且各国都需要从自身生产要素禀赋出发,依靠科技创新,生产出具有比较优势的产品,促进一国进出口贸易结构和国际竞争格局的变动,进而带动经济的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