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叙述方式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山西商人的兴起

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俄国商队从恰克图、库伦、张家口一线进入北京,这条便捷的道路渐渐成为中俄商业贸易的主要通道。1727年(雍正五年),清朝与俄国签订了《恰克图条约》,恰克图开始成为重要的通商口岸。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清朝关闭了宁波等处海口,实行广州一口海路通商,这是乾隆朝最为重要的对外政策转变。受此影响,不久后,俄国国家商队前往北京的贸易也被中止了。恰克图渐成清朝北方唯一的陆路通商口岸。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中俄商业贸易的主要品种发生了变化,茶叶成为最主要的商品。我有必要说明,今天的人们对当时茶叶的地位可能会有误解,茶叶在今天毕竟只是价值很小的商品,而当时却是全球贸易的大宗。值得注意的有两点:一、在工业革命之前,全球贸易的主要商品为茶叶、香料、可可、咖啡、烟草、羊毛、皮毛、宝石、丝绸、硝石等几大宗,大多是自然界的产物(当然,后来又出现了鸦片);二、在俄国、英国等国家,茶叶课有重税,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份额,大体相当于清朝的盐税。

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当中俄贸易的主要地点在恰克图、中俄贸易的主要商品为茶叶时,山西商人顶了上去。他们有着地理优势和历史经验:一、最初输俄的茶叶主要产于福建武夷山,两湖的茶叶后来也大量销往俄国,这些都是俄罗斯商人当年干不了的事情;二、早在明代,山西商人就有“九边贸易”的经验,对蒙古有着一定的了解,许多人懂蒙古语;三、他们在清朝政府上层有着许多人脉资源,在京城也开有较大的买卖,有利于领取当时进行北方贸易所需的相关证照;四、清朝北方地区的自然地理条件,寒冷与荒凉,也是南方商人不能承受的。山西商人由此成为主力。他们闯荡口外,由漠南蒙古(内札萨克蒙古,科尔沁等部蒙古)到漠北蒙古(喀尔喀蒙古),一直走到清朝与俄国的边界。由于恰克图已归属俄国,他们在边界南侧清朝所属地方,建立了新的贸易场所,中文名称为“买卖城”。除了茶叶,他们还经营着所有与蒙古地区和俄罗斯贸易的商品。

从福建、两湖到恰克图,茶叶的采购、分类、打包、运输等项,有着多道工序,山西商人内部也有不同的分工,许多商人只是承担其中的一项或多项。如此庞大的生意,需要大量的资金,山西商人在经营上也有许多创造,东家与掌柜各办其事,总店与分店各司其职。山西商人是一个集合名词,包含着出资人、各级管理层和下层的伙计。他们的地位是流动的,经常发生变化,即从伙计升到掌柜,由掌柜变为东家。他们的人数、资金量与经营方式,使之成为中国北方最为强大的商帮。直到今天的山西,还流传着许多“走西口”发家的故事。

贸易商品种类多样化与贸易金额之巨大,也产生了巨量的结算与汇兑;由于口外与内地匪患不断,实银的长途运输很不安全,也不方便,山西商人又发展出“票号”的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