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三国+文武北洋(李洁实地历史系列)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小传 日俄战争关键人物志

清帝国

叶赫那拉氏 清帝国第九任君主、年号咸丰的爱新觉罗·奕詝之嫔,后晋为妃、贵妃,载淳之生母。载淳继位大清第十任君主,即同治帝之后,尊其为圣母皇太后,上徽号为慈禧,史称慈禧太后。历同治朝与光绪朝,主持国政长达近半个世纪。1898年(戊戌年)因镇压“戊戌变法”而遭西方人反感,翌年听信保守派亲贵谗言,悍然利用义和团向各国宣战,酿成“庚子国难”。国难之后,倚重李鸿章等开明汉臣,力推新政。日俄战争之前,竭力避免战乱,展开“油画外交”等斡旋活动。战争期间,频繁召集御前会议,调遣朝臣深入战地,堪谓“勤民听政,宵衣旰食”。日俄战争爆发时(以下简称开战时)69岁。战后第四年薨逝,得年74岁。

爱新觉罗·载湉 咸丰帝奕詝之侄、那拉氏之甥,清帝国第十一任君主,不满4岁时,因堂兄同治帝载淳驾崩而被慈安、慈禧两宫太后指为新君,年号光绪,由两宫太后垂帘听政。18岁亲政,甲午战争时主战,败于日本后立志变法,但被慈禧太后中止,并被剥夺权力。“庚子国难”后,慈禧太后昭告天下“母子同心”,始重新主政。开战时33岁。战后第四年被人毒死,得年38岁。人们普遍认为弑君主谋者为第二天薨逝的慈禧太后。

李鸿章 安徽合肥籍,时称李合肥,又因系荣膺清帝国最高荣誉“文华殿大学士”,故官场尊称李中堂、李相国,长期担任有“疆吏领袖”之誉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系大清外交事务的主要负责人,亦是“联俄御日”国策的设计者。因“联俄”令辽东半岛回归,但也使沙俄趁机插足满洲,强租旅大,并修建东清铁路,致东北问题复杂化,并最终导致日俄战争爆发。开战前4年,李鸿章病故于对俄谈判中,得年78岁。李鸿章晚年曾遍访欧美大国,生前即被西方舆论称为“19世纪世界三大伟人”之一,与德国名相俾斯麦和美国总统格兰特齐名。

爱新觉罗·奕劻 皇室“世袭罔替”之“铁帽子亲王”庆亲王,载湉的远房叔父,大清外务部总理大臣,日俄战争前晋升军机大臣,为朝中第一枢臣,主持对日俄交涉及善后。开战时65岁。民国初期病逝于天津寓所,得年79岁。

许景澄 浙江嘉兴籍,历任驻俄、德、奥、荷四国公使、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兼工部左侍郎,再兼东清铁路公司督办,是东清铁路的谈判者和主持者,“庚子国难”期间因反对攻打外国使馆而被慈禧太后下令冤杀,得年55岁。国难平息后,与同时被难的四位大臣平反昭雪。

杨儒 奉天铁岭籍,曾经任驻美欧多国公使,“庚子国难”时任驻俄、奥、荷三国公使,并以工部左侍郎衔出任清俄交涉全权大臣,谈判期间违规抗命,极力维护国家利益,不幸因中风而殉职于圣彼得堡任所,得年62岁。

王之春 湖南清泉籍,前广西巡抚,曾随曾国藩平定太平军起家,官至多省巡抚。早年曾在广州接待过沙俄皇储尼古拉,即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故被派往圣彼得堡参加老沙皇亚历山大三世葬礼暨尼古拉二世登基仪式,其间促成“三国干涉还辽”。开战时61岁,赋闲上海,遭革命党暗杀而侥幸不死,从此退还故里整理史籍,战后一年过世,得年64岁。

袁世凯 河南项城籍,人称“袁项城”,早年任“驻扎朝鲜总理交涉通商事务大臣”,回国后奏请并获准创建新军,“庚子国难”时期任山东巡抚。李鸿章辞世前荐为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后相继兼清廷新设立的政务处参预政务大臣、练兵大臣、练兵处会办、督办电政大臣、督办铁路大臣、会议商约大臣。日俄战争开战时45岁,首倡“局外中立”,被清廷采纳,开战后,稳妥布防兵力于交战区外,监视两国军队,战后参与中日会谈。因权倾一时,故慈禧太后过世后遭摄政王载沣罢黜,1911年武昌首义后复出政坛,成为晚清末任内阁总理大臣,进入民国后当选首任正式大总统,1915年底至翌年3月悍然称帝,后被迫取消帝制,恢复共和,仅三个月后即病殁,得年57岁。

伊拉里·增祺 “庚子国难”时期任盛京将军,俄军入奉天城前弃职逃往新民厅,因所委之人擅自与俄军首脑阿列克谢耶夫草签《奉天交地暂且条约》而遭朝廷免职,待罪留任。日俄战争开战时52岁,苦心维持大局,竭力减轻百姓苦难。战后调任宁夏将军,复改任正白旗蒙古都统等职。民国初期病逝,得年68岁。

寿山 本姓袁,明末抗清名将袁崇焕八世孙,日俄战争开战前10年曾参加甲午战争之奉天保卫战,并身负重伤,因功升知府,“庚子国难”时署黑龙江将军,因抗命主动抵御俄军入侵,遭朝廷罢免,俄军兵临城下之际,自杀殉职,得年40岁。

杨枢 奉天盛京籍外交官,回族,早年毕业于广州同文馆,曾先后随左宗棠、张之洞办洋务,日俄战争开战前任驻日本国大臣,即公使,后加授外务部右参议,积极与日本政府斡旋,开战时60岁,战后回国任外务部左参议、驻比利时国大臣。民国初期病逝,得年73岁。

孙文 广东香山籍,早年从医,后为职业革命家,创建兴中会,并成为晚清最著名的异见分子。流亡日本期间,取日本名“中山樵”,故被人误称为“孙中山”。日俄战争后期,在日本极端组织“黑龙会”撮合下,在东京与黄兴联手创建中国同盟会,时年39岁。战后第六年,辛亥革命爆发,自美国返回中国,当选首任临时大总统,下野后以同盟会为主体组建国民党,晚年致力于反对北京政府,于1925年在北京病逝,得年59岁。

黄兴 湖南善化籍,留日学生,华兴会领袖,追随者众多,开战时30岁,于战争后期与孙文共同组建中国同盟会,提议孙氏担任总理。因与孙文齐名,时称“孙黄”。后多次回国发动武装反叛,武昌首义后回国担任革命军战时总司令、大元帅,进入民国后任陆军总长等职,后因随孙文倒袁而被通缉,1916年病逝于上海寓所,得年42岁。

秋瑾 浙江绍兴籍,官员夫人,自费只身留学日本,开战时29岁,在黄兴寓所加入同盟会,并被指定为浙江主盟人。创办《白话》月刊,鼓吹革命。回国后创办《中国女报》,并主持浙江大通学堂,秘密组织暴动,被同党徐锡麟案牵连入狱并被斩首,得年32岁。

周树人 浙江绍兴籍,公费留日学生,日俄战争开战时23岁,从东京至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读书,后自述因看过日军在满洲杀害中国人的幻灯片而退学。日俄战争结束后回国任浙江高等师范学院教员,民国后至北京,任教育部科长、佥事,以笔名“鲁迅”称于世,1936年秋在上海病逝,得年55岁。

日本帝国

睦仁 日本第一二二代君主,1867年即位,翌年改元“明治”,在以萨摩藩与长州藩为主的武士精英的辅佐下,发动戊辰战争结束了幕府时代,改江户为东京,主持“脱亚入欧”的维新运动,颁行宪法,建立君主立宪国体,使国力陡增,人心凝聚。之后,接受强硬派枢臣奏请,兼并了清藩属国琉球王国并发动甲午战争(即日清战争),使日本跻身强国之林。日俄战争开战时52岁。战后第七年因糖尿病逝世,得年60岁。

伊藤博文 日本史上杰出的政治家,长州藩籍,早年留学英国。日本帝国的宪法制订者,首任内阁总理大臣、首任枢密院议长、首任贵族院院长,文治派领袖,明治天皇的最主要幕僚。四度组阁,在任上发动了甲午战争,与李鸿章签订了《马关条约》。反对对俄开战。日俄战争开战时63岁。战后出任首任“韩国统监”,卸任后被韩国志士击毙于哈尔滨车站,得年68岁。

山县有朋 日本近代陆军奠基人与最高指挥者,强硬派政治家,帝国元帅、陆军大将,长州藩籍,早年奉派赴英、法、德考察军事,长期担任陆军大臣,并两度出任内阁总理大臣,直接指挥了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日俄战争开战时64岁,出任大本营参谋总长。晚年思想趋于温和,1922年病逝,得年84岁。

大山岩 日军统帅,帝国元帅、陆军大将,萨摩藩籍,地位仅次于山县有朋的日本近代最重要的军事家,日军主力山炮的发明者,日本国歌《君之代》歌词的作者。早年曾奉派赴欧洲考察军事,回国后长期担任陆军卿、大臣或参谋总长,主战派核心,日俄战争开战时62岁,出任满洲军总司令,在大清境内成功统率日军取得了每一场会战的胜利,获誉西方世界。战后第十一年病逝,得年74岁。

野津道贯 陆军名将、帝国元帅、陆军大将,萨摩藩籍,早年曾随大山岩赴欧洲考察军事。甲午战争中任师团长,后接替山县有朋为第一军司令官,为同级袍泽中最先晋为陆军大将的人。日俄战争开战时63岁,为满洲军第四军司令长官,以擅长奇袭著称。战后第三年病逝,得年67岁。

东乡平八郎 日本海军统帅,帝国元帅、海军大将,萨摩藩籍,早年留学英国,回国后参加甲午战争,曾擅自下令将大清所雇英籍运兵船“高升号”击沉,致清军近千人阵亡。日俄战争开战时56岁,由基地司令出任联合舰队司令长官,后由海军中将晋升海军大将。因战争胜利而被日本人奉为“军神”,战后出任海军军令部长(即日本海军首脑)。1934年以86岁高龄过世。

黑木为祯 陆军名将、帝国元帅、陆军大将,萨摩藩籍,素以勇猛突击著称。甲午战争中任师团长,入侵过山东半岛。日俄战争开战时60岁,为满洲军第一军司令长官,是第一个进入大清战场的日本军头。所部由韩国济物浦(仁川)登陆,强渡鸭绿江后,经凤凰城攻入辽阳,为满洲军右翼部队统领。战后任天皇枢密官,1923年在东京家中病逝,得年70岁。

奥保巩 陆军名将、帝国元帅、陆军大将,福冈籍,双耳几乎失聪。甲午战争中任师团长,入侵过辽东半岛。日俄战争开战时57岁,为满洲军第二军司令长官,自辽东半岛南岸登陆,夺取大连湾后向辽阳、奉天方向挺进,是日军左翼部队统领。战后曾任参谋总长,1930年病逝,得年83岁。

乃木希典 陆军名将、帝国元帅、陆军大将,以写汉文边塞诗著称于军界,长州藩籍,自幼一目失明,山县有朋的老部将。早年奉派赴德国学习军事,回国后历任军中要职,甲午战争中任旅团长,入侵过辽东,战后曾任“台湾总督”。战前已经退休,日俄战争开战时55岁,为满洲军第三军(亦称旅顺攻围军)司令长官,两个儿子均在战场上阵亡。旅顺要塞得手后,即挺进奉天方向参加决战,所部绕过奉天打到吉林边境。战后任皇家学习院院长。明治天皇驾崩后,与夫人双双自刃殉死,得年63岁。

儿玉源太郎 陆军名将、陆军大将,长州藩籍,因身材矮小而被袍泽谑称为“七寸儿玉”。早年与乃木希典同往德国学习军事,甲午战争中任陆军省次官兼大本营留守参谋长,战后亦任“台湾总督”、内务大臣、参谋次长。日俄战争开战时52岁,出任满洲军总参谋长,有“明治时代第一智将”之称。战后出任“满铁”委员长、参谋总长,战后一年即猝逝于东京,得年54岁。

福岛安正 翻译出身的陆军名将,信州籍,长期担任参谋本部参谋,曾任驻清武官,对大清国情有深刻的认知,卸任驻德武官时,以单骑横穿西伯利亚荒原而赢得世界荣誉。日俄战争开战时52岁,为少将衔大本营参谋,后转任满洲军司令部高级参谋、参谋次长,晋升陆军中将,有“情报战之父”之谓。战后留任“关东总督”,战后第九年晋为陆军大将,是日军史上唯一未统过兵而晋为最高官衔的将领。1930年病逝,得年78岁。

小村寿太郎 杰出外交官,日向国籍,曾留学哈佛大学,与老罗斯福同窗。后受伊藤博文赏识入外务省,任驻清代理公使、驻美公使,参加《辛丑条约》谈判,是力主对俄开战的唯一文职高官。开战前任外务大臣,主持与英结盟,开战时49岁。战后赴美媾和谈判,与俄财政大臣维特签订《朴茨茅斯和约》。后来北京与奕劻、袁世凯等签订《东三省事宜条约》。1911年病逝,得年56岁。

广濑武夫 海军少佐,大分籍,早年毕业于日本海军兵学校,甲午战争中服役,战后留学并任职俄国多年,与俄人多有结交并喜爱俄罗斯文学,翻译过普希金诗集等,因“亲俄”而遭长期冷遇。日俄战争开战后请缨担任联合舰队闭塞船指挥官,因亲自寻找部下撤离而被流弹击毙,得年36岁。被日本军方树为舍己爱兵的楷模,并被日本国民奉为战争中的第一尊“军神”。

俄罗斯帝国

亚历山大·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 沙皇,罗曼诺夫王朝第十六任君主,因与其父同名,故继位后称亚历山大三世,在任时倚重维特等智囊治国,国力大增,并与清帝国合作兴修西伯利亚大铁路大清国段,即东清铁路,曾派其子尼古拉安抚日本。日俄战争前十年去世,得年49岁。

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 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之子,罗曼诺夫王朝第十七任君主,即末代沙皇,因与其祖父同名,故继位后称尼古拉二世。此君战前优柔寡断,在战与和之间游移不定。日俄战争开战后用人失当,痴迷于神学,听命于皇后,剥夺了政府“三巨头”的话语权,对主战派大臣先听信后疏远,终致战争失利。战后第十二年被迫退位,后与全家及仆人等被苏维埃下令处决,得年50岁。

阿列克谢伊·亚历山德罗维奇·罗曼诺夫 大公爵,亚历山大三世之兄、尼古拉二世之伯,侍从将军、海军大将,代沙皇主管海军事务的皇室成员。属日俄战争主战派。

谢尔盖·尤里耶维奇·维特 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杰出的政治家、经济学家、外交家,两代沙皇的财政大臣,西伯利亚大铁路的倡建者与主持者,远东自由港大连的创建者,一向主张与大清睦邻相处,反战派首领,末代沙俄政府“三巨头”领袖,御前大臣、财政大臣,日俄战争开始前被剥夺话语权,后期任大臣委员会主席,《朴茨茅斯条约》的首席谈判者与签订者。战争结束后辞职并退出政坛,移居法国巴黎、巴荣讷,1912年完成回忆录的写作,战后第十年(1915)荣死法国,得年66岁。

弗拉基米尔·尼古拉耶维奇·拉姆斯多夫 御前大臣、外交大臣,“三巨头”之一,日俄战争前后的反战枢臣之一。战后第二年辞职,并移居国外,1907年3月病逝于意大利的圣雷莫,得年63岁

阿列克谢·尼古拉耶维奇·库罗帕特金 步兵上将,战前任俄帝国陆军大臣,“三巨头”之一,反战枢臣之一,日俄战争开战前辞职未果,开战后赴任满洲集团军总司令,后接任对日作战部队陆海军总司令,1905年3月降为第一集团军司令。沙俄覆亡后先被新政权囚禁,获释后遣返回籍,以教授小提琴了却残生,得年77岁。

叶甫盖尼·伊万诺维奇·阿列克谢耶夫 侍从将军、海军上将,1903年8月就任“远东总督”,主战派先锋。日俄战争期间,任对日作战陆海军总司令,1904年10月被撤职召回国内。1917年“二月革命”后在黑海港口城市雅尔塔(今属乌克兰)病逝,得年74岁。

亚历山大·米哈伊洛维奇·别佐勃拉佐夫 出身低微的御前大臣、远东特别委员会委员,主战派军师,把俄国引入战争的祸首。日俄战争后期,逃离俄国。1932年9月在法国尼斯病逝,得年75岁。

尼古拉·彼得洛维奇·利涅维奇 步兵上将,侍从将军,因俄土之役战伤而致跛足,乌苏里军改西伯利亚军后任中将军长,1900年以直隶远征军司令名义率军侵入我东北,1904年任阿穆尔河沿岸军区司令。日俄战争开战后,先后任第一集团军司令和对日作战陆海军总司令,战争后期被解除职务,战后第三年(1908年)病逝,得年70岁。

阿纳托利·米哈伊洛维奇·斯特塞尔 步兵中将,旅顺——金州防区司令兼旅顺要塞司令(前期),1900年春曾率部入侵我华北地区弹压义和团运动,并攻打过天津。日俄战争开战后,升任第三西伯利亚军司令,并晋升侍从将军,投降后宣誓退出战争被礼送回国,被俄军事法庭判死刑,沙皇特赦减为10年徒刑。沙俄覆亡后流亡国外。

考斯塔契·斯米尔诺夫 步兵中将,侍从将军,继任旅顺要塞司令,到任后遭斯特塞尔所忌,旅顺失陷后拒绝向日本人作退出战争的宣誓,成为日本战俘,《朴茨茅斯条约》签订后始被遣返回国。结局不详。

斯捷潘·奥斯波维奇·马卡洛夫 海军中将,享有世界声誉的俄国海军名将、军事理论家、探险科学家,战前任圣彼得堡喀琅施塔得港海军司令,1904年3月接任太平洋舰队司令,上任后第三十六天因所乘旗舰触雷阵亡,得年55岁。

罗曼·伊西多罗维奇·康特拉琴科 步兵少将,东西伯利亚步兵第七师师长,受到官兵爱戴和后世史学家赞誉的沙俄将领,日俄战争开战后升任旅顺陆防司令,在旅顺保卫战的最后阶段在要塞里阵亡,得年47岁。

齐诺维·彼得洛维奇·罗日杰斯特文斯基 侍从将军,海军中将,太平洋第二舰队司令,对马海战中头部负伤,昏迷中被日军俘虏。《朴茨茅斯条约》签订以后,罗日杰斯特文斯基及与他一起被俘的俄军将士们便获释回国。他不出意外地被送上了军事法庭,但“仁慈的小父亲”尼古拉二世下令赦免了他。抑郁中,他于1909年1月在圣彼得堡谢世,得年59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