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房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课
《草房子》是真实的故事吗?

当你在读一个故事时,很难分辨它是真是假。作者有时喜欢让他们的故事看起来像真的一样,即使事实并非如此。这一课将帮助你学会分辨故事中真实和虚构的不同。

作家自述

“对一个作家来讲,记忆力可能是一种比想象力更重要的品质。童年的点点滴滴,后来都成了我作品中非常重要的故事,非常出色的材料。比如说《青铜葵花》里面有一个冰项链的故事,就是我年少亲历过的事情。当时的冬天非常寒冷,河水都结冰了,我每天早上到河边取水,必须要拿榔头把冰面敲开,才能取水。我把冰块砸碎后,然后就用一个芦苇管对着冰块吹热气,吹着吹着就能吹出一个洞来,最后把这个洞用绳子一穿,真的很漂亮。

由于我的童年生活在水边,所以我的性格也像水。小时候,我整天泡在水里,从早晨到晚上,基本上都在水里泡着。我游泳的时候,特别喜欢遇上大风,大风掀起水浪,我就逆流而上,浑身充满了快意。水不仅仅是养育了我,同时也培养了我的性格,我的审美趣味。”

区分经历与经验

很多人在问曹文轩,《草房子》是否带有自传色彩,但曹文轩的提醒是,小说里的自传性并不等于自传。

“其实,一个作品,哪怕它非常倚重经验,但经验不可能是原封不动的。我区别过两个概念,即经历和经验。它们有一定的关系,因为有怎样的经历,就有怎样的经验。但是,经历是不能改变的,经验却是对事实的抽象。”曹文轩举例说,比如,父亲去世了,这是经历,但经验却是,一种悲伤的体验,无父的意识,而这种意识和经验可以进行变体,投射到许多方面,甚至是形而上的人类整体无父的记忆。

“我写作,无非是两种,一种偏重于经验,一种偏重于虚构。《根鸟》《大王书》等偏重虚构,而《草房子》《青铜葵花》《细米》《天瓢》《红瓦》等,偏重经验,基本人物和故事都有原型。但是,哪怕是虚构的作品,也要写出十足的经验感。”

这也许可以解释很多人向曹文轩提出的疑问:“一部反映六七十年代青少年的生活经历与精神成长历程的长篇,为什么会感动今天的孩子?”曹文轩的一个文学观点,就是文学根本无法再现其“有”。也就是说,《草房子》呈现的六七十年代青少年的生活经历与精神成长历程,也只是其表,真正呈现的,是曹文轩以自己的经验构建的文学世界,正是这个文学世界,感动了一拨又一拨的读者。

课程总结

《草房子》本身就是现实主义文学,而其中发生的故事和作者的童年经验很有关联,但在写作中,无论怎样现成的经验都需要进行加工处理,不能完全说《草房子》中发生的故事是照搬现实的。

1、以下哪本小说不是基于作者的经验写作的?

A.《草房子》

B.《青铜葵花》

C.《大王书》

D.《红瓦》

2、《草房子》呈现的是什么年代的少年儿童的精神状态?

A.上世纪九十年代

B.本世纪初

C.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D.近十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