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弗洛伦斯·南丁格尔
1820—1910
Florence Nightingale
不管什么时候,我的心中,
总放不下那些苦难的人群。
英国护士和统计学家,护理事业和现代护理教育的奠基人。在克里米亚战争期间以优秀的护理工作闻名遐迩,被称为“克里米亚的天使”,又称“提灯天使”,一生致力于护理事业的教育与研究,著有《医院札记》《护理札记》等。
撕掉标签做自己
文/王梦迎
这是一个“标签化”的时代。
当人们提及女性,大抵上会在心中勾勒出一幅柔顺内敛、细腻平和的剪影。而当人们想起护士,也会不自觉地认为她们理应细致、奉献、温柔和仁爱,似乎只有这样才能符合“白衣天使”这个标签的定义。实际上,贴标签不过是人类认知世界时一种懒惰而粗暴的定义事物的方式。它不仅限制着人们的认知和视野,而且逐渐成为一种束缚人的枷锁。
在这世间,总有那么一些人不甘于屈从标签,不甘于认同世俗的定义,他们就是要行走在时代的前端。
南丁格尔正是如此。
她是人们眼中的天使化身,是英国人民的“提灯女神”,是爱、温柔与希望的象征。她是出身优渥的贵族女人,又是医学史上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性护士。她如此不同凡响的一生并不是仅靠爱与温柔成就的,也离不开她的不断奋斗,不断打破陈规,勇敢撕去标签。于她而言,贵族女子不必拘泥于婚姻家庭;于她而言,教养学识不只是为了装饰门面;于她而言,护理绝非下等低贱职业;于她而言,“南丁格尔”也不过是一张需要撕扯下来的标签。
她的一生,作为女人的一生,从不为标签而活。
1
一个不甘于墨守成规的灵魂,在诞生之初必然非同寻常。
1820年的5月12日,这个日后为无数医护人员所纪念的日子,夜莺衔来了花城中那枝最为娇艳的玫瑰,悄无声息地绽放在意大利的一个小城镇里。
名字“弗洛伦斯”,英文原意为“花城”,而姓氏“南丁格尔”则有着“夜莺”的意思,这是一个温柔而美丽的名字,花与鸟,寄托了父母对她无限殷切的美好祝福。
童年时她家境优渥,接受了良好的教育,不过她也早早地显现出与姐妹截然不同的性格:内向而沉静,执拗而特立独行。在别的女孩嬉笑打闹、攀比玩具与衣服时,她却独享着自己的宁谧。一只鸟儿、一本书、一片午后的树荫,足以令她一头扎进幻想的世界中独自欣喜。
庄园附近葱郁的森林和广袤的牧场成了她的舞台,在这里她充分展现了耐心与爱,与动物为伴,与动物相处,与生俱来的仁慈之心令她在照顾那些或幼小或受伤的生灵时表现得格外耐心细致。
社交是上流社会必不可少的活动之一,当淑女们浅抿香槟,提起缀满蕾丝的裙边翩然起舞之际,南丁格尔却偷偷溜出去与心爱的动物为伴。
但她绝非任性又贪玩的大家闺秀,出众的智慧与灵敏的头脑赋予她不同凡俗的资本。这朵初绽的花蕾,不仅在历史、小说与诗歌方面日益精进,她在数学及心理学方面同样出类拔萃。不到十岁时她便能以法语来记录日间的所思所想。她在日记中记录了自己无穷的探知欲和对世界的认识思索,这本日记的封皮上写着:夜莺。
自由飞翔的梦想自孩提起便已扎根。
富裕而安逸的生活从未改变过这颗追寻善良的心,在她近乎孤独、不为同龄人所理解的童年中,她与父亲的一位牧师朋友成了忘年交。这位牧师心地善良,通晓医术,不仅为村民治病疗伤,就连牧羊人的爱犬受伤了,他也会伸出援手。耳濡目染之下,治愈众生、照顾弱小的梦想种子在她幼小的心灵深处逐渐发芽。
作为贵族女性,南丁格尔的母亲时常救济穷人,还会带着南丁格尔姐妹一同前往。但有时母亲也会因为繁忙而无暇顾及,这时南丁格尔便自告奋勇地代替母亲去接济和帮助穷人。
多年后,人们回顾南丁格尔的一生,多数为其写书立传的人总会将她的童年形容为“孤僻”“高傲”,带有“固执的优越感”,其实她不过是展现了与生俱来的善良和仁慈,拥有一颗不拘泥于俗套、不盲从于众人的自由之心。
她就是她,不会因“贵族小姐”的标签束缚自己。
2
对那个时代的贵族女性而言,成为纤尘不染、外表奢华且生活悠闲的“花瓶”,无疑是极大的荣耀;而外出工作、抛头露面,却是令人蒙羞的丑闻。
社会以培养淑女为名,禁锢并剥夺女人的智慧和能力,将灵秀的躯体捆缚在令人窒息的束腰与层层叠叠的蕾丝当中,将聪颖的头脑困囿在名利场与家族荣誉的虚伪游戏当中。
一场体面盛大的婚礼,从某某小姐到某某夫人,悄然而逝的不仅是青葱岁月,还是一颗年轻鲜活的心。从此女子被冠以夫姓,生儿育女,相夫教子,成为那个时代男性的附庸。
对于这自折双翼般的苦闷生活,夜莺发出了响亮无比的啼鸣声来拒绝。
在上流贵族的交际圈中,聪慧、美貌、善良的南丁格尔吸引了无数青年才俊的目光,只要她愿意,可以很容易地找到一个“金龟婿”。
然而,南丁格尔最终选择了一生未婚的清冷生活。拒绝了诸多求婚者的她,却从未拒绝过爱。贵族小姐的爱只属于一人,而南丁格尔的爱属于全人类。在写给一位追求者的婉拒信中,她坦言相告:“我注定是个漂泊者。为了我的使命,我宁可不要婚姻,不要社交,不要金钱。”
何谓使命?她自少女时代便开始了思索:上帝究竟赋予我怎样的使命?而我又应当如何抉择?
她的答案,不是来自觥筹交错、纸迷金醉的社交场,而是来自贫民窟的穷人,来自她仁慈而耐心、包容而果敢的灵魂。
“我不再以为世界犹如诗人赞美的那般光明美妙,因为我看到的,是一个不安、贫困和疾病肆虐的世界。”
夜莺如是说,继而将灵魂与爱尽数献给了全世界。
3
当“成为护士”的愿望从南丁格尔口中说出时,她的家人陷入了死一般的沉默。
那个时代,人们对“护士”这一职业的印象同今天有着巨大的不同,护士不仅与温柔细心、救死扶伤无关,更与“体面”背道而驰。1844年后的英国经济衰退,战争却依旧频繁。落后的医疗水平使医院成为了混乱而肮脏的危险之地,护士是最为卑贱的职业之一,从事这个职业的人大多处于社会最底层。
当一位上流社会的淑女提出要成为护士时,她便成为整个贵族交际圈茶余饭后的笑料。
家人的强烈反对打碎了南丁格尔的愿景,曲解了她的理想。淑女的“镣铐”紧紧捆缚着南丁格尔的双手,始终渴望振翅飞翔的夜莺从此被困入囚笼。面对时代强加于她的阻碍,南丁格尔选择决绝而坚定地负重前行。
“真正的天使,必须直面尘世的苦难,勇敢地肩负起沉重而必要的工作。”
她如此想,也如此践行。
尽管表面上打消了念头,南丁格尔却在暗地里更下苦功。她躲避着家人的目光,利用一切机会学习护理知识。每天深夜,她都会等待家人睡熟之后,再悄悄点起蜡烛,用围巾遮挡着烛光来学习;平时无法到医院照顾病人,就寻找其他机会照料病患,当家人出门时,她就会到附近的村落去治疗和护理村民。
南丁格尔的护理技能在苦修中得以精进,但全家人对护士职业的刻板印象依然没有任何改变。优渥的生活和优越的条件本可以是帮助南丁格尔完成梦想的资本,如今却化为利刃一点点切割着南丁格尔的内心。
4
如今的人们是否能够想到,护士这一温柔耐心且以女性形象为代表的职业,最初却是扬名于战场之上?
1854年3月28日,随着英国维多利亚女王向俄国正式宣战,克里米亚战争爆发。这场战争成为南丁格尔命运的转折点。
战争初期,英法联军取得了短暂的胜利,但士兵伤亡惨重。更令人咋舌的是战地的医疗条件:战地医院肮脏简陋,室内满是蚊虫;参与治疗与护理工作的人却缺乏最基本的护理知识。随着战争的进行,海量伤员的到来让情况更加糟糕,门窗终日紧闭的医院里,充满了恶臭的气味,疾病和感染以惊人的速度扩散,死亡随处可见……
这样的环境让战地医院的死亡率一路飙高,甚至超过了战场上的阵亡率,达到了惊人的42%!这些没有死在战场上,却死在医院中的可怜士兵的事迹一经报道,便引发了英国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此时的南丁格尔,像是聆听到了来自上帝的召唤。同情与仁爱在她心中点亮了一盏明灯——温暖、明亮而满溢希望。
“是时候了!”
她主动联络了英国陆军财政大臣西德尼·赫伯特,请求准许她带领一支由她组织的护士小队前往前线,救助治疗战士。为了获得允许,南丁格尔更承诺整支小队不需要政府任何拨款。
当年10月21日,南丁格尔带着三十八位由志愿者护士和天主教修女组成的医疗团从伦敦出发了。
但是,上层社会和主流媒体对南丁格尔的行为不屑一顾——即便此行是纯粹的志愿救助,也没有增加政府任何的经济负担,嘲讽与批评之声依然不绝于耳。有人认为,女性根本不能适应当地气候,这样一位贵族小姐去了那儿完全是添乱;而更有人认为,未婚未育的女人根本不能担任看护和照顾病人的职责……
南丁格尔在此前已经听够了质疑声。如今,任何话语都无法动摇那颗坚定的心。
尽管之前有过无数预想,当南丁格尔真正抵达战场后,还是为现场的恶劣情况感到震惊。这时,多年学习和磨炼取得的知识、冷静的头脑、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她最强有力的“装备”。凭借贵族身份及人脉,南丁格尔四处募集资金,为医院添置设备、药品和生活用品,换下陈旧简陋的木板与肮脏不堪的床单……南丁格尔详细记录了疾病、感染与卫生条件之间的关系,并切实有效地进行了改善和预防。在当时大众的认知中,细菌的存在不过是小众博物学家的疯话或者江湖骗子的天方夜谭。细菌的存在要等到德国植物学家科恩借助一种消色差显微镜,非常清楚地看到细菌,并对它们首次作出令人信服的描述之后,才得到大众的认可。而科恩研究成果问世的时间却是南丁格尔在克里米亚战场忙碌的二十五年之后。
南丁格尔用尽一切努力去抚慰着病痛中的士兵。当暮色降临,四下变得寂静,唯有伤员极力压抑的呻吟回荡在医院的走廊中。此刻,远处一盏温暖的光晕逐渐靠近,紧接着是轻声的问候、体贴的照顾、有温度的共情……如此日复一日。伤兵们亲吻着她路过时投在墙壁的影子,称呼她为“提灯女神”。艰苦和操劳不过是她伟大精神的注脚,她是战地医院最耀眼的晨星,给大家带来生的希望与家的温馨。
在南丁格尔对医院各方面的科学改进和对伤兵无微不至的照顾下,英军士兵的死亡率从42%下降到了22%。这是一个惊人的奇迹,但更是她持之以恒孜孜不倦追寻的必然结果。
战争期间,南丁格尔从未离开过医院;她再次回到家乡时,战争已经彻底结束。
5
从克里米亚战地医院归来之后,维多利亚女王为她颁发了徽章,以她的名义成立了基金会,甚至授予了她英国陆军医院女性护士队最高指挥官的职位。南丁格尔一时声名大噪,风光无限。
面对声名与个人荣耀,南丁格尔以孩提时一贯的沉默予以回应。
尽管身体早就告别了战场,但在战地医院所经历的日日夜夜,那份面对士兵死去的哀伤与苦楚,依旧缠绕在南丁格尔心中,化作梦魇,在每一个难眠的深夜折磨着她。
心灵的折磨和过度的操劳,令那原本就羸弱单薄的身躯日渐衰弱,病痛连绵。人们铭记的是那个战地医院中温柔和蔼、细心开朗的提灯女神。而真正迈入中年的南丁格尔,却时刻挣扎着想要摆脱曾经那个“南丁格尔”标签所带来的喧嚣。
即便在病痛中,她依旧坚韧、勇敢、斗志昂扬。
1858年,南丁格尔发明了“玫瑰图”,玫瑰图按照月份呈现不同死因的士兵人数,能够有效说服懒得看或看不懂统计分析的国会议员与公务员,成功唤起了政府对公共卫生的重视。她因此成为“在统计图形显示方法上的一个真正的先驱”。如果说,南丁格尔在战场上温柔的话语是“夜莺”的歌声,玫瑰图则对应了她名字中“花城”的部分,花与鸟,南丁格尔降生时父母温柔殷切的期盼以一种凡俗难解又冥冥命定的方式,映照了南丁格尔的一生。
此后,南丁格尔在家人的帮助下用“南丁格尔基金”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正规的护士学校:南丁格尔护士培训学校。时隔近20年,南丁格尔的家人终于用帮助建立一所以她名字命名的学校的方式,认同了这个自小桀骜的女孩的理想。从此,护士不再是低贱职业的代名词,护理成为了光辉荣耀的个人理想。立志投身于护理行业的人们,不再受门第、资源之限,全部能接受正规严谨的专业教育。
1910年8月13日,九十岁高龄的南丁格尔在家中溘然长逝。
南丁格尔一生都在致力于打破枷锁,努力撕去时代贴在她身上的标签,童年时她拒绝做一名只知享受奢靡生活的娇小姐,少年时她拒绝成为婚姻的精致摆件,青年时她拒绝接受社会与家族施加的枷锁。在最艰苦的岁月,夜莺始终不畏苦难,最终展翅高飞。她有着仁慈、博爱、温柔和细腻的心灵,同时也有无可比拟的强韧、坚决和勇气。
夜莺一边勇敢地站立于荆棘之上,一边鸣唱着希望之歌:“你想做一件事情是因为这件事对你来说很好,而不管它是不是适合你来做。不要听信那些武断的、僵化的老生常谈,带着一颗纯洁而朴实的心去完成上帝交给你的工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