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入门4:趣味盎然的沙盘游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

卡尔夫所开创的沙盘游戏疗法主要建立在劳恩菲尔德的世界技法理念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理论基础之上。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涉及范围十分广泛,这与他的人生经历是分不开的。

1875年,荣格出生在瑞士的凯斯维尔,家庭成员中有许多人都担任神职,包括他的父亲也是一位虔诚的牧师。荣格父母之间的感情并不好,荣格还有两个哥哥,但是他从未与哥哥见过面,因为他的两个哥哥在他出生之前就不幸夭折了。荣格从小就显得特立独行,总是独自一人玩耍,常常以一些幻想的游戏进行自娱自乐。

荣格在10岁的时候,曾经把自己的木尺子雕刻成了一个小人。荣格在进行雕刻的时候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只是自然而然地做一件事情。等荣格雕刻完小人之后,就把它放进了自己的铅笔盒中。后来,荣格又为小人做了一件大衣和一张小床。

这件事情在荣格的记忆中十分重要,后来他在自己的回忆录中专门提到此事:“当我面临十分艰难的境地时,我都会自然而然地想起自己精心雕刻的那个小人。”雕刻小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种游戏,当荣格与外部世界无法顺利地融合在一起或是外部世界出现崩溃的时候,这个小人就会帮助荣格重新建立内心的秩序。

等荣格到了入学的年龄后,荣格的父亲就开始教他拉丁语。在学校里,荣格学会了如何与同学相处,同时开始领略到团体生活的另一面。对于这段经历,荣格在回忆录中提到,那个时候的自己有两个人格,即一号人格和二号人格。其中一号人格表现在日常生活中,这个时候的荣格与普通的小朋友一样,会认真读书;二号人格表现得像成年人一样,无法对周围的人产生信任,并且会主动远离人群。

12岁时的荣格受到了一次严重的伤害,他被一名男孩推倒,并且陷入了昏迷。虽然荣格很快清醒过来,但是在此后的数月内荣格都会不自觉地、经常性陷入昏迷。荣格的父母带着他四处求医,但是没有什么显著的效果。后来,荣格凭借自己的意志力战胜了这种怪异的疾病。对于这段经历,荣格在回忆录中认为这是一次“神经官能症”。这个时候,荣格认为一号人格已经发展成为自己的主要人格,而二号人格则开始慢慢退出。与此同时,荣格对西方哲学史产生了兴趣,他开始阅读叔本华的著作。

荣格对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都十分有兴趣,甚至一度想成为一名考古学家。后来荣格进入巴塞尔大学学习医学,在校期间还发表了有关神学和心理学的演讲。

1900年,荣格获得了苏黎世的伯戈尔茨利精神病院助理医师的执照,并且在布雷勒的引导下,开始接触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荣格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十分感兴趣,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进行研究,随后开始把自己的一些论文寄给弗洛伊德。弗洛伊德看了荣格的文章后,对这个比自己小将近20岁的年轻人十分欣赏,并且邀请荣格到维也纳做客。

很快,荣格与弗洛伊德见面了,两人一见如故,交谈了很久。此后,荣格与弗洛伊德不论是私人关系还是事业上的合作一直十分密切。弗洛伊德非常欣赏荣格,在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正式成立的时候,弗洛伊德再三坚持让荣格担任学会的第一任主席。在此期间,弗洛伊德曾经在一封写给荣格的信件中亲切地称荣格为他的“长子”,是精神分析王国的“王储”。

但是好景不长,弗洛伊德与荣格之间的关系很快出现了裂痕。这种裂痕既出现在他们在心理学研究方向的差异上,也出现在私人关系中。荣格所发表的论文阐述了他与弗洛伊德在心理学研究方面的分歧。在私人关系上,一方面荣格无法接受弗洛伊德那如父亲般的权威,毕竟荣格在与弗洛伊德见面时已经30多岁了,有属于自己的看法与见解,不喜欢对他人一味地服从。另一方面荣格意外地发现弗洛伊德陷入了一种不正常的三角关系之中,即弗洛伊德与妻子和妻子妹妹之间的三角感情关系。

后来荣格出版了《转化的象征》一书,这标志着他与弗洛伊德私人关系的完全破裂,荣格本人也因此脱离了国际精神分析协会。此后,荣格在美国大学做演讲的时候,公开反对弗洛伊德的性本能学说。同年,荣格与弗洛伊德在慕尼黑见面,商讨有关心理分析的问题,让人不解的是,讨论期间弗洛伊德出现了突然昏倒的情况。

在与弗洛伊德决裂之后,荣格的人生就好像走进了死胡同一样,同事和朋友都背叛了他,而且荣格所提出的新学说也受到了严厉的批评。荣格本人因为这一连串的打击而变得消沉起来,甚至还出现了精神问题。不久之后,荣格开始了旅行,同时专门研究自己的潜意识。

荣格的分析心理学涉及心理学、人类学、文学、宗教和艺术等许多方面。其中对沙盘游戏疗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种理论中,即原型理论、个性化理论以及心理动力学理论。

“原型”这个术语并非荣格创立的,在荣格之前就有许多哲学家使用过,如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柏拉图认为原型即形式,在物质世界之外还存在着一个非物质的观念世界。例如,在我们对某种事物进行判断的时候,实际上心中已经有了一个完美的原型,而这个完美的原型只能存在于非物质的观念世界。也就是说,原型是绝对完美的存在,物质世界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与之相比较,而这个原型就好像模型一样,是完美的标准。

荣格认为原型存在于人们的集体潜意识之中,也就是说,原型不会被我们所感知到,但是它的确存在,并且影响着我们的心理。潜意识的概念是弗洛伊德提出的,主要是指在个体的人生经历之中,有些记忆是曾经被意识到的,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被遗忘、忽视或压抑了,所以进入潜意识之中,从意识的领域中销声匿迹。也就是说,潜意识与个体的人生经验密切相关。集体潜意识却不是这样,它不是经过后天的习得获得的,而是通过遗传获得的,也就是说,从我们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已经获得了。

例如,每个婴儿都会出现紧握拳头的现象,当成人往婴儿的手中放进一个东西时,婴儿就会条件反射地紧握。这是一种远古遗留下来的本能,尽管这种本能对于现在的人类没有太大作用,但是依然会代代相传。这一点可以从猩猩的身上观察到,母猩猩在抚育小猩猩的时候需要自己去寻找食物,而在寻找食物的时候,母猩猩要在丛林之中不断攀爬。这个时候母猩猩无暇顾及小猩猩,小猩猩就必须学会紧紧抓住母亲,以防止掉落或与母亲分离。对于一个幼崽而言,一旦离开母亲就意味着死亡。

在沙盘游戏中,原型可以通过象征来进行表现,而治疗师可以通过对象征的分析和解释使来访者更好地认识原型,从而使集体潜意识的内容得以呈现出来。

荣格认为原型的表现形式有许多种,其中有四种原型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即阴影、人格面具、阿尼玛和阿尼姆斯。阴影的原型表现在沙盘游戏中,就是来访者会选择一些邪恶的动物或人物形象,所呈现出的整个沙盘给人一种比较恐怖的感觉。

人格面具是指我们经常展现在众人面前的一种人格。在社会化的过程中,每个人渐渐知道哪种人格表现会受到大家的欢迎和认可,于是不断地以这种面貌出现,然后就会形成人格面具,但是这种人格面具往往并不是我们自己真正的人格。有的时候,人格面具会与我们所具有的真实人格产生冲突,这种不协调会滋生许多心理问题,而沙盘游戏则是让来访者展现自己真正人格的一种疗法。

阿尼玛是指一名男性心理中女性成分的原型意象。荣格认为每个人与生俱来便具备一些异性的气质,如果想要让一个人的心理变得健康,就必须让这两种气质处于一种和谐平衡的状态。但是在现实生活中,阿尼玛使人处于一种不平衡的状态。要么是一个男人表现得十分具有男子气概,使阿尼玛永远压抑在潜意识中,从而使潜意识变得过于女性化;要么就是一个男人把阿尼玛发挥到最大程度,具体表现就是男人变得娘娘腔,有的男人甚至会表现出异装癖以及富有女子气的同性恋。沙盘游戏会把男性心理中的女性成分表现出来,从而达到一种平衡。

阿尼姆斯则是与阿尼玛相对应的概念,即女性心理中男性成分的原型意象。

个性化理论主要用来表示一个心理过程,经历过这个个性化的心理过程,每个人都会变得不可分割,成为一个独立的统一整体。也就是说,个性化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即独特的个体和心理的统一性。

在沙盘游戏中,来访者会在治疗师的引导下通过沙盘这种既自由又有一定规则的游戏方式,在无意识中把自己的内心世界进行三维立体化,从而使个性化过程受到激发。

动力学理论主要围绕着心理能量展开,所谓心理能量就是指人类全部心理活动的推动力,与弗洛伊德所提出的力比多概念相似。而沙盘游戏疗法可以帮助来访者进行心理能量的再生。这个再生的过程实际上是一种平衡,因为在沙盘游戏中,来访者会无意识地通过摆放沙具来表现出曾经被压抑的心理活动,从而使被压抑的心理能量得到释放。

荣格所提出的心理能量与物理学中的能量有相似之处,即能量不会消失,只会不断地转化。心理能量的转化会带来积极的影响,也会带来消极的影响。在进行沙盘游戏治疗的时候,治疗师需要根据来访者对沙具的不同选择来发现来访者内心能量的转化,也就是心理变化。在后期的分析中,治疗师可以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引导来访者心理能量的流向,使其朝着积极的方向流动,最终达到一种平衡和谐的状态。

治疗师在进行引导的时候,一定要以来访者为主。例如,来访者在沙盘建设中挑选了蛇这种沙具。一方面治疗师需要知道蛇在集体潜意识中所代表的象征意义;另一方面治疗师也应该根据整体沙盘的摆设来看待这条蛇,不能孤立地进行诠释。在进行解释的时候,治疗师应该尊重来访者的意见,让来访者自己表达对这条蛇的看法。当治疗师试着从积极的方面引导来访者的时候,也应该考虑来访者是否接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