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与韩非交往较为密切的人,除了上文提及的导师荀子,还有以下几人。这些人大致构成了韩非主要的交往圈子或社会关系;或者说,这些人构成了韩非的生活世界。
一是相对暗弱的两任韩王:早期的韩釐王,以及韩釐王之后的韩桓惠王。当时的韩国积贫积弱,综合国力在“七雄”当中,排名倒数第一。由于长期遭受强秦的侵凌,国土越来越小,国家安全根本就得不到保障。韩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雄”,早已“雄”不起来了。韩非的文章告诉我们,在长达三十多年的时间里,韩国在秦国面前,根本就不能保持独立国家的自主性,其地位仅仅相当于秦国的一郡一县。韩王受辱不说,大臣们也苦不堪言。对于这样的国内外形势,韩非深感忧虑。宗族公子的责任感,驱使他反复向两任韩王上书劝谏,希望韩王运用法术,实现富国强兵。遗憾的是,他的建议并未得到采纳。
二是相对有为的韩王安。这个于公元前278年接替桓惠王即位的韩国君主,比较赏识韩非。公元前237年,当秦国又一次威胁到韩国的时候,韩王安与韩非在一起研究过削弱秦国的策略。在韩王安即位的第五年,秦军猛攻韩国,在危险的关头,韩王安派韩非出使秦国,这是韩非命运的一个转折点,他由故国迁至敌国,并最终死在那里。又过了四年,韩王安也被秦王俘虏,成了亡国之君,韩国也降格成为了秦国的颖川郡。
三是堂谿公。这是一位韩国的老先生,身世已不可考。我们只知道,他曾规劝韩非要注意明哲保身,不要出风头去搞什么法术,因为那是很危险的:“你不是说过,楚国不用吴起,致使国力衰败;而秦国依靠商鞅,却实现了国富兵强的目标。然而,吴起被肢解,商鞅被车裂,都没有什么好结果,你又何必步他们的后尘呢?”[4]但是,韩非表示,建章立制,有利于国家与公众,因此愿意一往无前,颇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趋避之”的豪迈胸襟。
四是秦王嬴政。当他还没有见到韩非的时候,他是韩非的仰慕者,是韩非的粉丝。当他把韩非留在秦国之后,事实上又把韩非拖入了秦国的宫廷政争之中。韩非身陷其中,终于不能自拔,最后死在秦王嬴政的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