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 谈器材
相信很多人都有选择器材忧虑症,我也有。我经常在几款产品间纠结到底该如何选择。这种情况在我起初是一名摄影爱好者时尤为严重,而且攀比嫉妒的心理让我和许多摄影师交流的时候,也更多地关注在他的器材上。我也像一些摄影贴吧里的网友那样到处问:“您是用什么机器拍的?”“您用的是什么镜头?”……然后暗自感叹:哎,好机器就是好。
虽然好的机身和好的镜头配合确实会有更好的成像效果,特别是感光元件越大,像素越高,画质效果越好。不过一张照片的好坏并不都是由器材来决定的,一次拍摄的器材适合程度也不是越贵才越好。我觉得想法排第一位,技术其次,器材适用才是硬道理。
如今随着我做摄影师年头的增长,我已经越来越不关注器材好坏,侧重点更多放在什么样的器材可以更好地满足我当下的拍摄要求。比如我要拍摄酒店环境、厨师与菜,我就会备一支广角变焦24-70mm或者24-105mm的镜头,当我拍摄菜品时,更多的时候是用微距定焦和广角变焦,一来二去我常备的镜头也就剩一支微距、一支24-70mm和一支70-200mm了,焦段全面对于商业摄影师很重要。有极特殊情况需要定焦大光圈的时候,我就会去租赁一支用几天。现在我的相机包里,就躺着一台索尼α7RIII,一台备机α7MII,一支微距90mm,一支24-105mm。这里面有我常用的几个焦段,并且把人像、产品和环境都照顾到了。例如,50mm焦段没有大广角那么大的畸变,适合拍摄一些人像,特别是有时我需要带上一些环境背景拍摄大厨时,作为人文焦段之一,50mm焦段非常不错。而在一些平铺产品和置景产品的拍摄上,因为有闪光灯的缘故,商业产品照又不要求那么大的光圈和虚化,所以我通常都用24-105mm焦段里的70mm和105mm。至于微距,就是在拍摄一些单品照时,为了照顾更多细节时经常使用的镜头。精简你的镜头组合,不要迷信相机越大越专业。美国摄影师蔡司·贾维斯曾说过:“最好的相机就是你可以随身携带的那台。”
记住,所有器材都是服务于摄影师和拍摄方案的,追求高科技电子器材既没有尽头,也不可能一劳永逸。我根据客户的需求选择相机,有的时候还会去租高像素的中画幅相机,但大部分时候我自己的设备就足够了。
对于棚拍多一些的摄影师来说,焦段全反而对于影棚的灯光会有更高标准要求。我们的影棚用的是保富图的灯,我经常用到各种类型的柔光灯罩,主要以柔光箱、八角罩为主;硬光时还会用到标罩;有时也会用到“猪嘴”束光筒来为品牌LOGO的局部打光;在拍摄人像时常用到雷达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他配件,像是稳定灯架座用的沙袋。如果你要组建一个自己的小影棚时,可以参考成熟的影棚标准做个列表:魔术腿、挂钩、大力夹、大力胶等,去准备齐全。我自己也会找木工做大大小小的方墩和桌子,用以铺放要拍摄的食材或做背景板。
影棚里我最常用的就是这个保富图八角柔光箱150cm直径的大八角Profoto RFi Octa Softbox 5'(参见图),在铺顶光和打一个大背景光的时候,灯光会非常柔和均匀。另外,把外面的白色柔光布卸掉后,拍摄硬光效果也非常漂亮。
参见图,网球做的灯架防滑垫,很实用。因为我们影棚里是白色无影墙,每次灯架和一些设备放上去都会压出划痕,所以小伙伴们做了这样的灯架垫。买回来正常的网球,然后锯开垫在支架脚上。这样在使用时,对地板和白色自流平都会起到保护作用,特别是当你外拍去餐厅或去客户的地方,双方面的保护既贴心又专业。
图是我外拍时常带的闪光灯。神牛牌的电池外拍灯,很实用,在全输出情况下可以拍摄四百多张照片,而且我很喜欢它的机顶触发器,可以边拍边调节灯光的实时指数。试拍或在光线总会变化的环境下使用会很方便,不用一遍遍地跑到灯位,或者把灯架降下来调节。图片右上角是原装触发器,下面那个圆形圈是连接灯和架子用的,在圆圈灯头转换处可以安装很多柔光箱配件。
上面讲的是大功率输出的闪光灯,有时候去餐厅试餐时我还会带上更便携的LED补光灯,搭配上一个卡纸的反光板使用。如图所示,橘子的叶子部分就会有很好的补光显现出来。在餐桌位拍摄再好不过,操作方便,且不会干扰别人。现在市场上也有很多这种类型的小灯,甚至一些品牌的阅读灯也可以用。如果想要成品片更精细点,就买亮度可调节和冷暖色可转换的补光灯。
另外,还有笔记本电脑,外拍时做联机使用,可以让客户和自己很清楚地看到拍摄的效果,确认以及修改起来更方便。以上就是我现在全部的数码摄影器材。
在此补充一句,书中大部分图片都是用佳能相机拍摄的,镜头大部分是24-70mm、70-200mm和100mm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