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3 反过来想想
工具并不是唯一的,而规律是唯一的。三重滤网与海龟交易法则,都在追求趋势,并且承认震荡与趋势交替行进,这是规律,是唯一的,也是不可改变的。那么能改变的是什么?三重滤网力求寻找上涨趋势中的回调低点和反弹高点,在停顿点建仓;海龟交易法则力求寻找正在行进中的趋势,“上车就能走”。
不能改变的达成共识,不能改变的尽量多变、灵活。老子说:“为学日益,为道日损。”就是让人们在认识规律中做减法,在方法上做加法。
还有很多成型的交易系统,如Range Break系统、双均线系统等,它们都在寻找恰当的必要条件。而每种方法又都仅适用于某一个市场阶段,没有一种交易系统可以全场通吃。
有些系统适用于跟踪趋势,那么在震荡与趋势反转时就会失效。有些系统适用于寻找短期拐点,那么它很可能会错过一大波趋势。这全看构架系统的必要条件的特点、特性,只能针对市场走势的某一方面。就像有人说某种药物什么病都能治,那它一定是假药。
那么架构的系统不适应市场走势时,怎么办?有两种情况:一种不会给出交易信号,那就一直等适合系统的交易信号出现;另一种是给出伪信号,导致亏损,因此在制定交易策略的基础上,还应当加入资金管理,在错误的时候,可以截断亏损。
剩下的问题只有两个,如何寻找必要条件,以及如何将找到的必要条件逻辑自洽地安插好。大家可以借用查理·芒格(Charlie Thomas Munger)的理念,反过来想。
以上涨趋势为例,怎样判断价格处于上涨趋势?反过来想,如果价格一直下跌,它是处于上涨趋势中吗?当然不是。但有人会说,上涨趋势中的回调属于上涨趋势,但它的走势是下跌的。那么,如果在某一阶段内,价格下跌的幅度、速度超过了上涨的幅度、速度,它还会处于上涨趋势中吗?当然不会。针对任何一波涨势的调整,都不能超过这一波的涨幅。如图2-7所示,下跌已经超越了前期涨势的起点,那么此处的下跌就不再是调整,而是某个级别的下跌趋势开始了。
图2-7
基于类似“反过来想”的提问,如果发现漏洞,再加以补足,则会找到人们想要的必要条件。并且人们反过来想得越多,找到的必要条件就越多。这样人们就解决了第一个问题,如何找到必要条件。
第二个问题,怎样才能把找到的必要条件,逻辑自洽地组合在一起呢?大家可以用三重滤网法来解决这个问题。
在三重滤网中,第一重滤网是判定方向,那么人们为判定方向找出的必要条件,就必须具有趋势性,所以人们只能在具备趋势性的必要条件里筛选。如果人们选择了有震荡性的摆动指标,逻辑就不自洽了。
第二重滤网是在上涨趋势中找回调低点,那么人们为回调找出的必要条件,就必须具有摆动性,这时候如果人们选择了趋势性指标,逻辑就不自洽了。
因此,人们要先有一套相对正确的理念。如三重滤网的理念,在上涨趋势的回调处建立多单,在下跌趋势的反弹处建立空单。或者像海龟交易法则一样,在上涨或下跌趋势的行进中建仓。
那么这里就出现了衍生问题,不论是三重滤网法还是海龟交易法则,都是以跟踪趋势、顺应趋势为前提的。为什么跟踪趋势是正确的理念,而反趋势就不是正确的理念呢?
基本上反趋势理论,都以乖离与超过了平衡为理论基础,这两者其实是一回事,乖离主要是针对移动平均线而言的,当价格上涨或下跌速度过快,离移动平均线的位置越来越远,反趋势理论者认为,它要回归到均线附近,或者是发生反转。同样因为上涨或下跌速度过快,它超越了之前价格运行的速率,反趋势理论者也会认为,它可能要发生反转。
可问题在于,乖离在什么范围内算是有效乖离?超过了多大的平衡算是有效超越?这些都没有统计数据作为支撑,大都只能凭个人感觉,可以说,理论并不牢固。
以一个人行走为例,若他朝一个方向以每秒1米的速度行走一段时间后,又以每秒2.5米的速度行走了一段时间,人们有什么理由来判断他一定会慢下来,或者调头往回走呢?他可不可以再以每秒3米的速度继续向前走呢?当他真的以每秒3米的速度继续向前走后,人们又有什么理由来判断它一定会慢下来,或者调头往回走呢?
人们不可能在大街上看到一个人越走越快之后,就断言他一定会慢下来(虽然从长远来看,他必然会慢下来),或者调转方向。越走越快的因,推导不出来一定会慢下来或调头的果,因果关系不正确,就会导致逻辑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