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研究的时空范围、理论方法以及相关问题说明
(一)本书研究的时空范围
本书所考察的时间范围为夏到西周时期,即公元前20世纪到公元前8世纪后半段。
空间范围为中原系统的青铜文化所分布的区域,不仅包括分布于狭义中原的夏、商、西周文化,还包括广义中原范围内的其他文化,这些文化受夏商西周文化强烈影响,而且其青铜器属于中原系统,可以将其与夏商西周文划归为同一文化系统,本书将其称为中原文化。中原文化在不同时代其范围有所不同。夏代的中原文化包括二里头文化、东下冯文化、下七垣文化等,涵盖了现在的河南大部、山西南部、河北中南部。商代的中原文化包括早商文化、晚商文化,地域包括陕西的关中地区、山西晋中和晋南、河南、山东中西部、河北中南部、湖北北部等地。西周的中原文化只有周文化,涵盖了陕西的关中、山西南部、河南、山东中西部、河北南部、北京西南部等地。本书以上述地域内的中原文化遗存中的北方系青铜器为研究对象。在这个意义上讲,本书中的“中原”即是中原文化的分布范围。
(二)研究的理论和方法
任何一种研究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方法才能达到学术目的。本研究所使用的方法主要有三种:层位学、类型学、文化因素分析等。
层位学和类型学是考古学研究的基本理论。对它们的定义以及作用已有大量讨论,本书不再赘述。在本书中,我们以层位学确定遗物的相对年代,以类型学为那些数量较多的北方系青铜器划分型式并确定演变序列,判定年代早晚和谱系关系。
文化因素分析法是考古学研究的重要方法。近20年的实践证明,文化因素分析法已成为分析文化成分、起源及关系演变的重要途径。本研究的基础工作就是从中原文化中辨析出北方系青铜器。
(三)本书的论证体系说明
本书共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为序论,介绍本研究的主题、研究的历史和现状、存在的问题、本研究的目的等。
本书的第二部分为第一章到第八章,分别对八大类器物进行研究,分别为连柄刀、竖銎器、横銎器、短剑、铜镜、车马器、容器、装饰品,每大类器物独立为一章。对具体器物的研究可分为四个步骤,第一步是介绍该类器物的发现和年代,对目前所发现的该类器物按照类型学的分类方法加以分型定式,并叙述其形制、特征及所处年代。第二步分析该类器物在中原的分布。第三步探讨该类器物与北方文化的关系,讨论同类器物在北方地带的发现及分布,并结合中原与北方文化的关系探索其可能的来源。第四步是就该类器物对中原文化的影响作出总结。
第三部分是全书的结语,为对第一到八章的总结,探讨了各类北方系青铜器对中原文化的影响,包括这种影响的阶段性、发生的途径、影响的人群等。
(四)对相关概念的说明
1. 北方地带
本书所指的北方地带即为北方长城地带,沿用了林沄先生在《夏至战国中国北方长城地带游牧文化带的形成过程》一文中的定义。虽然在不同时代,北方地带的范围有所伸缩,但变化不大。需要说明的是,甘肃、宁夏、青海东北部在地理概念上属于西北地区,这里的陶器自有特色,但铜器则与北方相同,多数学者将这里划入广义的北方地带的西区,本书从之。中原文化中源出于这里的文化因素也称为北方系青铜器。
2. 北方文化
本书所称的北方文化为北方地区青铜时代文化的简称,包括了这一地区夏到西周时期的所有的考古学文化。具体在使用时,通常作为一个与中原文化相对比的泛称,是较具体的考古学文化高一个层次的概念,约相当于文化群或者文化体系。
3. 北方系青铜器
本书基本沿用林沄先生在《商文化青铜器与北方地区青铜器关系之再研究》一文中的定义。
本书所用资料的截止时间为2013年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