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辽宋金元史论丛(第五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第二四七《劉元亨墓誌》(七四四),誌文如下:


唐故彭城郡劉公墓誌銘並序

天寶三載八月十一日,我彭城劉公寢疾終於東京綏福里之私第,春秋五十八。嗚呼!仁焉而死,智焉而死。以道率性,可久矣,胡不眉壽;以德修身,可全矣,胡不大年。適來時也,適去順也。嗣子恕己,日號泣於旻天,亦無及已。圖惟先遠,俯就送終。躐行用殷人之儀,薦車從杜氏之葬。以其載十一月十三日,合祔於洛陽縣平陰鄉積潤北原,行古也。婦人東嚮,男子西嚮。懸棺則其哀有餘,反壤則其高可隱。實綏澤矣,固扃鐍矣。奉承遺命,咫尺先塋。則知孝子之卜宅也以禮。公諱元亨,字元亨。長於聖代,樂乎財成。弱冠,授右衛勳衛。後丁父憂,不之繼也。知榮通不可跂而及,知廢滯不可推而遠。以夫當室禮大,立名道難,遂息仲尼之求,達子臧之節。仁足以成人之美,義足以字人之孤,謙足以去人之爭,信足以與人之友。施於有政,是亦爲政。故鄉黨譽之,宗族敬之。何必八士居周,二老在楚者也。嘗燕居,謂其子曰:“昔聞保姓受氏,子之大者;立身揚名,士之大者。吾雖分禦龍之宗,接斷蛇之後。三姓爲庶,百代無聞。不能秉筆彤庭,策功紫塞,日所恥也。然汝學者,可不務乎?且隨滑州白馬、并州太原二縣令,吾之曾祖也。唐冀、汴二州司馬,吾之祖也。大陰監,將作丞,造明堂功,身亡,詔贈朝散大夫,吾之父也。賴先人前功,銀章赤紱,垂蔭以及汝也。汝勉旃!無墜舊德。”是知士丏言弈世之榮,伯魚授趨庭之訓,又何加矣。先夫人雁門田氏,早殞。偕老之義,雖則先凋;同穴之期,終當後會。則魯之合,衛之離也,宜哉!顧惟蔽蒙,敢書明德於貞石。銘曰:

愬北風兮,宅兆邙山。銘旌翩翩,黄泉閉關。籲嗟劉公居其間,幽魂一合兮不復還。《大唐西市博物館藏墓誌》中,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542—543頁。墓誌高44、寬44、厚11.5釐米。銘文25行,行25字,2007年入藏大唐西市博物館。


劉元亨,史籍無名,從墓誌對他父祖的追記中得知,其曾祖父仕隋,任滑州白馬縣、并州太原縣兩縣縣令。祖父拜官冀州司馬、汴州司馬。至其父則爲大陰監、將作丞,依據墓誌中所記載的劉元亨之父因爲“造明堂功,身亡,詔贈朝散大夫”獲知,其父任太陰監是在武則天時期。

隋唐時期,幾代君臣圍繞著明堂的設計樣式等展開過多次討論。隋代有將作大匠宇文愷依《月令》繪製明堂圖樣,獻於隋文帝、煬帝。因諸儒對明堂規制爭論不定,意見無法統一,以及隋煬帝致力於遷都等事致使明堂修建無果。唐朝建立後,君臣之間又經幾番討論。貞觀初年,有禮部尚書盧寬、國子助教劉伯莊、侍中魏徵等人議論,意見不一。十七年(643)五月,秘書監顔師古上奏太宗,其中回溯歷代明堂之制,自黄帝以降,歷代名號不同,規制各異:“黄帝曰合宫,有虞氏曰總章,殷曰陽館,周曰明堂”,他規勸太宗“若恣儒者互説一端,久無斷決,徒稽盛禮”《舊唐書》卷二二《禮儀志二》,中華書局,1975年,852—853頁。。但是建造明堂最終没有提上議程。高宗永徽二年(651)、乾封二年(667)幾次頒詔所司與禮官依照古代明堂形制建造,也曾改元總章,把長安的萬年縣分出轄區設明堂縣,然而最終明堂建設也未付諸實施。直至武則天時期,與北門學士議其規制,並力排衆議,於垂拱三年(687)交由薛懷義主持,毁掉東都乾元殿,就地修建明堂。次年正月五日,明堂竣工。墓誌説的劉元亨之父即在太陰監、將作監丞任上負責爲明堂建造採伐所需材木,因對工程有功而得以在身後獲得贈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