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P.3730v與S.6405v所存恒安書狀新校補注
法藏敦煌文書P.3730正面所抄爲沙州諸寺僧尼上都僧統的十件文狀,數十年來已有衆多學者對這些文狀進行過不同角度與程度的研究,證實它們撰作於張氏歸義軍前期。但該件文書背面抄存的數十行文字卻因極難辨認等原因而一直無人探究,《敦煌遺書總目索引》和《敦煌遺書總目索引新編》的相關著録僅分别爲“背爲書信格式”、“書信底稿”,《法藏敦煌西域文獻》則直接擬名爲書儀。至2005年,本所同事吴麗娱先生與筆者開始關注這些書狀,先後發表《P.3730v張氏歸義軍時期書狀考釋》(以下簡稱《前文一》)、《張議潮束身歸闕後與沙州人士的往來及其對敦煌政局的影響》(以下簡稱《前文二》)兩文,對這些書狀進行了過録並據當時所知探討了相關問題。近日筆者在校改我們的相關合著《歸義軍政權與中央關係研究》清樣的過程中,仔細核對原卷彩色圖版,發現我們當初據黑白圖版作的録文有十餘處錯誤,有些錯誤甚至還導致我們對文書史料訊息的誤讀。由於發現問題時已是該書稿的第三次校對,只能進行極其簡單的修正而無法對相關問題展開論述,故筆者特撰此文,以重新校録這兩件文書,並補充以《前文一》與《前文二》都没有作的注釋,進而探討相關問題。至於兩文已討論且目前並無異議的問題,則直接引用前文結論,不再重複論述。
(一) P.3730v書狀集重校與詳注
P.3730v抄存的書狀等文字共計47行(其中第42—44行間雜抄有《題戍樓山》詩一首),每行字數不等,少者僅數字,多者20餘字,字跡比較潦草,其中一些字已被墨漬浸染漫漶,某些字上還有删劃塗抹的痕跡,頗難辨識。但書寫者十分重視以平闕等形式表示尊敬,而這與我們正確識讀狀文很有關係,故下面試依原卷行款校録,校記中分别説明目前筆者所作第1—8、42—47行録文與《前文一》,及筆者所作第9—41行録文與《前文二》所收録文之間的差異及其理據,並酌情注釋部分重要詞語。
1. 生年未曾拜伏,早以(已)久嚮風馨。
2. 仲春漸暄,伏惟 使君
3. 厶官尊體動止萬福。即日厶乙思侍外蒙恩,
4. 不審近日尊用何似?伏蒙仁眷遠惠香(?)□
5. 地榆,但增戴荷。續後專人即有酬
6. 謝,伏惟照察。限以磧鹵,伏謁未由,但增瞻戀之至(?)。
7. 謹附狀不宣,謹狀。厶月日狀(?)上
8. 使君閣下
謹空
9. 違離已久,思慕無寧。霜冷,伏惟
10. 阿郎尊體起居萬福。即日厶乙等蒙恩,不審近日乍到京
11. 畿,寢膳何似?伏願倍加 保重,下情所望。使至,
12. 伏聽(?)阿郎榮拜統軍,不任 慶慰。州中使宅 娘子
13. 及悉總平善,伏惟不賜遠憂。諸釋(?)注1委細,具在
注1此字頗難辨識,《前文二》録爲“務(?)”。
14. 厶人,此不繁録。限以阻磧,未由拜 侍,但增
15. 攀戀涕流之至。謹附狀,起居不備。厶乙等再拜
16. 阿郎几前
謹空
17. 伏惟 阿郎尊體動止萬福。
18. 即日厶乙蒙恩,不審近日 尊用注2何似?伏願善加保重,
注2用:原本似寫爲“福”,後以重墨改寫,據字形並參以第4行“尊用何似”試如此校録。《前文二》誤録爲“褥(?)”。
19. 遠情所望。城隍軍府並甚安,門(?)宅 百尺上長幼諸親
20. 並蒙平善,伏惟不賜遠憂,伏願善加。 阿〔郎〕尊前注3拜
注3阿〔郎〕尊前:“阿”字之前有三字距的空白,係爲表示尊敬對方而特意留白;“郎”字據文意並參酌以第24行“阿郎尊前”擬補;“前”字原卷補寫於行右。《前文二》將此四字誤録爲“□□專(?)”並錯誤斷句。尊前:即尊長之前,古人書信中常用的敬詞。杜友晉《新定書儀鏡》謂:“凡父之黨稱尊,兄弟之黨稱長。”恒安比張議潮年幼,又極其崇敬後者,故用“尊”。
21. 侍無由,惟增攀望。
22. 不意凶禍,厶人雖今日千方無徵,去厶日
23. 奄從傾逝,痛當奈何,苦痛奈何。 □即此厶乙悲戀外蒙恩
24. 平善,不審近日 體氣何似?阿郎尊前(?)又軍務繁併,
25. 伏計疲頓,善加保重,即是懇誠云云。 限以所守,未由
26. 拜覲,空增瞻戀之至。謹〔狀〕。
27. 德用何似?伏計不乖 調履,更加 保重,下情所望。人使
28. 不恡示及,幸甚幸甚。限以所守,未由拜謁,空積仰戀之至。
29. 執别漸久,仰念尤深。伏惟郎君所履珍勝。此厶乙
30. 不審近來德用何如?〔善〕加 保護,勤習士業,輒莫一□,厶乙懇
31. 望也。人使云云,不絶音耗,幸甚幸甚。限以〔所守〕,未由展覲,但多馳系(繫)。
32. 謹馳狀
33. 記室
34. 使至,奉 芳詞注4,兼奉
注4芳詞:優美的文詞。《前文二》誤録爲“若面(?)”,亦未注意到“芳”字前面爲表尊敬而留的空白。
35. 司空委曲疋帛,捧授(受)驚懼,啓處不遑云云。 即日□□
36. 蒙恩,不審乍到覲侍,計多慶會。厶乙旦夕不離百尺
37. 習業,伏惟 明(?)鑑注5。限以迢遰,次(?)敍未期,魚雁云云,
注5明(?)鑑:《前文二》誤録爲“煩(?)惱(?)”。
38. 莫恡札示,幸甚幸甚。跪授(受)驚惕,無任戰懼。且厶乙生自邊土,
39. 智乏老誠(成),才業荒殘,斈無所取。伏以 郎君儁生仁瑞,天
40. 與孤貞,槐市芳文,非因師教。伏蒙 厶官猥録蠢注6,遠
注6:即,又名青蚨,傳説中的蟲名。
41. 寄縑緗。願〔持〕德掃之功,叵答丘山之福。限以 遥阻,
42. 不獲隨狀陳 謝,謹修狀呈(?)。題戍樓山:
43. 黄嵒巉嵓行路難,一心遥怕鬼門關。臨津古塞此(辭)人跡,不堪
44. 惆悵戍樓山。
45. 打(?)注7次有(?)狀,計達
注7此字極難辨識,《前文一》録爲“押(?)”。“打”字有相處、交結之意,敦煌文書中常用其表示招待,故筆者試作如此校録。另外,此後三行文字是否確實出自恒安之手,筆者尚有疑慮。
46. 尊聽,厶乙銜命,行李二十三日已離甘州,斬(漸)近仁封,拜
47. 覲悲(非)遥,顔增喜抃。謹再具狀起居候問。
(二) S.6405v相關書狀重校與詳注
S.6405,正面首書《與某和尚狀》,僅2行,字草,後接抄《四分戒本疏》卷第一。背面僅抄存謝物狀一通,以往學界多定名爲《僧恒安謝司空寄縑緗狀》。該狀字跡工整美觀,唯第5、第6行上半行殘佚。以往曾有多位學者作過本狀録文,但皆因未能發現其與P.3730v保存的第34—42行書狀的關係等原因,各録文均有可補充修正之處。我們以前之所以撰寫《前文二》,正是因爲發現了兩卷之間的關係,但由於當時對P.3730v的誤識較多,對S.6405v的校録也存在三四處錯誤。因本件與下文的論述關係較大,故以下亦依原卷行款重行校録,並據P.3730v第34—42行書狀酌補本件第5、第6行上半行殘佚文字。
1. 僧恒安
2. 右恒安,二月廿日敦煌縣令宋智岳使迴,伏奉
3. 委曲兼疋段等,跪授(受)驚惕,無任戰懼。且恒安
4. 生自邊土,智乏老誠(成),才業荒殘,學無所
5. 〔取。伏以郎君儁生〕仁瑞,天與孤貞,槐
6. 〔市芳文,非因師教〕。伏蒙
7. 司空猥録蠢,遠寄縑緗,願持掃灑之功,
8. 叵答 丘山之福。限以夐阻注8,不獲
注8夐阻:遠隔。《梁書·張充傳》:“關山夐阻,書罷莫因,儻遇樵者,妄塵執事。”唐先生録爲“夔阻”,鄭先生録爲“變阻”。《前文二》誤録爲“道(?)阻”,並疑或可録作“馗阻”,均誤。P.3730v作“遥阻”。
9. 隨狀陳
10. 謝。謹録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