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五史简明读本(全15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传记第十七 郑庄公

郑庄公(前757—701) 名寤生,郑国第三位国君。

周宣王二十二年(前806),宣王分封其庶弟友于郑(今陕西华县),是为郑桓公。郑桓公治郑三十多年,深受百姓爱戴。周幽王八年(前774),郑桓公被任命为王朝的司徒,他努力于和集民众,受到镐京和河洛一带民众的欢迎。他看到幽王宠幸褒姒,朝政混乱,有的诸侯反叛,知道西周的统治不会长久,于是问太史伯有何办法躲避这场灾祸。太史伯建议他将财货和民人都迁寄到东方的两个小国——东虢(今河南荥阳东北)和郐(今河南新郑西),以便将来到那里立足。郑桓公与东虢、郐二君商量,二君爽快地割了十邑之地给郑桓公。幽王十一年(前771),郑桓公与幽王一起被杀,郑桓公的儿子掘突立为国君,是为郑武公。郑武公护送平王东迁,接着灭了东虢和郐,在二国之地建国,都新郑(今河南新郑)。郑武公十年(前761),娶申侯的女儿武姜为夫人。武姜为郑武公生了两个孩子,大儿子胎位不正,脚先生出,把武姜痛得死去活来,所以不喜欢这个孩子。当时将逆生称做牾生,于是给孩子按同音取名寤生。武公在位二十七年逝世,临终前,夫人希望立二儿子段为太子,武公不答应。武公死后,其长子寤生继位,为郑庄公。

郑庄公元年(前743),武姜要求将段分封于制邑(今河南荥阳西),庄公说:“制是个地势险要的地方,虢叔就死在那里。别的城邑随便你挑。”武姜于是选了京邑(今河南荥阳东南),庄公将段分封于京,称其为“太叔”。大夫祭仲劝阻道:“京邑的城池比国都新郑还大,你会受不了的。”庄公无可奈何地说:“武姜硬要,我有什么办法!”祭仲说:“姜氏是个贪得无厌的女人,你应该早作准备,别让他发展起来,否则难以处置。”庄公胸有成竹地说:“多行不义必自毙,你就等着看吧!”不久,太叔段命令西鄙和北鄙听命于自己。子封对庄公说:“国家不能容忍有两个人发号施令,你准备怎么办?如果听任他,我们就给他当臣子吧。如果不允许他,就把他除掉,别让民众产生其他想法。”庄公说:“用不着,让他自取其祸。”其后,太叔段将二鄙收为己有,一直将势力扩大到廪延(今河南延津北)。子封说:“可以下手了,君主势力雄厚,能得民心。”庄公回答:“没有正义就不能团结人,势力雄厚反而会分崩离析。”

太叔段在京邑修缮城郭,积聚粮草,打造兵器,充实军队,与他的母亲约定于庄公二十二年(前722)里应外合,偷袭新郑。庄公得到偷袭的准确日期,说:“是时候了!”下令子封率兵车二百乘,总共二千甲士、二千徒兵,前往讨伐。京邑民众反叛太叔段,与郑兵里应外合。太叔段逃到鄢邑,郑兵攻破鄢邑。五月二十三日,太叔段逃亡到共国(今河南辉县)。庄公把武姜安置于城颍(今河南临颍西北),发誓说:“不到黄泉,不再相见。”一年以后又后悔了,根据颍考叔的建议,庄公挖了一条深及黄泉的地道,在地道里与母亲武姜见面,母子如初。

太叔段的儿子公孙滑逃到卫国,请求卫公出兵为他报仇,夺取了廪延。郑庄公动用了周王的军队,在西虢军队的配合下,讨伐卫国的南鄙,并在翼(今山东费县西南)与虢、邾、鲁人会盟,不久又与齐在石门会盟,郑在诸侯中的影响开始发展。

郑庄公和西虢公都是王朝的卿士。郑庄公埋怨周平王不信任自己,平王说:“不是那么回事!”为了表示双方的诚意,王朝派王子狐到郑国为人质,郑国派公子忽到王室为人质,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周郑交质”。贵为天子的周王竟然与一个诸侯交换人质,表明周王室的地位已经下降。庄公二十四年(前720),周平王逝世,其孙林继位,为周桓王。桓王根据平王的遗愿,将朝政交给西虢公,郑庄公更为不满,于是派祭足带了军队去抢割周王畿内温国的麦子。秋天,又派军队抢割成周的禾稼。周、郑的关系开始恶化。这一年,宋缪公逝世,其侄与夷立,为殇公,缪公的儿子公子冯逃到郑国。

卫君州吁是太叔段的朋友,为了替其报仇,于庄公二十五年(前719),联合宋殇公,纠结了陈、蔡的军队,以索要公子冯和为周王报仇的名义,两次前往伐郑。第一次包围新郑的东门五天,第二次小败郑的徒兵,割了郑的禾稼。次年,郑庄公为了报复卫国,出兵攻至卫都郊外。卫君联合南燕的军队,反攻郑国。郑大夫祭足、原繁、泄驾以三军正面迎敌,另派曼伯与子元率兵绕道至敌军之后,将卫军打败。其后,宋、郑又两次互攻。

郑庄公不愿屡受诸侯攻击,决定以外交手段尽力争取更多的盟国。二十七年(前717),他派人到曾派兵协同卫国攻郑的鲁国,捐弃前嫌,两国和好。不久,又主动放弃周宣王赐给郑的祭祀泰山的特权,改祀周公,将助祭泰山的汤沐邑方,与鲁国交换许邑(今河南许昌南)的田地。冬季,郑庄公亲自到宗周,朝见周桓王。周桓王还记着郑抢割禾稼的事,对庄公很不客气。次年,郑又与陈结盟,郑公子忽还娶了陈女为妻。在齐国的斡旋下,连一向与郑兵戎相向的宋和卫也与郑结盟。

宋殇公不按例向周王朝贡,郑庄公作为王室左卿士,打着桓王之命的旗号,联合齐、鲁之师,于庄公三十一年(前713)在菅(今山东单县北)打败宋军,夺得郜、防,并将二地都给了鲁,赢得了很高声誉。随即又包围戴国(今河南民权东),俘获了入侵该国的宋、蔡、卫军队,夺取该地。又攻入宋国,攻入郕国。次年,郑庄公与鲁、齐二君率军攻破许国,许庄公逃奔卫国。郑庄公让许大夫百里奉许叔居于许城东部,为许桓公,此举又被时人称为知礼。后来,郑庄公又打败了进袭郑国的息(今河南息县)侯的军队,并讨伐宋国,大败宋师。庄公三十四年(前710),宋国大夫华父督杀死宋殇公,在郑庄公的支持下,将公子冯从郑国召回,立为国君,是为宋庄公,从此执行亲郑的政策。不久,蔡侯也与郑庄公会盟于邓。

周桓王不甘心受郑庄公的摆布,于庄公三十七年(前707)夏夺去了郑庄公左卿士的职权,郑庄公也不再朝贡周王。秋,周桓王纠集蔡、卫、陈、西虢的军队,讨伐郑国。桓王亲率中军,虢公林父率右军,蔡、卫的军队受其指挥,周公黑肩率左军,陈人的军队受其指挥。郑公子突建议,设左方阵,以对付蔡、卫之师,设右方阵,以对付陈人之师,说:“陈国国内正乱,军队没有斗志,如果先向其发起攻击,陈军一定会奔逃。桓王既要与我大军作战,又要照料奔逃的陈军,一定会阵容混乱。而蔡、卫无法支撑,也将逃奔。最后我军集中攻击桓王的军队,一定能获得胜利。”郑庄公依计而行,以公子忽为右方阵主将,蔡仲为左方阵主将,原繁、高渠弥带领中军拱卫庄公。郑军摆开了名为鱼丽的阵势,前有偏,后有伍,伍的任务是承偏之隙而弥补缺漏。战斗在葛(今河南长葛东北)打响,郑中军大旗一挥,左右二军出动,蔡、卫、陈三国的军队很快奔溃,周军混乱。郑国的军队从两边合拢来,向周师进击,周师大败。郑将祝聃一箭射中桓王的肩膀,桓王忍着伤痛指挥军队撤退。祝聃要求追击王师,庄公说:“君子不想逼人太甚,岂敢欺凌天子呢?”于是不再追击。夜间,庄公还派祭足去慰问桓王的伤势,并问候其左右随从。此后,周王再也没有出动军队与诸侯作战过。

庄公三十八年(前706),北戎侵袭齐国。郑庄公派太子忽率兵前往救援,大败戎师,俘其大良、小良二帅及三百名甲士。次年,郑又联合齐、卫的军队,讨伐亲周的盟、向二国,周桓王不敢再与郑人打仗,忍气吞声地将盟、向二国之民迁到郏(今河南洛阳北),把二国之地给了郑。

郑庄公在位四十三年逝世。


评:周王朝东迁以后,力量急骤下降,逐渐失去号令诸侯的能力。各诸侯国经过长期休养生息,势力却不断发展。郑国由于地处宗周附近,首先强盛起来。郑庄公利用担任王朝卿士的机会,打着天子的旗号,扩张领土,讨伐不驯服的诸侯,称盛一时。周平王与郑交派人质,说明周在实际上已降至一个诸侯的地位。郑人在桓王出兵讨伐时射中其肩膀,则最终挫败了周王的傲气,周王威信扫地。从此,中国的历史进入了诸侯争相称霸的时代,周王仅仅成了名义上的天下共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