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像摄影进行时丛书(套装共4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人像与透视

我们所拍摄的人物都真实地存在于一种空间中,不管他(她)所在的空间环境是复杂还是简单,他(她)都是具有空间性的。而在摄影中,要想表达空间,真实地还原人物,就一定会涉及透视知识。透视是一种广泛性的存在。正因为它在视觉上具有客观性而无法让人忽视。可以说,每拍摄一幅画面,都无可避免地要对画面的透视关系进行效果上的处理,以使得照片这种二维平面性的视效产生尽可能迷人的空间立体效果。这是照片以二维向三维幻化的必要途径。这几乎适用于各种摄影门类,当然,也包括人像摄影。事实上,当照片产生一种更加接近现实世界的空间存在性时,也往往是其产生最能打动观者的一种魅力的开始。所以,在构置画面时,尽可能地让画面产生透视视效,是构图中一项积极而有效的必要工作。我们可以将其定义为拍摄中的一种基本思维,而它也同样在人像摄影中发挥着显著作用。那么接下来,我们将尝试对透视的相关内容就人像拍摄范畴内进行归纳和分析,以帮助读者找到透视在人像摄影运用上的相关法门,展现人像摄影在画面中的空间魅力。

拍摄器材:尼康135照相机,尼克尔70-20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250秒,光圈f/4.0,感光度ISO 200

透视之于镜头

当我们用眼睛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我们的体验是:近处的景物清晰,远处的景物模糊,同大小的景物排列呈近大远小的态势,而铁轨线则是向远处汇聚于一点。这都是透视在空间中的变化形态。但是,用照相机拍摄,是需要依靠镜头来实现的,镜头成为我们取景和观察时的眼睛。那么,镜头对于透视在人像拍摄中会产生什么影响呢?这要从镜头的不同焦段说起。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视野与我们人眼最为接近。所以看上去是对于透视最自然真实的一种呈现。许多摄影师选择使用标准镜头拍摄人像,也是看中了标准镜头的这一朴素风格。但是,正因如此,也往往需要摄影师依靠独特和强大的拍摄技巧来弥补这一镜头所带来的“平凡”效果,使画面在“平凡”的视野下产生不平凡的影像魅力。也就是说,标准镜头是非常考验摄影师观察力的一款镜头。在面对所拍人物时,需要通过独特的观察和构思,巧妙地用光和构图来将人物精彩呈现。

延伸阅读

透视

透视作为平面艺术的造型手段,其理论是建立在人眼观察空间物体时所产生的透视感觉的基础之上的。从生理结构和视觉功能来看,人的眼睛在观察远近不同距离的物体时,视觉上会产生反应,表现出近大远小、近深远浅、近处清晰远处模糊等视觉规律,而且由于空气和光线的作用,远近物体在立体感、色相、饱和度和反差方面也会产生差异性的变化。

标准镜头

标准镜头的镜头光学结构属于标准型结构,其焦点距离大体与胶片(感光元件)画幅对角线相近。若按视角来区分,大致在40°~55°左右的镜头。代表性镜头为50mm标准镜头。

50mm标准镜头

拍摄器材:尼康135照相机,尼克尔5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60秒,光圈f/11,感光度ISO 200

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具有制造大景深、夸张透视效果、变形、扩大视野等能力,焦距越小,这些能力就表现得越强。其中,透视夸张能够显著增强画面的空间感,但对于拍摄对象,也有着改变其形态的内在影响。通常,我们并不希望画面中的人物形态因为广角的变形能力而产生畸变,那么,有什么办法可以尽可能地保持人物正常形态,又能够发挥广角镜头的空间营造能力呢?答案是位置(人物在画面中位置)。广角镜头的透视为球面透视,所以,如果将人物构置于画面的两侧,就极容易产生拉伸和变形,可以尝试将其尽量安排于画面的中间位置。此外,近距离拍摄的影响也很显著。与人物距离过近也会在人物身上强化镜头的这种透视变形能力,所以与人物保持适当的拍摄距离,可以改善变形效果,这在实际拍摄中可做对应的调整。当然,摄影是一种具有众多表现可能性的艺术,避免变形只是拍摄需要的一种。当我们需要富有戏剧性的人物形象和画面效果时,就可以充分发挥广角镜头的这一透视变形能力,达到夸张和冲击的视觉效果。

延伸阅读

广角镜头

广角镜头是指比标准镜头视角更大的镜头。通常,视角大于60°时可认为属于广角镜头的范围。根据视场角大小,广角镜头又可分为普通广角镜头、超广角镜头和鱼眼镜头三种。就35毫米照相机来说,视场角在60°~70°范围的镜头为普通广角镜头,多指20mm~45mm焦段的镜头;视角大于70°的镜头称超广角镜头,多指15mm~20mm焦段的镜头;视角接近180°的镜头称鱼眼镜头,多指6mm~15mm焦段的镜头。在人像摄影中,最为常用的是普通广角镜头。

24mm普通广角镜头

8-15mm超广角镜头

14mm鱼眼镜头

拍摄器材:尼康135照相机,尼克尔24-7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150秒,光圈f/8,感光度ISO 200

中长焦镜头

其实,中长焦镜头具有压缩空间的效果,焦距越长,其压缩会变得越明显。尽管如此,中长焦镜头依然借助其强大的虚化和抓拍能力赢得了人像摄影师们的青睐。中长焦镜头对画面透视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虚实变化上,这一点深刻地影响着摄影师对画面的选择。中长焦镜头本身相比标准镜头和广角镜头,可以在相同的条件下制造更小的景深,这种强烈的虚实对比,可以将人物形象鲜明地突显出来,如同一种极端化的大气透视效果,营造出强烈的空间意境。此外,中长焦镜头的另外一个优势就是将被摄人物与摄影师拉开了距离,这可以帮助人物放松自己,同时又能方便摄影师在一定的距离下观察和抓拍人物,获取自然而生动的人物影像。

延伸阅读

中长焦镜头

中长焦镜头是指焦距比标准镜头更长的镜头,即焦距超过55mm的镜头。拍摄时,物体离开照相机越远,其影像往往越小,为了获得远距离物体的较大影像,就必须使用中长焦镜头。代表性的镜头有85mm定焦人像镜头、105mm定焦镜头、70-200mm变焦镜头等。

85mm中焦人像镜头

70—200mm中长焦镜头

视角透视

视角透视是发生在镜头中的一种透视现象。镜头的视场角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空间透视效果。短焦距镜头视场角大,能拍摄较大空间范围的景物,可增强画面的空间视觉效果。同时它可夸张前景,压缩后景,使透视收缩感增强,强化前后景的空间纵深感。长焦距镜头视场角小,拍摄的景物空间范围小。它可使远景明显夸大,压缩前后景之间的透视变化,由此减弱空间纵深感。

拍摄器材:佳能135照相机,佳能EOS 70-20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125秒,光圈f/3.5,感光度ISO100,二次构图,后期裁切成方幅

线条透视之于人像

在一个摄影师的眼里,线条是解析眼前世界、截取画面时所要运用到的最基本元素,是否有好的画面构图与线条运用的精到与否至关重要。这在人像的拍摄中当然也同样适用。关于线条,我们在后面的章节中还会集中地深入解析,这里要详细地讲解线条的空间特性之一——透视,对于人像构图的影响。要想运用好线条在人像中的作用,了解和掌握线条透视,是一定要学习的重要内容。

在我们拍摄下来的画面中,线条的呈现是平面的,而在我们要拍摄的实际画面中,线条都是三维空间性的,所以你需要处理线条由空间向平面转换时的一些变化和不同,使其能够在平面中依然能展现出生动的空间特性,并能够对我们的拍摄主体人物产生积极的画面影响。在这一过程中,就需要运用到线条透视。人像画面中的线条透视可以为画面带来生动的空间三维效果,引导和构建画面的空间秩序,同时还能够为人物形象带来或逼真或夸张的各种渲染效果。

人像画面中的线条可以归结为两大部分,其一是存于人物本身上的线条特征,其二是人物所处环境中的线条特征。人物线条会随着人物的体态动作而产生多种变化,而变化多样的环境也产生出多样的线条。这虽然给我们的拍摄带来了相当难度,但同样也潜藏着丰富的画面可能性。在实际拍摄中,我们需要分析人物本身的线条,并注意环境中的线条对于人物和画面的影响,寻找到适宜的组合和表现方式。

延伸阅读

线条透视

线条透视是指利用线条表现画面空间透视规律的手法。在现实生活中,人眼观看远近景物的透视规律如下:①物体远近不同,人感觉它的大小不同,愈近愈大,愈远愈小,最远的小点会消失在地平线上;②有规律地排列所形成的线条或互相平行的线条,越远越靠拢或聚集,最后会聚为一点而消失在地平线上;③物体的轮廓线条距离视点越近越清晰,越远则越模糊。摄影师在平面上表现线条透视的规律现象,即可以表现出空间深度。同时,摄影师还可以调动各种造型手段,增强或减弱线条透视的表现。比如选用不同焦距的镜头,改变拍摄方向、高度和距离,利用前景等手法。

拍摄器材:佳能135照相机,佳能EOS 16-24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400秒,光圈f/8,感光度ISO 100

线条透视与人像空间

在环境中具有着丰富的线条,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更具空间表现力的线条形式,并将拍摄人物适宜地安排在其中。比如,背景中延伸到远处的路面,是一种呈直线或曲线形式的透视汇聚。我们要敏感于拍摄环境中的线条,并能够对它们的透视变化和渲染能力迅速地作出判断,找到能够对人物性格、表情、动作和画面氛围有积极影响的线条和透视格局。这种寻找过程要依靠我们对画面的观察和组织能力。

除了环境中的线条透视之外,人物自身以及因为其不同的体态动作而形成的内部线条也是我们重要的表现对象。比如女性身材的“s”曲线,或站或坐或躺着时的身体线条,以及手臂、双腿等的线条形式,这些存在于人物身体上的线条透视,同样对于画面的空间生动性具有着显著影响。而且还需要与环境中的线条透视进行有机的组织,使他们发挥出更和谐有力的空间营造能力。

技法提高

善用拍摄高度

拍摄高度会直接影响线条透视的效果,所以,要表达空间深度,善加运用拍摄高度是有力的手段。通常现象是:拍摄高度愈高,水平面上的线条透视强度会越弱,直至水平面与拍摄方向呈90°夹角,即俯瞰角度时,水平面上的透视会基本消失。所以,要增加线条透视效果,可以降低拍摄高度。而要弱化透视效果,可以提高拍摄高度。而对于垂直面上的透视来讲,则是随着拍摄方向与垂直面夹角的缩小而逐渐变强。这也是为什么采取仰视角度拍摄人物时,可以使人物形象看上去更为高大修长的原因所在。

延伸阅读

透视效果

在摄影画面中,指景物在纵深空间内由于远近不同所呈现出的视觉形象在形状、面积、高矮、大小、明暗、虚实上的规律递变。比如,同一物体近大远小;同一色彩近处饱和鲜明,远处清淡虚濛。这些变化体现在画面上能在二维空间的画平面上造成三维空间的视幻觉。摄影师要通过景物的配置和光线的运用将透视效果强调出来,以真实再现客观世界。透视效果是再现和强化画面空间纵深感的有效方法,也是处理画面的线条、影调、色彩和构图的艺术手段。

拍摄器材:佳能135照相机,佳能EOS 70-20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200秒,光圈f/3.5,感光度ISO 100

线条透视与人物表现

线条自身的丰富形态无疑可以为人物的表现带来多种可能,而其透视效果更可以强化这种可能的呈现效力。线条透视有单纯的直线透视、曲线透视,还有复杂的多线性透视,不同的线条透视具有不同的画面渲染效果,比如直线透视的刚直与秩序、曲线透视的柔和与变化……它们的这些特性,既可以用来与人物情态做反差和对比处理,也可以用来强化和夸张,使人物本身的表现性得到丰富和拓展。

技法提高

善用直线透视

直线透视是线条透视的重要形式之一,可以形成强烈的透视效果,并能够增加画面的形式感,为我们营造画面的空间生动性带来显著帮助。所以,在为拍摄对象选取背景时,多将注意力投注于富有直线结构和透视效果的景物身上,如那些笔直的路面、街道、栅栏,整齐的树木、建筑,以及人为描画的直线条,像斑马线、跑道等,通过为画面置入更为鲜明的直线透视而达到增加画面空间深度的目的。

延伸阅读

线条结构

线条结构是指摄影画面的线条组合形式。不同的线条具有不同的性质和视觉效应,而由线条所组合而成的线条结构,则可以表达主题,增强画面的表现力。一幅画面往往由许多有形或无形的线条所组成,但其中必有一条起着主导作用的主要线条。这一线条通过对画面中其他线条的制约、组合和联系,形成带有明显特征的线条结构形式。线条结构要与照片主题思想相适应。它能引发读者的某种情绪与感觉,以提高画面的表现力。线条结构的种类包括:横线结构、竖线结构、斜线结构、曲线结构以及正、倒三角形结构等。

拍摄器材:佳能135照相机,佳能EOS 24-7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160秒,光圈f/4.0,感光度ISO 100

技法提高

善用曲线透视

曲线具有独特的优雅感和流动性,因为它不会像直线那样直接达到终端,而是引导观者视线在画面中迂回流动,从而为画面增添一种蜿蜒、优美的情趣。曲线透视在增加空间深度的同时,会将曲线的这一视觉特性变得更为生动、真切。所以,在背景的选择中,那些富有曲线结构和透视效果的景物,可以给你的画面带来生动的空间性和有趣的画面形式。而模特身上所具有的曲线结构,不管是躯体产生的,还是服饰图案。在拍摄角度的营造下,均可以达到更为生动和鲜明的透视感和立体效果,并能够增加模特的吸引力。

延伸阅读

立体感

摄影是二维空间的艺术,通过技术技巧的运用,使事物看上去具有三维空间的某些感觉,这就叫立体感。摄影师在拍摄时,要设法突破画平面的限制,使观者在视觉上能够感受出拍摄对象的立体形状。方法有很多:比如选择适当的拍摄角度,呈现出拍摄对象的纵深线条和不同侧面;运用光线区分出被摄对象的受光面、阴影和投影,即用影调表现对象的立体形态;利用背景色调的对比和衬托,使对象具有凸出画面的视觉感受;利用景深,制造前景实、背景虚的对比效果,也有助于立体感的表达。

正面构图

正面构图是指摄影师正对着被摄对象,进行正面拍摄而形成的画面效果。在画面上,正面构图表现的是被摄对象的一个平面,多用来表现拍摄对象的全貌。它可以正面展示人物的外部轮廓,以及面部情感的微妙变化。被摄对象可以正对着观者,犹如同观者进行直接联系,从而有力地吸引观者。虽然在这幅画面中的人物脸部侧向了一边,但是仍然具有正面构图的视效。

拍摄器材:佳能135照相机,佳能EOS 35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200秒,光圈f/3.5,感光度ISO 100

大气透视之人像

大气透视是透视现象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它对于我们的拍摄有着直接的影响。我们的生活被大气所包围,它可以阻碍我们的视线,也可以清晰我们的视野。它让我们眼前的事物看上去近处清晰、远处模糊。在人像拍摄中,运用大气透视可以营造多种画面效果。当然,它也可以成为我们画面失败的因素。因此,我们需要洞悉大气透视的特点,规避其负面影响。其实,对于我们拍摄者而言,尤其是在室外拍摄中,大气透视是一种客观性的存在,我们无法从真正意义上去消除它,而只能因势利导,看我们如何去利用它,发挥出其有利于我们画面表现的效力。所以,我们既需要根据拍摄对象的特征和主题要求来有针对性地选择大气透视的形式,也要尊重大气透视的客观性,选择适合其表现的拍摄对象和时机。运用大气透视主要是运用大气透视的空间营造能力、主体突出能力、神秘性和简洁画面的能力。

延伸阅读

大气透视

空气透视也叫影调透视、阶调透视,是指由于空气中的介质对日光的反射作用而形成的照片上的景物由近及远的影调逐渐变浅和清晰度逐渐降低的现象。空气透视现象反映在照片上,有利于表现景物的纵深感。在实际拍摄中,拍摄者可以通过侧逆光或逆光,加用蓝色滤光镜或雾镜,利用云、雾、烟、尘等介质强化空气透视的效果。

拍摄器材:尼康135照相机,尼克尔24-7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125秒,光圈f/3.5,感光度ISO 200,二次构图,后期裁切成方幅

空间展现和突出主体

空间展现是大气透视所带来的基本效果,大气的浓淡变化和光线照射的影响,使远近景物看上去或模糊或清晰,一种空间视效油然而生。在拍摄人像时,我们可以根据这一现象选择不同的画面表现效果。比如可以将拍摄对象置于镜头前清晰拍摄,让背景中的景物在大气中被自然虚化,使主体人物得到突出性表现。也可以将对象置于中景甚至远景之中,有意突出大气的存在,模糊人物的细节,营造一种或安静或恢宏或祥和的环境人像效果。除此之外,光线的照射效果可以让大气透视产生更加神奇的效果。尤其是在室外拍摄人像时,散射光的影响并不是太明显,但当有直射光进入,尤其是局域性的光照,会为大气带来明暗,而这可以对人像的表现带来更富戏剧性的效果。比如将人物置于局域光之下,在大气影响下所形成的光柱,以及人物被照亮时的突出效果,都使画面变得与众不同起来。此外,选择逆光拍摄人像,光线可以使得大气更具可见性,强化大气的空间意境,并为人像带来独特的环境氛围。

延伸阅读

摄影师要有空间意识

空间意识指三维空间的客观存在经过感觉在人脑中的反映。这种反映是摄影师对于具有长度(纵深度)、宽度、高度的空间形式的一种特殊敏感。强烈的空间意识有助于摄影师通过不同焦距镜头和拍摄点的选择、光线和色彩的对比以及环境气氛的营造等多种造型手段,增强作品的空间感。

拍摄器材:尼康135照相机,尼克尔24-7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400秒,光圈f/3.5,感光度ISO 200

神秘性和简洁力

大气透视的另一显著特征,就是具有使画面感觉神秘的力量,这在拍摄人像中具有很强的渲染力。当然,这一神秘力量的发挥通常发生在大气浓度较重的情况下,远近景物若隐若现,无法让人一览无余。此时,将被摄对象置于其中,如果再加之富有神秘色彩的服饰、动作和表情,会使画面显现出浓重的神秘意味。而观者往往都具有较强的探知欲,愈是神秘性的东西,越能够引起他们的关注和兴趣,而画面就在这一意味中达到了吸引观者、表达情感的目的。要想运用大气透视的这一神秘能力,选择拍摄的时间很重要。大气浓度足够重的时刻一般发生在清晨有晨雾之时,或者是雾天。当然,如果要在晴朗无云的天气或室内拍摄富有神秘感的画面,就可以选择人造雾气。利用造雾的机器或者燃烧物的烟雾来达到表现的目的。而这一方法在人像拍摄中往往更加机动而有效。此外,大气透视还具有使画面简洁的能力。这是因为大气既可以像光圈虚化景物一样将远处的景物模糊,也可以将背景中的景物完全遮蔽。如此一来,就间接地为画面做了“减法”,使画面变得简洁,主体突出。

拍摄器材:尼康135照相机,尼克尔24-70mm镜头

拍摄数据:快门速度1/250秒,光圈f/5.6,感光度ISO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