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5章 理说不通,就来硬的
自从周国使者离开之后,高丽进贡的使者也出发了,高丽光宗王昭再次召集自己的智囊团来谋划应对之策。经过反复的推敲,王昭终于得到一个相对理想的应对之策。
从高丽国到大周东京,路途遥远,高丽使者去东京进贡要将近两个月才到,一来一回,起码四五个月,如果使者能够说服大周允许高丽拿下鸭绿江以东的“故土”,那当然就是最好的,假如不行,那双方来回扯皮也要一段时间,这大半年的时间也足以让高丽军队在北方立足,建立稳固的防线,届时周军想要来硬的也不好下手了。
况且在北方,辽国才是周国的大敌,辽军在虎视眈眈,随时发难,周国不可能不顾辽国威胁而来对付自己,只要自己足够谦恭,给周国足够大的面子,那自己就有机会拿到这梦寐以求的土地。
周国地大物博,向来以天朝上国自居,根本不可能为了一片小小的边陲穷乡僻壤而大动干戈,到时候自己再适当让步,进贡多点美女、人参、山货,谦卑一点,大家都是尊崇孔孟之道,按照以往朝廷办事的惯例,应该就可以糊弄过去了,他们哪里弄得明白高句丽和高丽的区别呢?
至于周军来攻,除了北面陆路之外,还有海路,之前大唐讨伐高句丽就是水陆并进的,因此除了在北面修筑防线之外,还要训练水师,布置在西面的要地,参照之前唐军进犯的路线,进行防御。
为了夺取北面的土地,高丽国竭尽所能,尽可能调集兵马防御,安排匠人打造战船等器械,准备应对周军的进犯。
路途遥远确是高丽国最好的帮手,秋去冬来,转眼之间,又要过年了。在过去的半年里,高丽军队已经拿下鸭绿江以东的大部分土地,剩下那些城镇都有周军在驻守,高丽军队不愿意招惹这些周军,他们能够拿下这么多土地真让人兴奋。
为了提防周军的攻击,高丽军队修筑了不少防御工事,也进行相应的部署,如果周军不来骚扰,那就最好了,开战是高丽国最不愿意见到的事,虽然高丽军队没有和周军交过手,但是,周军能够击败辽军,看来战斗力应该很强的,因为高丽军队跟辽军交过手,很难占便宜,如果让高丽军队迎战周军,估计要多准备一些部队,还要尽可能利用地利的优势才行。
在半年时间里,北方的周军都没有动静,让高丽王王昭久悬之心慢慢放松了下来,如果真是说服周国就好了。
腊月里,高丽出使的使节回到高丽王国的都城开城,听到出使的使者回来了,王昭马上就召见了他,想听听周国有什么回应。
“大王,臣奉命出使周国,进贡美女和礼物,顺便向大周皇帝解释我们收复故土的事情,按照大王的旨意,臣慢慢走,花了两个多月才到东京,大周的官员也很客气,收下了我们的贡品,不过在臣解释收复故土的事情时,却遇到问题,周国的翰林学士提出了异议,说我们混淆概念、把历史事实与猜测混为一谈,还说我们未经朝廷允许,占据了大汉的土地,要我们退回原来的土地,。。。。。。”
“胡说八道!他们胡编乱造,还振振有词,这还是熟读圣贤经典的礼仪之邦吗?”王昭勃然大怒,在他看来,跟他的想法不一样的都是夷蛮。
“大王,他们的翰林博士拿出许多史书、经典,连周朝之封箕子于朝鲜,汉世分为三郡等事也一一展示,还把我们朝建立的详情也说得清清楚楚,臣真的不知道周国朝廷中人怎么知道得这么详细,完全没有办法回应,唯有说吾王乃高句丽王的嫡裔,谁料周国的翰林博士又详细地解说了高句丽王的嫡裔与我王先辈的区别,大王,大周对我们的了解实在是太详细了,臣实在是说不过,不过臣也说了,我国为了驱逐女真夷蛮,教化万民,这是圣人的圣谕,因此我们北上也是有理有节的。”
“你辛苦了,想不到啊,周国朝廷竟然有如此博学之人,实在是匪夷所思也,那周国皇帝怎么说?”王昭有点无奈,给人识破了计谋,实在是不爽。
“周国皇帝没有说什么,他年幼,似乎是宰相王溥说了算,那王溥是史学大家,学识渊博,我们这次实在是看走眼了。”
“那周国对于我们北上的态度是什么?”王昭最想知道的就是这个,至于有理与否根本不重要,只要让他吞下那些土地就可以了。
“大王,周国宰相王溥要求我们马上退回原来的位置,另外还要我们把汉四郡的土地交还周国,否则后果自负。”使臣战战兢兢地说出王溥的要求。
“岂有此理,王溥欺人太甚,如此说来,我们高丽王国还有存在的必要吗?他要拿,就来吧,孤王奉陪到底!”王昭勃然大怒,因为把汉四郡交给周国,高丽王国就只剩下东南一隅了,还有必要存在吗?
“臣也说,这是数百年前的事情,况且大汉已经不在了,这些土地经历无数个国家,这么能说以前是谁的就要拿回去呢?”
“说得好,把成年烂芝麻的事也拿出来说,有意思吗?”王昭一听,马上就来精神了。
“大王,臣这样说,本来就是要堵住王溥要回汉四郡的话,谁知他马上就回应道:我们也拿数百年前不相干的国家来牵强附会,还说是‘故土’,照样也是毫无道理。”
“哼,这个榆木疙瘩真是讨厌,然后呢?”王昭听到王溥说的话,实在是厌烦不已,如果是自己的臣下,一定要他求生不得求死不能!
“王溥说限定我们在新年前退回占领的土地,否则后果自负。”
“又是后果自负,就是说要开战不就行了,难道我们怕?周国距此数千里,路途遥远,耗费巨大,他们就不怕我们耗死他们?不怕我们跟辽国结盟?哼!你有没有私下跟王溥或者其他大臣联系过,看看他们的底线是什么啊?”王昭已经恼羞成怒,不过他还有一点期盼,希望行贿可以打开一扇方便之门。
“大王,臣也试过了,找来许多相关衙门的大臣,也私下拜访过王溥,送出厚礼,不过他们的口径统一,没有回旋的余地。”
“嘶,这样?那大周皇帝是怎样的态度?”王昭还是不甘心。
“大王,那个大周皇帝,已经十五岁了,说是听政了,不过从来没有说过什么意见,估计暂时还轮不到他亲政。”
“看来此战难以避免了,你们回来的时候,有没有打探到军队出动等消息啊?在登州,有没有看见水师云集的样子、或者是物资大量运输的动静啊?”
“回大王话,臣一路回来,派人四处打探,似乎没有动静,不知道周国是不是在吓唬我们咧。”
“好吧,你辛苦了,先回去休息,也许过一段时间又要辛苦你了。”
“谢大王。”
使者走了,王昭与他的智囊团商议应对之策。
“大王,能战方能言和,我们马上进入备战状态吧,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如果周军从北面来,或者从辽东渡海而来,这个时间就很短,马上就到了,另外,我们要马上把西面州府的城防戒备提升,还要在二线准备一些部队,准备增援各个州府,还要储备粮食、兵器,哪怕打不过周军,我们死守,尽可能耗尽周军的粮草,然后再打反击,只要击败周军,我们打反击的时候,可以把鸭绿江东岸的周军据点也拔掉,咱们与大周以鸭绿江为界,最多事后言和的时候,我们给点钱就算了,让周国有面子,我们要实惠。”
。。。。。。
“好,就这样办,我们马上征召军队,加紧各个州府的城防准备工作,还有各地的渔船尽可能多打探,还有北面的监视工作要抓紧,提防周军突袭。”
“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