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村21号:从未暴露的国统区最大的“红色秘密基地”
永乐村,位于江苏路389弄,建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在当时,算是一个毗邻闹市的中高档小区。沿弄内小路走到底,有一栋独立的小楼(21号)。假四层的建筑,红瓦屋面,水泥粉饰的外墙,南立面还有浅蓝色的面砖装饰,前面有一个独立小院,地理位置相当僻静、隐蔽。由于还设有后门可通往它处,比较便于应急疏散。因此这里曾经作为中共中央上海局的秘密机关长达3年之久,解放上海前的许多重要会议都在此召开。因隐蔽工作出色,这一国统区最大的“红色秘密基地”从未暴露,甚至在1949年之后很长时间里,那段历史都不为人所知。
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旧址,位于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389弄21号,是一幢坐北朝南的假四层新式里弄住宅
再设中共上海局 住户都是地下党
中共中央上海局是中共中央的派出机构,20世纪曾三次设立,分别是于1933年1月—1935年7月、1947年5月—1949年5月和1954年11月—1960年11月。1947年5月6日,中共中央决定在中共中央上海分局的基础上将其升格为中共中央上海局,给予它的任务是在中共中央领导下,管辖上海和长江流域西南各省及平津一部分党的组织和工作,并在必要时指导香港分局的秘密领导机关。
上海局由刘晓、刘长胜、钱瑛、张明(即刘少文)四人组成,刘晓为书记,刘长胜为副书记。上海局下设文化工商统战委员会、外县工作委员会和策反工作委员会,书记均由张执一担任。上海局成立后,立即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迎接中国革命新高潮的指示,进一步在上海、南京、北平、天津等大城市组织发动了反内战、反饥饿、反迫害,要求美军撤出中国的爱国民主运动,形成配合人民解放军正面战场的第二条战线,以后又进一步形成反美反蒋的统一战线,加强对各民主团体的领导,组织群众开展反搬迁、反破坏、反屠杀,保护工厂、机关、学校的斗争,为里应外合,配合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上海、长江流域和西南各城市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刘晓(左)和刘长胜
1945年9月的一天,当时永乐村21号的小楼迎来一对特殊的夫妇,他们的真实身份是共产党员方行和王辛南,按照上海局副书记刘长胜的指示,他们以私人名义顶下整栋房子。当时,方行的对外身份是关勒铭金笔厂的股东,而夫人王辛南和党外人士林俊卿合开中华医药化验所,作为掩护。1947年,方行、王辛南夫妇和另一对中共地下党张执一、王曦夫妇先后入住。底楼客堂为张执一、方行两家老人和孩子的活动处及用餐室;二楼是方行、王辛南夫妇的卧室;三楼住着张执一、王曦夫妇,也是领导开会、研究工作的地方;四楼平时堆放杂物,临时可腾出来作为住房。钱瑛从南京调来上海,最初住在四楼。至此,这个秘密机关开始正式运转。
左起:方行、方行母亲、方行的妹妹方静,在永乐村21号原来的铁门前合影,时间是1949年5月。当时,方静随解放军渡江驻扎在苏州,来上海前,她去常州接了母亲送到方行这里
使用时间最长的隐蔽红色堡垒
在经历了多年的白色恐怖考验后,当中共中央上海局设立时,尽管当时的反共局势非常严峻,但已有丰富地下工作经验的上海局同志们精心策划,周密选址,分别在江苏路永乐村21号(今江苏路389弄21号)、愚谷村121号(今南京西路1892弄121号)、马立斯新村(今重庆北路216弄52号)、新闸路来安坊(今新闸路1576弄5号)等地建起了一个个机关。其中,江苏路永乐村21号是使用时间最长的。
根据中央指示,上海局采取少开全体会议、多做政策指导、委员分工负责、平行组织、单线领导、党员转地不转关系等组织原则和工作方法,严格执行隐蔽精干的方针,在国民党白色恐怖之下,确保领导机关的机密性和对下属领导的持续性,在国统区开辟了人民革命的“第二战线”,有力地配合了解放军的正面战场。但必需的会议和碰头还是要举行的,据记载和当事人回忆,上海局的一些重要会议和活动主要在永乐村21号进行,除上海局四位主要领导成员外,来这里参加会议的还有张执一和当时的中共上海市委书记张承宗。每当上海局领导来此开会时,都会进行一番巧妙修饰。在周围邻居眼里,21号的主人应该交友比较广泛,经常会有些穿着体面、手拿礼物的客人上门拜访。而领导们开会时,桌上往往还要放一副麻将或扑克掩人耳目。底楼则是由方行、王辛南夫妇望风守卫,散会后,“客人”们分头离去。
1949年前的中共上海市委委员合影。前排左起:陆志仁、张本、张承宗、马纯古;后排左起:张祺、吴学谦、梅洛、马飞海
解放军进城后,方行、王辛南终于可以公开自己的中共党员身份,当他们换上军装后,却让家中相处多年的佣人看得目瞪口呆,没想到地下党竟是家里的“先生”“太太”。上海解放后,根据刘长胜的批示,此房转至上海市总工会,后改为居民住宅。曾经的秘密红色机关逐渐湮没于岁月的记忆,直至1987年根据张承宗的回忆而勘实,1992年6月1日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发出“永不消逝的电波”的发报机保存于此
岁月荏苒,身处和平年代的人们对于战争时期的惊心动魄只能停留于想象,特别是对地下工作的那种“刀尖上跳舞”的感受,可能更多来自像《潜伏》《听风》这样的小说或影视作品。曾经的一楼客堂,如今成了“中共中央上海局机关史料史迹展”的场地,除了介绍上海局的“前世今生”及在此工作过的领导人的相关资料,还有不少珍贵的实物展出。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一台老式发报机,是上海局电台报务员秦鸿钧用过的遗物。
1958年八一电影制片厂拍摄了一部表现共产党地下斗争生活的影片《永不消逝的电波》。孙道临扮演的报务员李侠给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电影是以当年在上海长期从事秘密工作的地下党员李白、秦鸿钧两个人为原型的。李白、秦鸿钧两人有许多相似的地方,一是同时在上海进行地下工作,二是都有以假夫妻掩护电台的经历,三是同一天在上海牺牲。1947年,上海局开始直接与中央联系,在打浦桥一处阁楼上开设秘密电台,秦鸿钧担任报务员。1949年3月19日上海解放前夕,国民党特务通过仪器测定出秘密电台的位置,包围了秦鸿钧的家。秦鸿钧发出一串“信号”后,将机器藏好,翻身从阁楼爬上屋顶,想乘黑夜冲出包围圈。可惜他脚底一滑,竟跌了下来,被特务逮捕。被捕后,秦鸿钧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同年5月7日,他与李白、张困斋等12名烈士遇害于浦东戚家庙,20天后上海解放。
根据方行夫妇的后人回忆,馆方对二楼的摆设进行了历史的复原。马蹄形的旧式收音机、泛黄的老式插片相册、早已停摆的座钟和褪色的老式樟木箱……这些都是方家捐献的方行夫妇遗物。从这些老旧物件中,参观者还能依稀看到一丝当年的景象。斯人已去,但是这些曾经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甘冒杀头风险的英雄们,留下的红色传承必将源远流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