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拖延症的三种类型:鼓励型、逃避型、决心型
“拖延症”现在几乎成了社会的一种通病,引起了不少学者的研究。心理学家根据拖延者的不同表现形式,将其分为了以下三种类型:
1.鼓励型
鼓励型拖延症,或者说找刺激型的拖延症,这样的拖延者盼着在最后完成时间内忙碌带来的快感。一个人认为自己五天之内可以完成一件任务,当还有两个星期的时候,他绝对不会去考虑开始为这件事情做一些准备,直到最后剩五天的时候才开始。
有些人非常享受在那种紧迫感下完成任务给自己带来的乐趣,觉得压力就是一种动力。并且从结果上来说,完成的结果一般都还差强人意。所以由此强化了某些人把事情一拖再拖直至最后的心态,并且对他们的拖延行为进行暗示,强化这种判断。
不过,另一方面,鼓励型拖延者获得额外快感往往是一时的,只是在完成任务的那一刻,在最后完成任务之前的那段时间,拖延给他们带来内在精神上的折磨,令其感到后悔和深深的痛苦。当然,鼓励型拖延一旦开始,就会很难戒掉。
案例:
一个以写作为生的自由职业者小凡在讲到拖延时是这样说的:“如果我在截稿日期的三个星期之前开始工作,我得实打实地工作三个星期。我宁愿等到只剩三天时间,这样我只有三天时间是辛苦的,至少另外两周半时间我可以过自己的生活。”在他看来,不到最后一刻坚决不出手。
他并非没有反省过拖延的危害,但他觉得要是没有了拖延,自己真的很难在紧迫的时间内找到写作的乐趣。
2.逃避型
2.逃避型
对于某些拖延者而言,过去一些失败经历的记忆会长期停留在脑海中,从而形成心理畏惧。当他们面临类似的问题时,就有一种逃避的欲望,而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断拖延。
那些逃避型的人害怕再次失败,他们害怕被人看出自己的软弱和无能,从而通过拖延来掩藏自己。所以,他们推迟送出应聘信,以至于影响了他们被录用;他们推迟参加马拉松跑步的训练,从而使自己在比赛中无足轻重;他们延误学习,从而使自己成为升学考试的出局者……
但是,逃避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必须明确这一点。
案例:
设计部的小晖虽然很有才气,却是公司知名的“拖拉机”。比如上个礼拜总监给部门开会,说是接下一个大单子,要设计部门全力配合,做出一套完美的设计图。总监还把主要任务交给了小晖,要求内容前卫、时尚,还说“非常看好你”,搞得他心理压力很大。
小晖不由得想起自己刚来公司时,也是接受了一个大项目,结果却完成得并不好。这让他现在深感压力,于是他整天在思考这个方案,茶不思饭不想,却没想出让自己特别满意的切入角度。这两天休息,总监也没让他清闲,反复打电话来催,有一次还在电话里发了脾气。
小晖这一周的日子其实很难过,虽然整天坐在电脑前,但始终无法开头,从天亮坐到天黑,发现自己不是在MSN上聊天,就是不停地刷新微博,甚至去看自己平时很少关心的国际新闻。
其实拖延的人真的不是所谓的懒惰或者没有责任心,而是混杂着内疚、焦躁、逃避等种种复杂情绪,于是他们去做一些有趣或有益的事情来逃避工作,甚至去做一些平时讨厌的事情,其目的之一在于暂时逃避现实,小晖就是这样。
3.决心型
决心型拖延者容易受到外界或自身因素的影响,他们手头有紧迫的任务,却迟迟不去动手。作为决心型拖延者,他们往往制订好了完美的计划,却始终看不到他们的行动。
对于迟迟不下决心或者下不了决心的人,他们需要做的是对自己“狠”一点,而不是总停留在口头的层面。
案例:
几年前,临时居住在印度的美国经济学家乔治·阿克洛夫计划了一个简单的事情:将一箱衣服从印度邮递至美国。这些衣服是他的一个朋友来看过他之后落下的,所以阿克洛夫急着想将它们送回去。但是考虑到邮寄衣服会遇到一个问题:印度的官僚体系和阿克洛夫自己称作“我在这些事情上的无能”使之成为一件麻烦事——他估计邮寄衣服将可能占去一整个工作日的时间。于是他一周又一周地推迟处理这件事情。
这样一直持续了8个月之久,直到阿克洛夫自己都快要回国了,他才不得不去解决这个问题:另外一个朋友恰好也要寄一些东西回美国。于是阿克洛夫得以将他需要寄回美国的衣服连带着一同捎回去。考虑到洲际邮件的不稳定性,阿克洛夫很有可能比这批衣服提早到达美国。